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公告代邮 传真速递 协会大特写 旋转舞台 江南茶话 大师访谈录 他山之石 联系我们
潇文:朱剑鸣:做台织机纺纺布
【发布日期:2015/1/19】【作者: 管理员 】【来源: 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阅读次数:2334】【字体 】【打印 关闭窗口





  竹笼机、绢织机、罗织机、缂丝机、漳缎织机、云锦织机……这些古人所使用过的织机模型,都可以在北园新村朱剑鸣家中的工作室里找到。“我一般都是按一定比例复原的,这些模型如果放大几倍,就是真正的织机。”朱剑鸣指着每张织机上的一段未织完的布介绍道。此情此景,让我们犹如身临明清时期苏州丝绸业“东北半城,万户机声”的繁荣境地。
  北京APEC会议掀起了宋锦的热潮,也引起了人们对宋锦的关注。宋锦精密细致,质地坚柔,对称严谨而有变化,丰富而又流畅生动,富有明丽古雅的韵味。我国古代的纺织工艺技术十分发达,精湛的丝绸著称于世。这除了我国手工业劳动者的技术高明外,纺织工具的发明和不断革新也起了很大作用。在宋锦还没这么火热的时候,朱剑鸣就已经着手恢复传统宋锦织机了。
  朱剑鸣对古织机的认知和想法,从他1988年加入筹建不久的苏州丝绸博物馆开始。随后一年,朱剑鸣每天都要和各种传统织机打交道,时间一长,他发现传统织机太大,一间展厅也放不下几台。凭着对古织机的兴趣,朱剑鸣制作了第一台仿古织机模型——约30厘米大小的云锦织机,这让他欣喜了好一阵。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苏州丝绸博物馆代为寻找一种“夏布机”。最后,朱剑鸣和同事们在江西找到了这一古老织机。很多年后,朱剑鸣发现在相城区一个老阿婆家中,也有相似的苏州腰机,那时阿婆的家人正打算拆掉这架闲置已久的织机。
  腰机是最早的织布机。这种足蹬式腰机没有机架,卷布轴的一端系于腰间,双足蹬住另一端的经轴并张紧织物,用分经棍将经纱按奇偶数分成两层,用提综杆提起经纱形成梭口,以骨针引纬,打纬刀打纬。腰机织造最重要的成就,就是采用了提拉式织布机综杆、分经棍和打纬刀。这种织机虽然很简单,但是已经有了上下开启织口、左右引纬、前后打紧等3个方向的运动,它是现代织布机的始祖。
  “当时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如果不重视,大量的传统织机就会被毁掉。”回忆起往事,朱剑鸣感慨道:“最初仅仅是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好,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地由心底里迸发出一种希望将中国这一灿烂文化发掘出来,并将其发扬光大的想法。”织机不仅仅是纺织工具,更是一种带有地域性的文化,各地不同的织机和当地的丝绸文化息息相关。
  起初,朱剑鸣仅仅想把苏州当地的织机复原出来,后来他渐渐发现,万千织机的起源都一样,只是在历史发展中分流开来了。因此,朱剑鸣萌生了要复制出中国56个民族织机的想法。为此,《天工开物》、《梓人遗制》等古代技术专著成了他经常研究的书籍,尽管文言文晦涩难懂,他为心中热忱努力攻破。朱剑鸣还经常请教一些权威专家,有些古代织机在一些偏远少数民族地区才能见到,他就自费去寻找、购回,再复制。“这是抢救,为了责任感,才去做这件事情。”
  朱剑鸣的工作台上,堆满了各种制作工具、材料、资料和一些未完成的织机零件。在过去的20多年时间里,他已经复原了近百种古代织机。在他看来,复原古织机,工艺上并不存在什么问题,难的是让这些“老古董”动起来,实现其织布功用。其复原的雕花织机获得了首届中国(苏州)民间艺术博览会金奖。
  如今,朱剑鸣已是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织机制作技艺传承人了,但他想要做的,还有很多。
 
版权所有: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技术支持:苏州普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