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公告代邮 传真速递 协会大特写 旋转舞台 江南茶话 大师访谈录 他山之石 联系我们
邱景衡:喜得竹刻宋诗筷箸
【发布日期:2014/9/15】【作者: 邱景衡 】【来源: 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阅读次数:1933】【字体 】【打印 关闭窗口

  收藏偶然会有惊喜,前不久得到一把竹筷,足有十双之多。其形制就像传统的毛竹筷一样,很不起眼,可是卖家开价却不低,说上面有“工”的,看了一下果然刻有文字。收藏者都有一种心态,只要藏品上带有文字,总希冀能从中找到文化和历史的影子,从而来提升它的收藏价值。笔者亦难出其毂,毅然拿下了这一把“吃饭家什”。
  这些竹箸长29.5厘米,较日常用的竹筷长出不少,方头圆身,从长期把玩自然形成的“包浆”看去有一点年岁了,然还是不敢妄自断代。将它们铺排开来,瞧着就像竹简一样古意盎然。镌刻诗文都为宋诗,如所刻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其它刻的还有北宋诗人蔡确的《夏日登车盖亭》句:“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黄庭坚的《鄂州南楼书事》:“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林升《题临安邸》中的名句“山外青山楼外楼……直把杭州作汴州。”此外如“春风满室静生香”、“座有美人歌采采”等一些脍炙人口的诗句也被刻作筷箸文饰。
  综观刻在竹筷上的这些诗句,能感觉到透出的馨淡书卷气和清雅文人气。从它的刻工可看出是以刀为笔用行书直接刻在竹青一面,奏刀非常干净利落,透出一种金石味来,可见是竹刻高手斫之。尤其是字间的石绿残痕,凸现当初十分讲究。曾嵌色彰古,也说明这些筷箸从诞生的那天起就成了一种辅之美食的雅玩。于此,历代多有诗以咏之。宋代女诗人朱淑贞《咏箸》曰:“两个娘子小身材,捏着腰儿脚便开。若要尝中滋味好,除非伸出舌头来。”将筷子拟人化,形象生动有趣。明代诗人程良规《咏竹箸》诗:殷勤向竹箸,甘苦尔先尝。滋味他人好,尔空来去忙。此外,小小筷子还参予军国大事,《史记·留侯世家》载张良借箸为刘邦筹划战局。后世因此以“借箸”特指为人谋划。《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则有刘备失箸的记载:“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匕箸”。后称受惊失措为“失箸。而“析箸”则指兄弟分家;旧俗将订婚时女方回赠的一种礼品叫作“回鱼箸”。凡此种种足见得筷子不仅仅是用来吃饭的。
  在收藏领域里竹箸是比较冷门的杂项,笔者所收的这一组竹刻宋诗筷箸无论选材刻工及年代均为可玩之物,从它的长度看正好是竹之一节(见图),三十厘米的节距是老而又大的竹材了,这样的大料用来制作臂搁最好不过,现大材小用,也可见做箸者是先度之后制之,是所谓量身定造也。筷子在中国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其取材金、银、铜、铁、角、木、牙、玉、翡翠、珊瑚无所不用,而竹却一直是筷子一族中的主角,也是最好的雕刻艺术载体。苏东坡在铭砚台时曾说“匪以玩物,维以观德”,把它用于筷箸也颇适合,竹箸虽小,同样可陶冶性情承载历史。(邱景衡)
 
版权所有: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技术支持:苏州普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