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公告代邮 传真速递 协会大特写 旋转舞台 江南茶话 大师访谈录 他山之石 联系我们
朱剑鸣复原了近百种古代织机
【发布日期:2014/8/20】【作者: 顾志敏 】【来源: 苏州日报 】【阅读次数:656】【字体 】【打印 关闭窗口

朱剑鸣制作的织机,在圈子里名气很响。□徐志强摄

  走进城北街道北园新村朱剑鸣家中的工作室,仿佛置身于织机博物馆。十几平方米的房间里,摆着十几台古代织机模型,漳缎织机、宋锦织机、缂丝机等苏州人曾经使用过的各类织机,都能在这儿找到模型。临窗的工作台和电脑桌上,堆满了各种制作工具、材料、资料和一些未完成的织机零件。
  “我一般都是按1:4比例复原的,这些模型如果放大几倍,就是真正的织机。”朱剑鸣指着每张织机上的一段未织完的布介绍,自己有一个习惯,每做成一个模型,都会用它织一段布。“你看到的这些只是一小部分,家里还有很多。”朱剑鸣告诉记者,在过去20年左右的时间里,他已经复原了近百种古代织机。
  谈及为何会对复原古代织机情有独钟,朱剑鸣坦言,最初只是一时兴起。1988年,朱剑鸣进入刚筹建不久的苏州丝绸博物馆,每天都要和各种传统织机打交道。时间一长,朱剑鸣觉得,织机体型大,占地方,一间陈列室也放不了几张织机。如果做成模型,那就轻便多了。
  有了这个想法,朱剑鸣随即开始动手,从最简单的木工学起,开始逐一复制馆里的苏州传统织机,以此来打发空闲时间。
  一次偶然的经历,让朱剑鸣对自己的爱好有了新的认识。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苏州丝绸博物馆代为寻找一种传统的腰机。朱剑鸣和同事们辗转多处,最后总算在江西万载县一户农家找到了。十几年后,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个朋友带着朱剑鸣,在本地一个老阿婆家中看到了相似的苏州腰机。闲置多年,阿婆的家人正打算拆掉。
  “当时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如果不重视,大量的传统织机就会被毁掉。”回忆起往事,朱剑鸣感慨,织机不仅仅是纺织工具,而应该是一种带有地域性的文化,各地不同的织机也和当地的丝绸文化息息相关。
  因为这件事,复原古代织机对于朱剑鸣来说,多了一层抢救文化的意味。因此,朱剑鸣也就萌生了一个想法,复制出中国所有的古代织机。有了这个目标,《天工开物》、《梓人遗制》 等古代技术专著成了朱剑鸣经常研究的书籍,他还经常请教一些权威专家,并在网上搜集各类相关的文章。有些古代织机在一些偏远少数民族地区才能见到,朱剑鸣就自费去寻找、购回,再复制。(顾志敏)

 
版权所有: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技术支持:苏州普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