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公告代邮 传真速递 协会大特写 旋转舞台 江南茶话 大师访谈录 他山之石 联系我们
陈巧新:山塘街的松糕
【发布日期:2014/1/11】【作者: 管理员 】【来源: 苏州日报 】【阅读次数:2099】【字体 】【打印 关闭窗口

  第一蒸松糕出笼,在翻滚的热气中,那股香味马上在老宅子里弥漫开来。年逾八旬的好婆边呵着热气边将蒸笼里热气腾腾的松糕放到一张大竹匾里。看哪——米糕上的十八样巧果,码放得多么好看又整齐,红绿点缀,疏密有致,既有红的枣子、红绿丝,也有白的松子肉、瓜子肉、桂圆干、冬瓜糖,还有葡萄干、核桃肉、蜜枣等,松糕的香味早已把人的食欲调动了起来,似乎再不尝一下马上有口水流下来。
  这是在山塘街小巷深处的一个大院里。置身于晒满了鸡、鸭、鱼、肉的这个院子,最真切的一个感受是:浓浓的年味已经到来了。
  大院的女主人姓李。说起松糕,年逾八旬的老人抿嘴一笑,说是从邻居好婆那里学来的,因为家里小囡喜欢吃,也就年年要蒸上几笼松糕。时光的岁月停留在好婆多皱纹的前额上,老人掐指一算,笑着说:那还是1975年,刚搬到山塘街这个大院时,正好赶上过年,邻居好婆在做松糕,又松又软的松糕孩子们一吃上就嚷着还要吃。可是总不能一直吃别人的,这样就迫使不学也得学了。邻居好婆是个实在人,说:“永明他妈,今年我教你,明年自己做,这样孩子们年年就有松糕吃了!”第二年新年前,李家好婆早早买来糯米粉、糖,说做就做。拌粉、加糖水、放入豆沙馅、撒上十八样巧果,一边做一边问邻家好婆:“是不是这样做的?”“对的!不错!”得到了肯定,好婆学起来也更加起劲。这松糕糯绵可口,好婆夸下海口说:“不是吹牛,我们家的松糕比黄天源的要好吃得多!”
  从邻居那里学来的松糕从此在这个大院一年不落地蒸着,一蒸就是30多年。年前蒸松糕成为李家迎接新年的一个固定的仪式,而新年里吃上自己蒸的松糕又是李家一家老少快乐的事情。好婆说:“我们的松糕可以一直放到端午吃!”
  每年李家好婆蒸的松糕是一家人喜欢的口味。
  松糕的松软可口取决于米粉拌和的均匀程度。当一层米粉上了蒸架,最为关键的是将米粉中的每一个米粒子都抹平,这是个细活,容不得性子急。用小调羹来回地抹着米粉,用的是巧劲,手在抹眼却似火眼金睛一般,决不允许米粉中留有一颗米粒子。一层米粉拌和均匀,待豆沙馅放上,再加上一层拌和了的米粉,松糕就可以上笼蒸了。30多年来,李家使用的蒸笼是特地上白铁皮作坊定制的,现在有一旧一新两个,正好可以交替使用。
  李家蒸出来的松糕除了可口,卖相也好,这和他们家所用的秘制板油有关。蒸松糕之前,这板油是需事先去了隔膜后用糖腌过十来天,等到做松糕时,将板油置放在十八样巧果之间,就有了众星拱月的效果。刚出笼的松糕因为有了十八样巧果的点缀,又因为有了晶莹、饱满的板油点睛,看相更好吃口更佳。
  如今,做松糕有了第二代传人,阿婆的媳妇接上了班。她蒸出的松糕一点也不输给她婆婆。她“好事”的儿媳将松糕拍成了照片,挂到网上叫卖,马上引来老苏州附和,并下了订单,三天里居然做成了十笔生意。松糕的香味也让过路人推门而进,操一口吴侬软语在问:你们家的松糕阿卖啊?
 
版权所有: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技术支持:苏州普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