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公告代邮 传真速递 协会大特写 旋转舞台 江南茶话 大师访谈录 他山之石 联系我们
马汉民荣获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字化工程贡献奖
【发布日期:2014/3/7】【作者: 管理员 】【来源: 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阅读次数:797】【字体 】【打印 关闭窗口

                   

               

                                 

 

    录入中国口头文学遗产资料4905本、8.878亿字,形成3种数据格式,文字差错率低于万分之一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的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字化工程”(一期)日前在北京发布成果。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江苏省吴歌学会会长、80高龄的离休干部马汉民应邀出席了中国民协在京举办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字化工程演示会,中国民协领导向他颁发了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字化工程贡献奖荣誉证书,并一起合了影。
  老骥伏枥,志在吴歌。马汉民老先生长期以来致力于民间文学的资料搜集、整理和研究,并出版了许多有关民间文学方面的著书。当年,他与张舫澜、卢群搜集整理的长篇山歌《五姑娘》轰动一时,成功打破汉族无长诗的专家论断。自此,汉语吴方言的地区歌谣——属于口头文学的吴歌引人注目,江浙沪吴歌歌手阵容逐年壮大,歌唱的技艺水平亦不断提高。目前,吴歌歌手的平均年龄比上世纪90年代初下降了30%,中坚歌手400余名,其中国家级传人3名,各地也纷纷建立了山歌研究会、山歌馆,吴歌已走上了传承与发展的健康轨道。前几年,在马汉民等人的努力下,吴歌取得申报国家级非遗成功。为此,马汉民呼吁吴歌界,要以积极的姿态申报世界非遗
  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字化工程,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在大量口头文学原始资料的基础上完成的数字化工程,于201012月启动。该工程对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史诗、民间长诗、谚语、谜语、歇后语、民间说唱、民间小戏11类口头文学作品进行了一级分类,用Flash动画形式展现了中国民间文艺工作者百年来对口头文学遗产的挖掘、整理历程,完成了数据库文档多种形式的备份。日前在发布成果的同时,表彰了马汉民等一批对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字化工程作出贡献的民间文艺工作者。(苏民文)
  

 
版权所有: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技术支持:苏州普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