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公告代邮 传真速递 协会大特写 旋转舞台 江南茶话 大师访谈录 他山之石 联系我们
昨天:泰伯庙向市民免费开放
【发布日期:2014/5/18】【作者: 张丫 】【来源: 姑苏晚报 】【阅读次数:783】【字体 】【打印 关闭窗口

   

   苏州泰伯庙修复落成暨吴门书道馆开馆,省领导蒋宏坤等参观吴门书道馆。闻莲 摄 

 

   昨天上午,苏州市泰伯庙修复落成暨吴门书道馆开馆仪式在修复后的泰伯庙广场举行。
  苏州是吴文化的核心地,泰伯是吴地先祖,泰伯之“三让高踪”、“至德无名”是中华美德的典范和楷模,数千年来为历史和人民所颂咏。位于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的苏州泰伯庙是苏州人民纪念吴地先祖泰伯的一个重要历史文化场所和历史文物遗迹。自2009年起,市委、市政府将修复泰伯庙作为苏州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改造工程的一个重要部分,先后分两期工程,进行保护和修建。同时,为推动中国书法名城建设,又在泰伯庙西侧原至德书院、元宁公所旧址上修建了吴门书道馆。吴门书道馆一期工程展示了明代中叶以祝允明、文徵明、唐寅、王宠、陈淳、文彭等为代表的“吴门书派”的大量经典作品和苏州作为全国首批“中国书法名城”建设的最新成果。
  据了解,市文明办已将苏州泰伯庙和吴门书道馆命名为“苏州市未成年人教育实践基地”,并将申报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市民政局已分别批复成立“苏州市泰伯庙吴门书道馆文化保护中心”和“苏州市泰伯文化研究会”。今后,泰伯庙、吴门书道馆将突出公益性、保护性与开放性,成为建设苏州城市文明的重要基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
  即日起,泰伯庙、吴门书道馆正式面向广大市民免费开放。(张丫)


  ■链接

  寻根 凝聚吴地文化
  问祖 传递城市精神

  苏州是吴文化的核心地,泰伯是吴地先祖,他“三让高踪”、“至德无名”的美德,数千年来为后人所颂咏,而泰伯庙则是苏州人民纪念吴地先祖的一个重要历史文化场所和历史文物遗迹。寻根问祖,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情怀和传统,如今修复落成的泰伯庙除了供后人祭拜,还将带来什么?记者为此采访了一些专家学者。
  “泰伯奔吴开创了吴地文明,带来了千百年来源远流长的吴地文化。他是吴地文化之魂。”文化学者徐刚毅说,苏州是吴文化的中心地、繁荣地,特别是在吴国灭亡之后,吴文化能够继续生存、生生不息地传承下去的地方,就是苏州。修复泰伯庙,不但有助于我们认识这些历史,也有助于传承这些文化。徐刚毅认为,文化寻根可以促进吴地的凝聚力,有这样一个地方来祭拜先祖,走一走看一看,都会有心灵的熏陶。
  作家、学者朱红也认为,吴文化自泰伯南奔以后得以创建,“修复老祖宗的庙,自然有着非凡的意义。”他说,首先是一种纪念意义,纪念祖先、不忘本,“不是有建筑在那里就有意义,不是形式上的,而是有了祭拜祖先的场地和中心,以此来纪念祖先留下来的光荣传统、纪念祖先开创的文化,这样也能更好地发扬和传承。”二是祭拜祖先,它本身就能激发民族的凝聚力。
  寻根问祖,激发民族情怀,老祖宗留下的优秀文化,又让当代人找到了现代发展的方向。“苏州人的精神中,就有着泰伯的‘基因’。”原中国昆曲博物馆馆长顾克仁说,“泰伯从中原来到江南,三让天下被孔子称为‘至德’,占据着中华美德的至高点。”徐刚毅认为,苏州人追求的谦让、谦和、温文尔雅,就是泰伯精神的延伸。
  朱红则用泰伯精神解读苏州城市精神。他认为,泰伯从中原来到江南,把周文化带到了这里,“吴文化是泰伯文化与周文化的结合”,有着开拓创业的精神劲头。同时带来先进的技术与文化,把当地人团结起来,将当时的“蛮夷之地”的文明提高了一个层次,这是“开放包容”。他认为,吴文化中还有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点,又能保持理性,不被外来文化所同化。
  顾克仁说,苏州的城市精神中有着泰伯的基因,和谐、谦让、谦恭,善于吸收又坚守底线,延续文化传承,这也是纪念泰伯,修复泰伯庙的重要意义。(张丫)

 
版权所有: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技术支持:苏州普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