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公告代邮 传真速递 协会大特写 旋转舞台 江南茶话 大师访谈录 他山之石 联系我们
诸家瑜 周春毅:“虞山派微雕”创始人王毅的核舟雕刻
【发布日期:2014/7/1】【作者: 诸家瑜 周春毅 】【来源: 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阅读次数:7681】【字体 】【打印 关闭窗口

  台北故宫藏品——清乾隆二 年五月陈祖章雕刻的橄榄核舟

  台北故宫藏品——清乾隆二年五月陈祖章雕刻的橄榄核舟

  清代许啸麓橄榄核舟《停舟玩奕》

  清代许啸麓橄榄核舟《停舟玩奕》

  苏州核雕传承人周春毅橄榄核舟《龙舟》

  苏州核雕传承人周春毅橄榄核舟《龙舟》

核雕,素有'鬼工技'(即鬼斧神工的技艺)之称,盛行于明代,是我国民间传统工艺美术之一种,属于民间微型雕刻手工艺范畴,其主要材料选用分为两个大类:一是包括桃、杏、枣、橄榄、樱桃、杨梅等在内的果核类;二是核桃壳类,亦称果壳类。如今,核雕这门技艺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诸家瑜 周春毅

“虞山派微雕”创始人王毅

明代核雕,最为著名的首推用桃核雕刻而成的舟船——'桃核舟',开先河者是'虞山派微雕'创始人王毅。

王毅(生卒年不详),字叔远,又字叔明,号初平山人,人称'鬼工'。江苏常熟人。晚明清初时期著名的雕刻工艺家,虞山派微雕创始人。他的名字能为世人所知且流芳百世,首先得益于一篇美文——魏学洢的《核舟记》。

据现有的资料获悉,王毅的创作活动在明万历至清顺治初间,主要区域在江浙一带。他善雕刻,能因材设计精巧微雕作品,尤擅精雕核舟,所雕之物,精细入微,雕刻技艺高超,冠绝于时,但留世作品鲜少,目前已知的雕刻作品有4件,见诸于文字记载的有3件:果核雕刻品2件——桃核舟《大苏泛赤壁》、桃核舟《东坡泛舟赤壁》,木雕作品1件——微型木雕《天封塔》;实物有1件:果核雕刻品桃核舟《苏东坡夜游赤壁》,现存浙江宁波市。

晚明时期,王毅以字'叔远'行世。据考,'叔远'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指他在家排行老三,一层意思是取《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句之义,旨在自勉。同时又给自己取了个'初平山人'的别号。据《常熟县志·山川》介绍,常熟虞山西南麓有一处'其间乱石如群羊','旧名为初平石',相传晋朝著名道教神仙黄初平(约328-约386)当年放羊曾履其石。后人认为,王毅以虞山'初平石由来'的传说取别号,有暗含'点核成金'、'化腐朽为神奇'之意。笔者则以为,他是意欲效仿黄初平修炼成仙。入清后,王毅为表明其'抗清复明'的气节,易字为'叔明'。

晚年时期,王毅曾到过浙江明州(今宁波),创作了微型木雕《天封塔》,暗含'故朝大明乃天之所封'之意。

鲜为人知的《大苏泛赤壁》桃核舟

明万历间,王毅在浙江时与李日华、陈良卿、屠用明曾有过交往。

李日华(1565-1635),字君实,号竹懒,又号九疑,浙江嘉善(今属嘉兴市)人。明末著名戏曲、散文家。工书画,精鉴赏,与董其昌、王惟俭齐名,并称'三大博物君子'。万历七年(1579)参加已卯科乡试,为文放纵不羁,当时主考官郝敬赏识其才,录取为第二十五名,称:'天下那得如此好秀才。'万历二十年(1592)中三甲二十二名进士,任九江推官、西华知县。官至太仆少卿。归隐后,以著述、鉴藏自娱,有《味水轩日记》、《紫桃轩杂缀》、《六研斋笔记》等,天启四年(1624)参与纂修《嘉兴县志》(明崇祯十年刻本)。

