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安定搞四化”,打“宁夏、福建”等作品,
也都是宣传科学、文明,贴近现实生活之作。
继承传统 巧手妙造
——费之雄的带格谜赏析
带格谜是灯谜的传统谜种。费之雄先生对于带格谜的创作也是颇有研究和创见,这里试举两例不常用的传统谜格谜的佳作赏之。
“请用书面传达”(双探骊格),谜底为“口语:勿算数”,“应用文:通知”。探骊格的格法是,谜条上只标“探骊格”,不标谜目,谜目包含在谜底之中。猜射时根据面句含意,把谜目与谜底有机结合起来,一起猜出。双探骊,就是两个目,两个底。此谜知道了谜底,即可用口语(谜目)勿算数(口语的范围),应用文(谜目)通知(应用文的文体)的意思释面破的。但要在浩瀚词海中,找到能为两个目、两个底的4个词连成一体,独立成义,犹如大海捞针,实在难得。
另一条是以“猜谜能手猜灯谜”(回文格)打《水浒传》诨号“打虎将(将虎打)”所谓回文格,如诗赋中的回文诗,即将谜底连同其字序颠倒(回文)合并成文以扣合面意。谜底打虎将是李忠的诨号,打虎将将虎打,正好吻合谜面含意。
再如他以“珠联璧合”和“外婆打针”分别用遥对格打成语和数学名词“门当户对”和“内公切线”,既很贴切,也很有趣。前者本身自对又两两相对,后者“公、婆”相对,实是“无情对”。
“逛商场”(梨花格)打古画家“唐伯虎”(谐音“荡百货”),在书画界中也颇受好评。
费先生对于这些不常用的传统谜格,能如此巧手妙造,对于“秋千”、“卷帘”等常用谜格谜的创作,更是得心应手了。
精心设计 删繁就简
——费之雄的破格谜赏析
所谓破格谜,就是本来需要使用某种谜格才能成立之谜,经作者造词遣句的精心设计,删繁就简,使之成为一般普通的无格谜。这里试举两例,可以了解费之雄先生创作破格谜的精湛技艺。
“春光秋色宜秋千”打苏州文化界人士“金煦”。以“煦”表示春天的暖和,以“金”表示秋天的基色,按此顺序排列,谜底当为“煦金”,该标“秋千格”两相对调方能成“金煦”。作者惨淡经营,后面加了“宜秋千”三字,使面句成了春光秋色的大好时光,最宜玩耍秋千之意。其实一语双关,暗藏“煦金”宜用“秋千格”猜射,才能中“金煦”之的。“宜秋千”三字不仅给谜面增添了动态,而且删繁就简,使带格谜成了无格谜,又增添了谜味谜趣。足见费先生创作破格谜之功力。
“卷帘品茗赏风光”打苏州店招“景观茶道”,坐在窗口,卷起窗帘,一边品评香茗,一边观赏景色,赏心悦目,好不自在。此谜原先本当以后五字“品茗赏风光”为面,猜“景观茶道”,但须加用“卷帘格”颠倒后以“道茶观景”相扣,现“卷帘”二字破格入谜,构成句意,既融景,又入情,足见费先生巧使破格技艺之匠心矣!
再如“写好后,交上去,再下楼”猜外国小说《父与子》,“下楼”原为格名,现今入了谜文。
破格入谜,不仅丰富了谜面题意,增加了谜的深度,又减少了一道“工序”。
古为今用 贴近现实
——费之雄的诗词谜赏析
诗词是文学性强、知识面广的高雅之作。费之雄的诗词谜则具有取材高雅而不生僻,扣合奇巧而不玄乎,古为今用,贴近现实的特点,以例析之。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打本市文化名人“谢孝思”。面为孟郊《游子吟》句。诗人以比兴手法,表示要像小草答谢春天温暖的阳光抚育那样,感谢慈母无比关心爱护自己的心情。谜底“谢孝思”简练确切地说出了诗句之意。既扣合工整,又寓教于乐,耐人寻味。
“刚被太阳收拾去”打唐诗句“明月来相照”。面为苏轼《花影》句,作者用承上启下手法,以王维《竹里馆》句“明月来相照”拢下句“却教明月送将来”之意,可谓以诗句打诗句之妙作。
作者以“虎丘西园雪纷飞”打唐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虎丘西园大雪纷飞,与寒山寺有何相干呢?原来作者把“寒山寺”别解成了寒冷中的山和寒冷中的寺(“西园”即“戒幢律寺”)。这样,一句颇有诗情画意的绝妙好辞,不仅把姑苏城外三个著名的名胜古迹联在一起,而且一句新词,给一句本属白描的千年古诗,赋予了“谜”的奇妙的解释。——真是妙不可言!
