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阊门内下塘的苏州泰伯庙,是苏州人民纪念吴地先祖泰伯的一个重要历史文化场所和历史文物遗址。苏州泰伯庙始建于东汉时期,距今已有1860余年。5年前,苏州泰伯庙于原址启动重修,作为苏州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改造工程的一个重要部分。历时五年,苏州泰伯庙已修葺完毕,盛景再现,5月17日起将正式免费开放,其西路新建的吴门书道馆同期开馆。
□商报记者 贾茹/文 蒋世颖/摄
创业、圆融的泰伯精神 吴地文化一脉相随
“泰伯庙重修的纪念意义,不单单在建筑本身,还在于把这个纪念地作为中心,纪念祖先留下来的光荣传统和开创的文化。”著名作家、学者朱红昨天参观完重修后的泰伯庙很激动:“泰伯‘创业’、‘圆融’的精神,对现在来讲意义仍然重大。”
泰伯是吴国的始祖。距今3100年前的殷商末年,位于陕西歧山脚下的周太王古公父,有长子泰伯、次子仲雍、三子季历,季历生子名昌。当得知周太王有意立季历之子昌时,泰伯、仲雍便避让王位,千里南奔,历经艰辛,至江南荆蛮之地,文身断发,入乡随俗,与当地土著居民一起,建立了勾吴部落,其后人建成吴国。泰伯让王之举,千古传颂,孔子在《论语》中赞美:“泰伯,其可谓至德也,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据说当时泰伯来的时候只带了不超过300人,而殷商末年太湖东部居住着很多越族人。泰伯发挥自己的才能,团结一部分土著居民,将周文化和太湖文化结合,建立吴国。”朱红说,这种开拓创新的精神,也是现在的苏州人要学习的。
“‘圆融’ 精神也就是现在说的融合。”朱红说,吴文化有个特点,既吸收外来的文化,又坚守自己的底线,不会被全部同化,这也是当时泰伯的精神。泰伯千里南奔来到江南,当时江南一带还是靠打猎、种植稻米为生,而当时周国手工业已经发展,泰伯带来了先进的技术,但又保留了太湖文化的特点,形成吴文化。
庄重、大气的泰伯庙 苏州文化之根的象征
为纪念吴国始祖泰伯,东汉永兴二年(公元154年),桓帝下诏在吴郡阊门外建泰伯庙,至今已1800多年。五代后梁乾化四年(公元914年),吴越王钱镠为避兵乱,将庙迁至阊门内下塘街今址,至今已有整整1100年。泰伯庙又名至德庙,1982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历史上泰伯庙数次被毁又数次修复,现在修复的泰伯庙按照古图 《至德庙图》 全景展现,总占地面积7492平方米,四周以五峰园弄、阊门内下塘街河、五峰园、官宰弄为界。
“泰伯庙的设计简洁,不能奢华,这也是泰伯精神。让人走进来有庄重、肃穆、大气的感觉。”原中国昆曲博物馆馆长顾克仁作为泰伯庙重建的设计师,要求视觉元素要简洁概括。“还要有历史根据,这点很重要。”顾克仁说,吴国25个帝王的画像,都是根据传承的画像,以碑刻的形式展示。
昨天,记者走进重修后的泰伯庙,里面的建筑分东、西两路。据介绍,东路为泰伯庙主路,功能为祭祀泰伯;西路现辟为吴门书道馆,南边依着中市河的辅房则恢复两路两进传统沿河民居,真实还原了清代鼎盛时期原貌。
泰伯庙现轴线上自南向北依次布置双柱牌坊、至德桥、至德坊、仪门、至德殿、御书楼,两侧依次布置东西巷门、东西角门、碑亭、两庑、恩庆堂、育德堂等建筑。从功能布局上看,至德殿为泰伯庙主殿,展陈内容主体为泰伯、仲雍、季历三尊塑像,另配有供桌、祭器、供品,以及康熙、乾隆御题的“至德无名”、“三让高踪”匾牌等。御书楼(待建)将通过丰富的材料,全面展示康乾盛世之际两位皇帝南巡至苏州时,步履所及之处留下的历史遗产及人文风雅之事。东庑两层主要展陈自泰伯、仲雍一直到夫差吴国历代君主世系表及相关碑刻,以及泰伯庙和《至德志》相关系列内容。西庑两层主要展陈泰伯三让天下、奔吴、断发文身、建吴等历史。
重技法更讲究法度 吴门书道“和而不同”
泰伯庙西路新建有吴门书道馆。“之所以叫‘吴门书道’,说明不光要重技艺,还要重教育、学术研究等,全面反应书法综合概念。”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教授葛鸿桢告诉记者,书法讲究的是“法度”、“技法”,而书道是艺术和哲学追求的终极目标。吴门书家有着书卷气、文人气,互相之间相互敬重,和而不同,前辈对后辈提携,后辈对前辈推崇,流传有序。
吴门书道馆布局依次为门厅、前厅、后厅、书院楼等。分设序厅、书法展示厅、篆刻展示厅、至德讲堂四个部分,分期陆续对外开放。序厅为中国书法名城苏州主题展,展览分为吴门书道概述、吴门书派、吴门篆刻、吴门书学、吴门书法传承、吴门书法鉴藏、吴门书道与雅集、吴门书法与园林等内容,系统全面并直观地反映吴门书道的风采。书法展示厅分别展示了魏晋唐宋时期、元明时期和清代以来苏州书法名家的重要作品。
今后,在吴门书道馆二期工程“书院楼”建成后,将设立“至德讲堂”。除为市民义务开设书法艺术讲座外,还将以泰伯“三让高踪”、“至德无名”为例,结合苏州历代名人如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及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名言,在“至德讲堂”举行德育讲座,与文庙的“德善讲堂”南北呼应,成为苏州又一个德育大讲堂,使之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
【延伸阅读】
泰伯庙重修纪要
泰伯奔吴,江南文明始有。
位于桃花坞历史街区西中市的泰伯庙改造重建工程一直备受市民关注。泰伯庙作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原为庙桥农贸市场使用,2009年由平江区政府、桃花坞街道筹资将庙桥市场搬迁后,开始对其实施维修重建。2010年6月,市委市政府启动桃花坞片区综合整治保护利用工程,计划着力打造泰伯文化区,并将泰伯庙二期及周边环境整治项目列入工程内容。为配合桃花坞片区综合整治保护利用工程的实施,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好泰伯庙、弘扬泰伯文化,经市委市政府同意,在原泰伯庙遗址重建泰伯庙,并在泰伯庙西侧新建吴门书道馆。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泰伯庙、吴门书道馆一并交由市文联管理、对外开放”的指示精神,2013年以来,苏州市文联对泰伯庙、吴门书道馆的设计等进行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目前,现在泰伯庙与吴门书道馆均已整修完毕,作好了向社会开放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