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奔”的技艺难以产业化 商标被抢注生意怎么做 民间手工艺需要“身份证” 本报记者张丫
2014年的最后一天,史志晔在苏州舟山核雕村明仕阁大师坊承办了一场商标版权意识培训交流会,参加的人大都是同村的民间手工艺人、民间艺术新秀。作为苏作家具世家明仕阁品牌的第五代传人,他很早就注意到版权与商标权注册对民间手工艺发展的巨大影响。在核雕技艺蓬勃发展的舟山村,艺术精品迭出,可是一个“不小心”,就会面临侵权与被侵权的窘境,中国民协会员、苏州市政协文史委专家组成员柯继承说,商标是民间手工艺产品的身份证和通行证。许多精心创作、行销全国的艺术品没有“身份证”,或者被他人抢注,“裸奔”的技艺难以产业化,容易受到冲击,成为民间文艺家发展的瓶颈。
“春毅之争” 引发品牌思考
苏州核雕周派创始人周春毅,十五六岁跟着父辈学核雕,十几年的濡染走出了自己的雕刻艺术之路,他不仅是苏州核雕周派的创始人,还是苏州核雕双面十八罗汉头像的创始人,从苏州走向全国,成为北京BTV理财栏目组核雕专家。然而令人惊诧的是,在核雕艺术上小有成就的周春毅,在2014年初才想到要为自己的作品办个“身份证”,申请商标权的时候发现,“春毅”商标已被注册了。“得知‘春毅’已被注册,我才产生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危机感。”周春毅说,祖辈做核雕,从小就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自然而然地继承了这门技艺,但从未想过会涉及到法律保护问题。“春毅”被注册,意味着周春毅以及工作室创作的作品面临侵权的潜在风险。据介绍,已注册的“春毅”商标碰巧注册人也叫×春毅,“应该说是一种巧合,但如果我早有这种意识,就不会产生这样的问题。” “春毅之争”在舟山核雕村不是个例。据介绍,舟山从橄榄核收购、核加工,到雕刻、销售,包括雕刻工具制作,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舟山村核雕从业人数达到了2000多人,各类工艺美术师60多人,人员多、技艺高超,可谓大师辈出。但业内人士发现,从业人员无论是一般的工匠,还是工艺美术师普遍缺乏经营理念,版权、商标权、知识产权等法律意识比较淡泊,产业做不大,而且容易受到冲击。这样的现象也并不是只限于核雕产业,红木家具、刺绣、玉雕等行业都面临相同的问题。在商标版权意识培训交流会上,参加活动的人员中就有玉雕工艺美术大师、刺绣艺术传承人,面对商标权与版权保护意识绝大多数感到陌生,对商标权与版权的区别、重要性以及使用价值毫无认知。作为活动的承办人,史志晔对此颇有感慨。他说,从苹果公司侵权案、加多宝与王老吉之战的事例中,他面对声名鹊起的苏州工艺美术大师,愈发认识到法律意识的重要性。“没有‘身份证’,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受到限制,不注重商标权和版权保护,不安全因素始终威胁着事业发展,甚至阻碍整个产业的发展。”
“假身份证” 带来行业危机
在舟山村,核雕、木雕做出了名堂,名家辈出、享誉全国各地。然而“人怕出名猪怕壮”,在核雕行业“有名无利”却成了另一种状态,江苏省非遗光福核雕代表性传承人周建明就面临这样的状况。在2014年8月吴中区文联举办的首届“吴中区文艺家文化经纪人高级研修班”上,周建明面对省级知识产权保护的专家就曾大倒“苦水”。在舟山村,周建明的核雕技艺无人不知,可就在他的眼皮底下,大量机雕的仿冒作品被全国批发。“我到北京的文玩市场去,居然有人问我‘周建明大师的作品要不要?’”周建明说,他刚刚制作了收藏证书,市场竟然就有了“周建明收藏证书”专卖。“机雕的价格自然比手工雕刻的低,一时间人人都买‘周建明核雕’,我自己的作品却被‘束之高阁’了。” 面对这样的情况,周建明毫不犹豫地拿起了法律武器,一次又一次地向工商等相关部门举证、维权。“维权的结果当然不错,那些在苏州的非法经营被查封、取缔,但维权的过程极为艰辛。”周建明说,他和儿子多次赶赴北京维权,路途远、行政部门手续多、举证难等种种情况,让人有心无力。“维权成本高,违法成本低。他们仿冒的作品卖到十几万,被查封没收,也就罚个几万元。过一阵子不查了,他换个门面又开始四处仿冒。假如一直这样下去,受损失的绝对不是我一个人,苦心建立、扬名全国的核雕大厦就会坍塌。” 仿冒的手工艺作品带着“假身份证”横行,周春毅也不止一次地遇到。“仿冒的作品多了,北京、上海、广州等地都有,淘宝上也可以搜到。”周春毅说,这种情况可谓见多不怪,作为民间手工艺创作者,被别人仿冒或因缺少法律知识“被侵权”都不愿意看到。 吴中区民间工艺家协会主席叶志明说,全国各地都知道苏州的雕刻工艺好,不管是玉雕、核雕还是木雕、石雕,但是当苏州的供应量不能满足销量,许多“贩子”只能去外地收货,将外地廉价的东西拿到苏州来销售,再加上大量的仿冒品,苏作的品牌也将不覆存在。
法律武器能否助力 发展“苏作的守望者”
据叶志明介绍,2004年他去舟山村做核雕调查,当时做核雕的不过5家。短短几年,一个小小的舟山村将这一工艺美术门类做成了全国核雕最大的集散地,成为全国的风向标。然而,今天的繁荣景象也暗藏着许多问题。“知识产权保护就是最大的发展瓶颈,没办法维权或者执法力度不够,都是整个产业发展的阻碍。” 在叶志明看来,苏州民间工艺倡导创意、创新发展没有错,但如果不去维护创新的知识产权,等于忽略了主体。打假是整个工艺美术行业面临的共同问题,“打假才能利于苏州工艺美术的发展,但打假不是一味地反对机雕,而是让机雕区别于苏作——传统工艺美术,玉雕、核雕市场应该分级挂牌,由政府出面支持、行业协会来具体操作。”他认为,需要给机雕的产品穿上“机雕”的外套,传统的工艺美术强调手工技艺,不应该用产业化的操作去衡量。“如今,手工作坊慢慢都在向商品店铺转变,传统的苏作技艺反而越来越淡泊。”关于打假,玉雕、核雕等相关行业协会也进行了一些尝试,苏作名号的注册、资格申请,也就是商标权等相关知识产权,对手工技艺、原创作品来说,这些“身份证”是一种首要保证。 一边是如何取得“身份证”,一边是“假证”冲击市场,两者给民间手工艺人带来了些许困惑,看起来是取“证”不难维权难,其实不然。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秘书长诸家瑜表示,面对蓬勃发展的工艺美术行业,民间工艺从业人员首先要强化法律意识,了解商标权、版权的区别及其对艺术创作的重要性。维权有损失,而糊里糊涂被“索赔”则更得不偿失。 苏州市汉东知识产权有限公司经理梁国俊曾代理舟山村几家核雕工作室的商标、版权注册申请工作,他告诉记者,拿到国家商标局出具的商标受理通知书和代理公司出具的发票,根据注册申请的数量,可以拿到政府相应的补贴。从2012年开始接触舟山村核雕商标权等相关注册申请代理,他发现一些核雕从业人员很有法律意识,早些年就注册申请了商标权及版权保护,但没弄清、弄懂商标权的申请注册的类别,笼统注册,或者只申请注册雕刻类,却忽略了销售类,给人留下了“可趁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