之雄先生自拟诗句还很多,如以“欢歌笑语满神州”、“国运昌隆谜事盛”分别扣成语“乐在其中”和“龙腾虎跃”,“邓尉庾岭恰逢时”猜曲艺名“梅花大鼓”,“头羊引领防歧路”猜口语“未必知道”等既在锤谜,又在炼句上化了功夫。
比喻确切 形象逼真
——费之雄的象形谜赏析
象形谜是根据某些汉字(含部首、笔划)形似某些物体而构成的传统谜种。想象丰富,比拟确切的象形谜,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费之雄创作的象形谜,就具有较深的造诣。
如以“2”字为面打成语“卑躬屈膝”,一个“2”字轻轻一勾,便把低头哈腰、屈膝下跪之丑态,描绘得活灵活现,惟妙惟肖。
之雄先生还别出心裁地用四个问号“????”为谜面,打五字口语“一问三不知”,正可谓形象生动,令人难以忘怀。
再如“恰似短袖衫,又如连帽衣”打一“农”字。“农”字与“衣”字,虽然有些相像,但毕竟有所差异。经作者仔细观察,精心设计,把“农”字中的“冖”既比作短袖,又当作帽子,一字能比作两种衣服,想象力何其丰富!
又如以一“卫”字打“一叶小舟、扬帆、象不象、象”四部中外影片。一般说来,以“卫”扣“一叶小舟”和“扬帆”就可以了。作者为避见仁见智之嫌,煞费苦心,再以设问、自答手法,加了“象不象、象”两部影片,以启发、引导猜射者形成共识。这一奇妙的制谜手法,给人以一种“欲擒故纵”的、完美的艺术享受。
此外如“犹抱琵琶半遮面”打“龙”字,“丿”象琵琶;“比翼双飞在人间”打“火”字,两点形比双飞鸟;“脱掉帽子,刮去胡子,原来是个孩子”打“窈”字;“两把断柄牙刷”打“非”字等等。亦都是比喻贴切、形象逼真。
音同形异 绘声绘色
——费之雄的象声谜赏析
传统的口头谜语,有一个或象形或象声的特征,猜射时只要抓住这个特征,便可顺藤摸瓜猜中谜底。
之雄先生在口头谜语这一特征的基础上,加以改造、提高,创作了许多符合于灯谜规范而富有特色的象声谜,在此试析几例,以飨读者。
“王婆叫卖,户户传声”打一“瓠”。俗语有“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之说。根据这一俗语及面句之意,思维过程中便会出现“夸瓜”的概念,面谜目是猜一字,便自然会进一步将“夸瓜”两字合成“瓠”字而破底。按理,照此推论,面句“王婆叫卖”即可拢底,作者何以还要加上后句“户户传声”呢?原来,“户户传声”不只是描绘了王婆的叫卖声传到了家家户户的情景,更重要的是对“户”字之声,恰好与“瓠”字同音的提示,这就使这则谜不仅是猜一个字,而且连字的读音也蕴含其间,可谓象声谜之上乘之作也。
“靡靡之音”打灯谜用语“声象谜”。揣摩面句,似乎是不健康的音乐之意,其意是“靡”字读音之别解。明乎此,“靡”字之音,声像“谜”便脱口而出。
再如“汏洗”打《老子》句“大音稀声”,“赭枝”打报刊用词“读者之声”,均采用音同、声象之法。
之雄先生曾以“对着北郭,转念细想”打评弹曲目“西厢”,“西厢”与“细想”音同,平仄不同,须转调念之。这“转念”二字的别解,生发的谜意是何等含蓄、微妙!
