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各位会员代表:
现在,我受民间文学分会理事会委托,向大会作第三届民间文学分会工作总结。
提前换届说明——2011年3月9日,民间文学分会换届,工作至今已有4个年头,由于苏州市民协将于2015年8月前换届,为了实行同步且有利于开展工作,我们分会在2014年8月27日召开的分会理事扩大会议上,提出了提前换届的事宜,之后上报苏州市民协批准备案。
四年来,民间文学分会在苏州市文联正确领导和市民协直接领导下,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多出精品、多出人才为目标,围绕“一、二、三、四、五”做文章(即:共同打造一个创作基地,依托两大载体多出作品,借助三方力量“增肌强体”,四位一体聚力摘取“山花”,五方联动共建“和谐社团”),积极实施苏州市文联“四项工程”建设,有效地使苏州市民间文学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回顾四年来的工作,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加强组织建设
我分会在换届时,有会员102名,四年里发展市级会员34名,省级会员11名,国家级会员7名。目前,分会有会员136名,分布于七区四市:姑苏区37名、高新区4名、园区8名、相城2名、吴中区17名、吴江16名、常熟11名、昆山21名、太仓11名、张家港9名。
在加强组织建设的基础上,我们着力于建平台树标杆,成功打造了3个基地,为会员提供了创作与研究的平台:一个是苏州市民间文学创作基地(设在昆山周市),一个是民间文学创作采风基地(设在吴中区东山镇三山岛),一个是胥王文化胥学术创研基地(设在吴中区胥口镇)。同时,还将昆山的民间文学工作作为苏州全市民间文学工作的标杆,以此激励广大会员的创作热情,大力推进苏州地区的民间文学事业蓬勃发展。
二、积极参与活动
四年来,我们积极参与了市民协、市文联、省民协、中国民协开展的各项活动,实施了多个项目,收效甚丰。
2011年,协办苏州市“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新故事征文”大赛;参与“党旗在我心中——第三届中国故事节全国红色故事会”大赛(荣获组织工作先进集体奖和1个组织工作先进个人奖,故事创作1个金奖、2个铜奖、1个优秀奖,故事表演1个铜奖)暨首届江苏省民间文艺“迎春花奖”(新故事)评审活动(荣获组织工作先进集体奖、4个故事创作“迎春花奖”和1个故事表演“迎春花奖”);参与首届“野马渡杯”全国新故事大奖赛征文活动。
2012年,协办“我们的节日——苏州胥王园第六届端午民俗文化节”;参与第六届中国原生民歌大赛,由江苏省文化厅选送的吴江芦墟山歌《五姑娘·结识私情》获铜奖;参与迎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龙腾盛世•2012“灵山杯” 江苏省舞龙精英邀请赛,由市民协组织的苏州队——太仓市龙狮民间工艺美术厂龙狮队荣膺表演金奖,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荣获优秀组织奖;参与江苏省第十届(野马渡)民间文艺青年论坛,9篇论文获优秀奖;参与全国新故事大奖赛,获得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优秀奖。
2013年,参与江苏省水上渔歌大赛,《阳澄湖四季情歌》成为江苏省唯一晋级“中国首届水上民歌大赛”总决赛圈的节目,且荣获全国总决赛银奖;参与苏州市“甪端文化研讨会”,并撰写论文;参与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文学著作奖和民间文艺作品奖评选活动,报送8部书、3篇新故事;参与首届苏州市民间文艺“金桂奖”民间文学著作奖和民间文艺论文奖评选活动,分别有25部著作申报民间文学著作奖,33篇论文申报民间文艺论文奖。
