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见钱亚清,和想象中镇湖绣娘的形象一样,有着江南女子的温婉、细腻,但又不乏新时代创业者身上的那股韧劲儿。自幼受苏绣艺术的熏陶,7岁起便拿起了绣花针跟随母亲学做刺绣。不甘于平淡,中国地质大学毕业后,做过白领,但难以割舍的刺绣情缘又让她重拾绣花针。在她看来,刺绣不是机械地依葫芦画瓢,要让这门传统艺术走得更远,需要创意,渗入科技等新元素。
“这是金鸡湖清晨的一粒水珠,献礼园区20周年的圆融星座、夜幕下的李公堤……”在园区,钱亚清的家中,入门处的白墙上,刹一看还以为是画,竟是刺绣。 和镇湖街上大多数卖的绣品不一样,钱亚清坚持刺绣的传统图案不应仅仅是花鸟鱼虫,她一直在尝试新的创作,绣一些人物、油画或者摄影作品,甚至科技元素在里面,“现在正在和高校合作,尝试将绣制的材料,装裱的形式上作出改变。” 时光回到2005年,中国地质大学毕业的她,如母亲的愿,走出生活了二十载的村庄,告别坐在椅子上与针线打交道的日子,过上了白领生活。一年后,她毅然辞职,回到了镇湖,创办了自己的苏绣艺术中心。 “偶然一次回到镇湖,发现心中那虔诚的苏绣艺术却被功利的市场所玷污,苏绣变成了摇钱树,艺术却不存在了。”钱亚清回忆那一年创业的冲动。 自幼受外婆、母亲的影响,基础犹在。但在亚清看来,苏绣这门民间工艺博大精深,于是又前往苏州刺绣研究所,拜师于母亲当年师从的夏水金老师。 在研究所,钱亚清的刺绣技艺得到了突飞猛进。在传承苏绣艺术精华的同时,她能兼收并蓄其他绣种和绘画、摄影等艺术形式的理念、技巧,并且将传统工艺与时尚元素相结合。 “研究所里创造了我个人的久坐记录,两天两夜,见到一米阳光的那一刹那,天空都是红的。”钱亚清对着墙上的作品莞尔一笑,那次有个日本僧人急着制作苏绣工艺的袈裟。可以两个人完成的,但针法出自一个人,会让作品更浑然天成。钱亚清便独挑大梁,完成这件作品。 学无止境,一边学习一边开启了自己的苏绣艺术中心。随着电子商务时代的来临,2007年,她开始创建自己的商务网站,直接借助网络平台把自己的绣品进行推广,实现了苏绣在电子商务平台上的C2C。 钱亚清告诉记者,电商做得也算风生水起,盈利不在话下。但是一年后,她放弃了电商业务。“苏绣发展,没有创新,买卖的是工业品,艺术的附加值没有了。”钱亚清直言不讳,她觉着每一针刺下去,都倾注了绣娘的心血,一味用别人的画稿没有新意不说,作品也缺少艺术气息。 “苏绣要插上创意翅膀,但要绣娘既会绣,又会画,还能摄影,又会设计,显然是不现实的,这就需要寻求另一个平台。”钱亚清告诉记者,要走创意的路,就不能仅仅盯着传统的苏绣项目。 苏绣遇上隔断,便是钱亚清想到苏绣工艺作为“软装饰”与现代家居装修中“硬装饰”的相互渗透的做法。在中高档酒店、现代家居中都需要做隔断,比较典型的如屏风、展示架或由家具等充当,钱亚清便在隔断中“纱窗”上直接绣上美丽的图案;甚至在墙纸、灯罩上都运用苏绣。 除了镇湖的苏绣艺术中心,下一步钱亚清计划在园区高教区再弄一个。“一方面希望加强和高校的合作,有题材,添加科技元素,另一厢也是一个赏心悦目之地,喝杯茶,驻足,欣赏苏绣。”钱亚清表示,她想让她的苏绣,作为礼品更具个性;和中西式婚纱相结合,让服饰更增品味;软装和传统艺术结合,让家装更显文化。 (龙美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