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前,我们讨论决定把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刺绣艺术专业委员会放在镇湖,当时,还引起了很多人的怀疑:小小的镇湖能肩负起专业委员会吗?但是7年来的事实证明,镇湖不仅肩负得起,还肩负得很好,帮助苏绣成为了一朵绚丽的奇葩!”10月26日,镇湖,在第七届刺绣文化艺术节开幕式上,受邀致辞的世界手工艺理事会执行主席、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副理事长王山道出了这一番感慨。
确如王山所言,近年来,镇湖由一根根小小绣花针创造出的年产值已经逼近13亿元,刺绣产业已经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如何不简单沿袭老路,如何主动顺应新市场,转型升级,华丽转身?镇湖街道、绣娘们探索的一条条路径上,都标注着一个共同的关键词:创意。
人才引领创意,创意破解版权瓶颈,创意融合文旅产业,创意借电商的翅膀腾飞。创意,不仅为镇湖带来了新的创作理念,也带来了新的经营形式、新的服务形态。
人才引领,实现“苏州制造” 向“苏州创造”的华丽转身
“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转化为文化生产力,必须保证文化的原真性,在镇湖,这种‘原真性’的保持得益于刺绣人才的引领,”苏州市非遗保护管理办公室主任龚平说。近年来,镇湖在培养刺绣人才方面,既突出了顶级绣娘的引领作用,也挖掘了新生代力量的活力元素。 今年3月份,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理论与工艺美术创作高级研修班”姚建萍中国刺绣教学实践基地也在镇湖揭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姚建萍担任导师,着力培养刺绣行业的新型复合人才。消息一出,13位本地绣娘应声抢入,还吸引了2位分别来自新疆、广东的绣娘慕名拜师。
而近年来,苏州高新区、镇湖街道为各级绣娘们创造的学习机会更是不胜枚举。据粗略估算,已经有数百名中青代镇湖绣娘进入北京、南京等地的高等院校深造。为帮助绣娘们更好地在家门口学习,2006年起,苏州工艺美院创办了5年制苏绣大专班,由街道提供学费补贴。镇湖刺绣协会还在镇湖街道先后开办了摄影技艺、色彩素描、中国美术鉴赏等培训班,让绣娘们在“家门口”就得以储蓄新能量。近日,镇湖绣品一条街正式通过苏州市人社局认定,成为高新区首个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
为了让一批有活力,肯吃苦,有理想的新一代镇湖刺绣新人茁壮成长,为原创刺绣建立新路标,近日,镇湖“人才基地孵化方案”也应运而生,该方案弥补了传统家庭“作坊式”教学的缺陷,体现出多方面特点:首先,定向培训,创意精准。每5-6人的创意团队配备一名主创导师,而每个导师均风格迥异。其次,严格实行优胜劣汰制。以市场检验成果,顺应市场需求进行新陈代谢,团队不定期吐故纳新,实行淘汰制。第三,生源不拘一格。打破原有的仅仅局限在“非遗生产性基地”限制,招生更为开放。
“这个提案与文交所的‘薪火相传’计划不谋而合:推荐优秀学员跟从优秀大师,培训一批,合格后再换一批新苗子进行培养,而学员可以来自于全球各地,这样有利于接受新思想、兼收新流派,拓展国际间交流。”苏州高新区镇湖刺绣协会常务副会长张伟说,这个项目如能顺利通过,每年都会诞生70多幅创新作品,其中40多幅会按计划分阶段地被派送参加规格等级不同的展览,将镇湖刺绣的品牌影响力扩散至更高平台、更广领域。
苏绣要向高端市场发展,必须融合文化创意产业。而文化创意,必然来自高素质的人才梯队。多形式的学习形式、培训活动,为镇湖刺绣从“苏州制造”向“苏州创造”转型提供了人才基础。
在镇湖,绣娘们已经开始聘请“外援”,借力发展,跟画家、摄影家合作创作原创绣品的绣娘比比皆是。去年年底,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周海云的云帆刺绣工艺品有限公司还率先尝试与苏州大学合作,在镇湖成立了研究生工作站。大师带队,学生辅助,工作站很快就有了研究成果。今年7月份,一种不怕光、不怕水、不脆化、不掉色的高科技丝线随即问世,有望从根本上改变刺绣艺术品寿命。
保护知识产权,镇湖刺绣成功突破版权瓶颈
以前,绣娘们看到一幅适宜刺绣的题材后,往往“拿来”就绣,并未意识到已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结果,因版权问题,绣娘与画家、摄影家等出现纷争的事屡有发生,甚至一度成为“被告”。