陈良卿(1596年前后在世),名邦俊,号白石子。浙江嘉兴秀水人。诸生。喜收藏,尝增补徐常吉《谐史》作《广谐史》10卷。与李曰华过从甚笃。他有个儿子叫陈可教,字四可,年十四作《鸡子赋》,宏雅可观,好为讥剌文字,乡里畏之。

屠用明,浙江嘉兴人。家有众多藏书,其中的抄本《众妙集》一卷,系南宋赵师秀选编,入选了包括从唐初沈全期到晚唐元白等76人在内的228首五、七言律诗。这本诗集是四灵诗派的纲领,在南宋末乃至于后世影响深远。据《四库全书总目》卷187载:'此本明季出自屠用明家,寒山赵灵均(1591-1640,名均,赵宦光之子,金石学家)以授常熟冯班,班寄毛晋刊之,始传于世。其书晚出,故谈艺家罕论及之。'

万历中叶,李日华辞官归家奉养父母,里居嘉兴城东郊外一处叫甪里的地方达20余年。其间,在府城东门置了一片产业,营筑新第'春波'。一日,王毅与陈良卿、屠用明一起,到'春波'拜访好友李日华,特意赠送给他一枚亲手雕刻的以'大苏泛赤壁'为题材的桃核舟,李日华获之爱不择手,嗣后就撰写了一篇《核舟记》,收于《六研斋笔记》内,全文内容为:

'虞山王叔远有绝巧,能于桃核上雕镌种种,细如毫发,无不明了。一日同陈良卿、屠用明,顾余春波新第,贻余核舟一,长仅八分,中作篷栊,两面共窗四扇,各有枢可开合,开则内栏楯。船首一老,皤腹匡坐,左右各一方几、一书卷。右几一炉,手中仍挟一册。船尾一人侧坐,一橹置篷上。其一旁有茶炉,下仍一孔。炉上安茶壶一,仍有咮有柄。所作人眉目衣褶皆具。四窗上每扇二字,曰:'天高、月小、水落、石出'。船底有款'王叔远'三字。仍具小印章如半粟,文云'王毅印'。奇哉!

余闻古人有棘端沐猴之技,意谓托言。弱冠时,得见项子京先生所藏芝麻一粒,一面书'风调雨顺',一面书'国泰民安',各四字。云出南宋宫中异人所献者。当时惊诧,舌挢而不下。今见叔远此技,则又游戏出没,恣取万象于一毫,而无不知意者。奇哉!奇哉!即负针绝者,擘人发以成帷。工射微者,贯虱心而不绝。犹将逊能焉!余何幸?见是异人,得是异物。从此印昔木鸢斵鼻,悉非寓词,咸成实诣矣。'

用于雕刻的植物果核,质地坚实,在其上面设计图案并镌刻成一件艺术品,绝非容易之事。在历代核雕艺术传承过程中,王毅率先在题材上进行突破,且镌刻出形象生动逼真的舟船,为古老的核雕艺术增添了一个特色品种,这种富有创新意识的艺术品被明末著名戏曲、散文家李日华称之为'核舟'。虽然李日华在《核舟记》里对王毅的雕刻绝技评价甚高,可令人遗憾的是,他的这篇佳文却没能得以传播开来,这其中是否存有谜团?不得而知了!

众所皆知的《东坡泛舟赤壁》桃核舟

真正为世人认识王毅这个人且认可他的独门绝技,是一篇与李日华《核舟记》同名的文章,作者是魏学洢。

魏学洢(约1596-1625),字子敬,号茅檐。浙江嘉善(今属嘉兴市)人。明代名臣魏大中的长子。万历四十年(1612)为诸生。天启二年(1622)秋,这位文采出众的青年散文家喜获王毅相赠的一枚核舟,并写下了美文《核舟记》: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魏子详瞩既毕,诧曰:嘻,技亦灵怪矣哉!《庄》《列》所载,称惊犹鬼神者良多,然谁有游削于不寸之质,而须麋瞭然者?假有人焉,举我言以复于我,亦必疑其诳。乃今亲睹之。由斯以观,棘刺之端,未必不可为母猴也。嘻,技亦灵怪矣哉!'

