首 页 公告代邮 传真速递 协会大特写 旋转舞台 江南茶话 大师访谈录 他山之石 联系我们
史志晔:始终走在“文化自信”路上的非遗传承人
【发布日期:2023/9/7】【作者: 管理员 】【来源: 江苏民盟 】【阅读次数:187】【字体 】【打印 关闭窗口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要“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在考察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时提出了对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要在物质形式上传承好,更要在心里传承好”等重大要求。
    从明清始,苏州手工作品以其独特的文化意蕴和精巧工艺,几近成为“苏式生活”代名词,由此诞生的“苏工”“苏作”“苏派”等意化概念,也无不彰显着苏式手作技艺对一个时代的影响。其中苏作家具就是其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一个门类。
    史志晔,1985年出生于苏州吴中区光福镇,民盟盟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明式家具制作技艺”吴中区代表性传承人之一,“百年老字号”明仕阁红木的第五代传人。
    作为被苏州市人民政府认定的“苏州老字号”,明仕阁,1911年以家族作坊的形式建立,专门制作苏作家具、红木家具与雕刻工艺品,自民国迄今,由史阿毛、史忠明、史志晔祖孙相继传承。史志晔从小就在浓浓匠气中长大,加之父母有意引导,大学毕业后,史志晔毅然决定沿着父辈之路投身于明式家具的工艺传承事业。“我从小就看父亲制作红木家具,对这门手艺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现在明白了,那种感觉就是喜欢。”从热爱到传承,史志晔明白这并不是一条简单的路。


    史志晔一步步参透明式家具的美,致力于苏作明式家具的传承与创新,他认为苏作明式家具不仅是苏州的文化符号,更是千百年来苏州人生活方式的物化反映。经典的流传,总是伴随着时代浪潮的文化冲击,要经得起技艺的推敲,也要符合时代的审美变化。自从走上传承之路,史志晔开始以自己的方式,创新探索更多可能性,为明式家具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明式中堂


    在继承明式家具传统美学样式的基础上,经过苦心探索,2013年史志晔推出自己设计的“明式打洼线霸王枨方凳”,并起名“囧凳”,灵感来源于在一次参观中一眼就瞥见的霸王枨打洼小方凳原型藏品。后来,史志晔将“囧”字符号放入了书桌,画案、餐台、衣架、花几、琴台,成就了“囧”字系列作品。其代表作《明式囧字凳》被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吴文化博物馆及江苏省工艺美术馆收藏;《三十二件榫卯结构》被恭王府博物馆和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收藏,十件各色明式椅子被苏州博物馆收藏。
    从业以来,设计制作的作品获得各类工艺美术大奖60余次,先后获得正高级工艺美术师、正高级乡村振兴技艺师、 江苏省紫金文化创意优秀青年、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能手等荣誉称号;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入选“姑苏宣传文化重点人才”、东吴文化重点人才。



明式囧字凳


    作为一名“80后”手工艺从业者,史志晔认为一项传统工艺的传承,青年人更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2013年初,史志晔创立了吴中区光福苏作家具制作技艺研究所,并担任所长,为“苏作”家具技艺的传承与研究打造了专业平台。2017年,在史志晔的努力下,在共青团吴中区委的指导下,联合年轻手艺人们一起成立了苏州市吴中区青年手艺人协会,由史志晔担任首任会长,集聚青年手工艺人才资源,助力青年手工艺人创新创业,推动吴地文化产业发展。多年来,协会开展了百余次的学习座谈和公益活动,组织参加中法文化论坛、苏作文创峰会等国际国内文化交流和参展活动,青年手艺人们共同创作了“梁家河”系列作品,参与了“当大运河遇上塞纳河”等主题展览。在共青团苏州市委的指导下,史志晔还联合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共同创立了苏州市新兴青年群体联盟,在苏作峰会上成功举办长三角友好城市青年手工匠人发展大会,创立了长三角首个青年手工匠人发展基地,吸引年轻人关注苏作文化。他还坚持致力于传统手工艺进高校,将“非遗”文化传承与学校教育相融合,通过特色“非遗”课程让孩子们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传承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


    如今,在史志晔身边,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苏州传统手工艺行列,其中不乏重点院校的硕士、博士毕业生,以及海外留学归来的年轻学者。“这是当代年轻人文化自信的表现,让我们看到了苏州非遗手作能够更好传承下去的无限可能,不仅是技艺上的传承,更是广度和深度上的文化传递。”


    “未来,我希望能构建出一个集生产制造、学习培育以及创新研究于一体的文创产业平台,让更多人知道这项传统技艺,把其中的文化精神传递给更多人。”把“苏工”“苏作”打造成具有社会正能量和国际影响力的文化风向标,史志晔和苏州近千位非遗传承人,正奔走在不懈努力的路上。



明式扇形官帽椅

 
版权所有: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技术支持:苏州普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