以谜化典 通俗易懂
——费之雄的典故谜赏析
在之雄先生的众多典故谜中,化典雅为通俗,解深奥为浅易,通过谜题来认识历史典故,得到知识,以适应时代、服务青年,是其又一特点。
试看:“孙膑巧施赛马法”打竞赛用语“三局两胜制”。这是一则编入小学五年级语文教科书的历史故事。说的是田忌与齐威王赛马告败后,军事家孙膑根据双方上、中、下马力相等的特定条件,授计于田,教其以下等马对齐之上等马,上等马对中等马,中等马对下等马,结果获得了一负两胜之成绩。探得“三局两胜制”之底。“制”在这里作“拟订”解,也可作“制服”解,都通。
又如“曾母断杼”打成语四:“无中生有、信疑参半、人言可畏、逃之夭夭”。乍看,要打四则成语,复杂难猜,但只须顺着故事情节发展,层层剥壳,不难见底。曾母闻其子曾参杀人,初则坚信是“无中生有”;但讲的人多了,便产生了“信疑参半”之感;继而慑于谣传之压力,感到“人言可畏”;最终便断杼出走,“逃之夭夭”。四句成语,前后贯通,顺理成章,虽未别解,无多谜味,却也概括了故事的全过程。
再如,“昭君非遇毛延寿”打广告词“画王图象保真”;
“吴宫教战名天下”打成语“耀武扬威”;
“瓜田纳履,李下整冠”打法律名二“嫌疑犯,偷窃”;
“好细腰者,楚王也”打药品“减肥灵”(特指楚灵王);
“冯煖焚券”打成语“见义勇为”(冯煖敢于焚毁租券,为孟尝君赢得了“义”名)
……均不失为典故谜通俗解法之力作。
殊途同归 相映成趣
——费之雄的复合谜赏析
灯谜制作大多是用单一手法扣合谜底的,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法门扣合同一谜底之作,称之谓复合谜。此法既有异曲同工、殊途同归之谜趣,同时又使面句更加完整、充实,因而为谜家所常用。之雄先生亦长于此法,这里举例赏析。
“说到浦东开放,情绪就会高涨”猜一“激”字。此谜或以前句离合法猜射,或以后句会意法单独扣底,均可使得。但无论前句或后句单独扣底,总有词句残缺、词意含糊之嫌。前后两句复合拢底,就顿使词句完整无缺。词意清楚明确,且能把猜射者引入将前后两句联系起来、多方思索之“迷”途。足见作者造词遣句之功力不凡。
再如“前前后后总相思”拢一“豆”字。此作与前例不同,前例分前后两句复合成谜,比较明显、清晰。此例虽也为以“前”字之“前”,“后”字之“后”并一“豆”字和以相思指代“豆”字两法复合之作,但作者虚拟了一幅一方与另一方分别后老是牵挂怀念的情景,巧妙地把复合法门隐藏其间,就很容易使人坠入绵绵恋情之“误区”。用心可谓良苦。
“芝兰之室满庭芳”(书法谜)打成语“书香门第”,则是谜面同类型复合;“掩心对秦镜,袒腹作B超”打成语“肝胆相照”用了古代方镜和现代科学相复合之法,较为少见。
此外,如“计分略有差异”打成语“不谋而合”;“不是门,又是门”打“扉”字等谜作,均不失为复合法门之上品,而“接通东瀛电,聊天话扶桑”打“同日而语”,竟做到了三重复合,更显难能可贵。
锤联成谜 别树一帜
——费之雄的对联谜赏析
“参天银杏栖乌鹊,夹岸碧梧招凤凰”。这是之雄先生应邀之作,已镌刻在新建干将路凤凰公园石坊上的一副楹联。联文对仗工整,平仄规范,且取材银杏、碧梧,乌鹊、凤凰(四种与树有关之鸟名,又为桥、街之名),均系咫尺之实地实物。作者细致的观察和巧妙的构思,犹如技艺高超的摄影师,把四周诸多影物聚焦于一联,展示了公园优美氛围,起到了点景、修文的作用。
数年后,作者更锤联成谜,信手拈来,配以黄梅戏《天仙配》唱词“树上的鸟儿成双对”为底之联谜,此谜虽扣合无多大奇特,但一个“对”字双解,既可作联中树、鸟对对成双解,更可作这是一副树和鸟都成双数之对联解。无论联和谜,均似天造地设,毫无斧痕。
作者还曾以苏州一体两翼及卫星城市建设过程中,以乡镇企业特别发达的“群小虎”县市、狮山新区、中新(狮城)工业园区、金鸡湖以及苏州古称鹤市的古城区,勾勒成“群虎随双狮共跃,金鸡伴白鹤齐飞”射历史事件“吴广起义”之联谜。面句气势恢宏,优美如画,对仗工整,构思新颖,概括了吴中大地起步腾飞之景象,用行楷书写后刻于干将路顾亭桥上,讴歌了苏州地区飞速发展的前景。
还有一副“纵观古今上下五千年祖国灿烂文化,横览东西南北数万里神州锦绣河山”的龙门对(见本书),在其中学时代,就有雏形,多年修改,多方请教,将祖国之景观、人文拟成龙门联,用心良苦,故可拢历史事件“文景之治”之联谜,联文无一雷同,长达一百三十四字,乃费兄对联之代表作,也堪称长联谜之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