魏学洢的《核舟记》,从一个侧面宣传了王毅'纳须弥于芥子',以生气勃勃、富有创造性的题材和构思,在继承传统、提升品位、开创新径求发展的进程中,脱颖而出,成为了明一代核雕楷模。

天启五年(1625),魏学洢的父亲被诬陷坐赃死于狱中,他匍匐扶棺返里,日夜哭不绝声。在距父死不逾月,竟哭而亡,时年才30虚岁。崇祯初年,魏大中平反昭雪,被追谥为忠节,魏学洢也被下诏旌表为孝子。他一生没做过官,著有《茅檐集》8卷,内收《核舟记》,至今仍为我国的中学语文教材。

现存宁波的《苏东坡夜游赤壁》桃核舟

20世纪90年代中叶之前,人们只知道我国古代核雕实物现存台北故宫,系清乾隆二年(1737)五月由皇宫造办处牙雕高手、广州人陈祖章雕刻的橄榄核舟,长34毫米、高16毫米,材料选用的是比一般橄榄要大的广东增城橄榄核(亦称乌榄)。

1994年的一日,浙江宁波市镇海区的一位退休老工人在家中清理祖传遗物时,在一个放置金银首饰的红木匣子里发现了一枚桃核舟。这是一枚用桃核镂刻成小巧舟船样的工艺品。这位退休老工人见到这枚桃核舟后,自然而然想起了《核舟记》。当初王毅曾将一枚核舟赠嘉善人魏学洢,但不知核舟后来的下落。这位退休老工人细细审视这枚祖上遗物,心想这是否就是文章中所说的桃核舟呢。他怀着激动的心情,拿着核舟来到了宁波市文物部门。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史树青等专家们从船篷一侧见到有一明显为'明'字的标志,确认为是明末雕刻家王毅的简称。

此枚桃核舟首尾长29毫米(正好合'八分许')、宽20毫米、高9毫米,是依照核桃天然纹理雕成的。全舟刻有5个各具神态的人物——船头苏轼、黄庭坚(字鲁直)、佛印,船尾2个船夫,中间高而宽敞者为船舱,刻着用竹蔑编成的船篷;两旁各开小窗二扇,精妙的是小窗有轴,可灵活开关;'为橹,为炉,为壶,为手卷,为猫,为球,为花盆';题款各一,在船篷平坦处。这与魏学洢《核舟记》描述基本相吻合。

'一石激起千层浪'。

经专家们鉴定,这是王毅入清易名'叔明'后所刻的'苏东坡夜游赤壁'作品,是世上现存果核舟中雕刻年代最早,形体最小的核舟,也是迄今发现的世上仅存的中国明末清初的桃核雕刻品,属孤品,其技艺极为精致、细腻。在人物、物体造型上,又准确写实,特别是人物的神情、动作能恰如其份地体现各自的身份、心情。在构件整体上做到和谐、照应,动中寓静,静中有动,它的艺术与历史价值是难以估量的。

纵观之,王毅先后创作的3枚桃核舟,均是以苏轼游赤壁为题材的,选用的桃核大小相同,在构思上亦各具特色,有简有繁。这说明他的创作是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的。

王毅创立的'核舟雕刻',有'苏州样'之称,既为同行们拓宽了视野,又成为了明清以来之楷模。至清一代,王毅'核舟雕刻'改变了陈祖章等一批'南匠'的命运。在之后的不同时期里,一些手艺精湛的雕刻家亦纷纷效仿、承继,相继创作出了许多题材各异的核舟雕刻艺术佳品。

 
版权所有: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技术支持:苏州普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