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讯(记者 贾茹)在竹子上施艺,颇为精妙。本周五开幕的首届中国(苏州)民间艺术博览会上,竹根雕作品将亮相。俞田的作品《琴棋书画》刻画了中国古代的大家闺秀知书达礼、优雅端庄、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形象。
竹根雕是竹刻家族中的一个支脉,它是以生长在泥底下的竹根为原料雕刻加工而成的手工艺术品,具有独特自然的制作工艺,质朴高雅的审美特征,更受文人士大夫的青睐,常作为高级礼品馈赠,供人赏玩。据目前史料分析,竹根雕艺术最先出现于南齐,《南齐书——明僧绍传》中,曾有齐高祖赠竹如意(如意笋箨寇)给明僧绍的记载。
竹根雕真正兴盛时期是在明末清初,清中期达到高峰。当时主要产地是上海市嘉定区和江苏省南京市,曾有“嘉定派”与“金陵派”之分。嘉定派的代表人物是创始人朱鹤,号松邻,他的作品《西园雅集图笔筒》被乾隆帝收入内宫,并御题:“高枝必应托高士,传形莫若善传神。”并与其子和孙,号称三松,“皆得家法巧思、务求精诣,而益臻神妙”。在朱氏三松的影响和带动下,嘉定的竹刻艺术地位居全国之首,不过朱氏门下的竹刻多以器物为主,而雕刻人物的高手当属封氏三兄弟——锡禄、锡璋、锡爵,其中首推锡禄。康熙二十四年,锡禄、锡璋同时入京“以艺植养心殿”,专门为宫廷制作竹根雕。
浙江嵊州素产毛竹,每当秋冬季节,山农们砍伐冬竹后,山坡上便留下了一个个毛竹根。这些本是农家常用的燃料,在那些独具慧眼的竹雕艺人手中便能化为一件件艺术品,俞田便是其中一位。俞田说,以小取胜,小中见大,这是竹根雕的最大特点。因此,在艺术加工时要求布局合理,取其自然,竹根雕的布局是整个艺术构思过程中的关键,着重在巧字上做文章,在竹根的特色上推敲、思考,充分利用和发挥材料的自然特长,挖掘和巧借竹根的天然美感,藉其之长,为我所用。布局时做到部位得体、合情合理、互相避让、彼此呼应,既要注意自然美,又要考虑到艺术美与社会的审美观,既要重视整体的效果,又不能忽视局部细节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