2011年,针对艺术创作中不断出现的版权纠纷问题,镇湖街道在全行业率先创新思路,建起了苏州市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项目——苏绣版权交易许可平台。“通过平台,花几块钱就可以规避版权问题,创作起来更加安心。”江苏省高级工艺美术师卢梅红深有感触地说。
近年来,为了增强绣娘们的版权意识,镇湖街道多次举办学术交流活动,邀请高校学者、苏州市知识产权局、苏州市政府法制办,以及市、区两级法院的人士同绣娘们共同讨论如何规范作品使用行为、如何进行版权侵权的合理规避等话题。此外,镇湖街道还设立了知识产权管理中心,向绣娘们提供版权咨询服务。
保护绣娘自己的作品产权、技法创新,是镇湖刺绣的另一项成功经验。2011年,镇湖绣娘邹英姿的“滴滴针法”成功申请到发明专利,成为第一项苏绣针法方面的发明专利。随后几年,顾金珍的免光T形针法、薛金娣的捻丝盘线刺绣方法、郁丽勤的米似形针法、周海云的三二组合乱针针法等6项针法也先后获得了发明专利,另有7项发明专利进入了实审阶段。近三年,镇湖绣娘还有近千项装帧、图案等外观专利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
“这是在解决版权问题之外收获的惊喜,绣娘们的知识产权意识在不断提升,在题材构思、针法创新方面下功夫的‘原创型’绣娘越来越多!”张伟说。
融合旅游元素,一件件苏绣 作品聚合成一整个文化景区
随着旅游市场的发展,简单的自然观光、古迹观光已不能满足“旅友”的胃口,在这个背景下,“刺绣旅游”作为深度文化旅游,成为镇湖刺绣产业由“生产”到“服务”转型的另一次成功探索和创举。
近年来,西部生态城、镇湖街道把环太湖生态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和以苏绣为核心的刺绣产业进行深度整合,做了一篇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大文章,成功打造了“中国刺绣城”品牌。据悉,“中国刺绣城”是一个集中展示中国刺绣艺术馆、绣品街等多个苏绣艺术的景群,在着重彰显地方特色刺绣文化的同时,也展示国内其他地区传统刺绣工艺。2013年,集刺绣生产销售、刺绣展示评比、刺绣技艺研发、刺绣学术交流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中国刺绣城”获得了国家4A 级旅游景区认证。
目前,镇湖中国刺绣艺术馆景区正在努力冲刺国家5A级景区,目的就是要将景区建设成整体形象鲜明、特色突出、服务设施齐全、吸引力强的旅游景区,提升镇湖旅游总体形象,使其成为环太湖旅游带以原生态和刺绣为主题的特色休闲旅游区。
为刺绣产业腾飞插上“电商翅膀”
传统产业电商化,是镇湖刺绣面临的另一个行业大背景。在汹涌而来的电子商务大潮之下,如何让这个传统产业与电商相结合,为刺绣产业插上二次腾飞的翅膀?
早在2011年,镇湖街道就搭建了统一的电子营销平台,专门为商户提供刺绣产品展示、营销等在线服务,使刺绣产品实现实际与虚拟相结合的多元化营销网络。但是,绣品不同于一般的商品,说小是一个小摆件、小玩意,说大那就是一件工艺品,甚至是精美的艺术品。由于品质参差不齐,绣品的价格从几百元一幅到几十万元,甚至几百万元一幅都有,这些特质都向刺绣的电商之路提出了挑战。据一些上线企业反映,几百元的绣品卖得还不错,但是高端绣品点击量却很少,成交量更无从说起。“定位不准会把苏绣品牌做砸。”苏州高新区镇湖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林建江说,价格不同品质不同,几百元的绣品无法代表苏绣,而市场大卖的恰恰又是这一价位的绣品,这会让人产生错觉,认为这就是苏绣。如此一来会不利于苏绣的品牌建设与发展。
对于这种情况,林建江提出:“一定要全方位定位,既要‘接地气’,也要‘高大上’。”在他看来,刺绣电子商务平台与商场一样,既需要小商品市场,也需要“泰华”、“美罗”。通过前期的调研,他提出,刺绣电商要从中低端开始做起,不排斥淘宝、天猫、京东等大众化平台,同样也需要华夏收藏网、艺粹网、拍卖网等专业的高大上平台,到最后只是做纯展示,这样更能体现绣品的价值。
在电商竞争中,要想抢占市场先机,除了产品质量外,服务也至关重要,而物流就是其中的重要一环。据了解,镇湖街道目前正积极与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洽谈,与他们旗下的“电子商务技术与物流管理”项目展开合作。“万丈高楼平地起,镇湖刺绣电商正在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相信很快就会为刺绣产业再次腾飞插上新的翅膀!”林建江说。(张伟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