2014年,参与第二届“野马渡杯”全国新故事大奖赛征文活动;参与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舞龙表演大赛,获得1个金奖(山花奖)、1个银奖;参与“中国梦·我心中的梦”文艺作品评选活动,12篇文章分获“民间文艺”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5个、优秀奖5个;会员马汉民被中国民协授予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字化工程贡献奖;会员陆瑞英被评为江苏省艺术贡献奖。
除此之外,分会还组织开展“文艺惠民”、“名家走下去”到企业、到社区采风,赴三山岛、甘肃、青海等地采风,《昆山民间故事集》、《沙家浜民间故事传说》、《香山文化丛书》、《沙上文化丛书》、《冯梦龙传说故事集》、《漕湖文化风情》、《苏州御窑金砖的传说》、《孙武故事传说》等民间文学著书的采风、搜集整理和撰写工作;实施了3个项目,一是由市文明办批准立项的《姑苏儿歌精品整理》课题,二是2项市文联晚霞工程项目,即“缅怀金煦”项目和潘君明《苏州民间采风集》项目。
三、多创作出精品
在这一届里,由于苏州市民协坚持民间文学和民间艺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从而激励了我们广大会员的创作热情,创作取得大丰收,精品亦不断涌现,还获得了诸多奖项,这使苏州的民间文学迎来了第二个春天。
四年来,由我们会员撰写的文章频频在各新闻媒体“亮相”,据不完全统计,有50多名会员发表各类文章累计1200多篇。会员们不仅写文章,而且还著书立说,据不完全统计,多达八九十部,个人或集体出版的著书主要的有:
苏州市区——卢群的《阳山》,徐卓人等的《阳山小白龙》、《狮.狮山.狮山街道》,潘君明的《苏州街巷文化》、《苏州古街巷梳辨城录》、《苏州民间采风集》,诸家瑜等的《甪端的故事》、《蜀僧大休》,汤雄的《孤岛海灯》、《汤雄少年儿童文学选集》,张瑞照的《太湖聊斋》、张瑞照等编纂的《决战江南影评集》,卢群、柯继承、诸家瑜、潘振亮的《中华祥瑞文化·甪端》,柯继承、吴眉眉、林锡旦、诸家瑜的《吴地民间炊火——兼及古代炊器研究》等;
相城区——侯楷炜主编的《冯梦龙传说故事集》、潘春华主编的《漕湖文化风情》;
吴中区——李洲芳的《洲芳寓言》,陆建祥、李洲芳的《古吴功臣伍子胥》,李洲芳、方伟锋的《伍子胥的传说》等;
吴江区——《吴江蚕桑丝织技艺》、《平望灯谜集成》、《中国东太湖渔歌》,陈志强的《平望》、《吴江古镇》、陈志强执行主编的《松陵风物》等;
张家港——《香山文化丛书》、《沙上文化丛书》,杨子才的《中国·沙上宝卷集》、包文灿的《中国·河阳山歌绘本》等;
太仓——王大经、陈有觉的《太仓民间故事》,陆健德的《太仓民谣》,高雪峰的《江南丝竹》等;
昆山——《昆山俗语》、《昆山歌谣》、《昆山方言》、《昆山民间故事集》(上下册)、《集结野马渡》、《昆山民间故事精选》,邓解华的《请你说句良心话》,高柏勤《众生百相》,朱闻麟的《春日阳光》,等;
常熟——《沙家浜民间故事传说》、《虞山故事传说》、《翁同龢礼仪风俗》、《常熟工艺精品集》、《沙家浜演义》等。
在众多的会员著书里,有1部著书入选《全球华语小说大系》,11部著书在2个市级评选活动中获得3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1名会员的作品《决战江南》、《激战江南》拍摄成电视连续剧在全国播出,其中《激战江南》获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决战江南》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金星奖,还有一部电视连续剧《知青家庭》即将播出。另外,我们的会员尤其是昆山的会员,还积极协助编辑出版《乡土·野马渡》22期,编印内部刊物《野马渡》48期。
第三届民间文学分会工作的历史使命即将完成,新一届理事会即将产生。在此,我衷心寄望新一届理事会团结进取,继往开来,在民间文学创作上取得更多的成绩,谱写出苏州民间文学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