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公告代邮 传真速递 协会大特写 旋转舞台 江南茶话 大师访谈录 他山之石 联系我们
吴中区提升文化影响力
【发布日期:2014/1/3】【作者: 管理员 】【来源: 吴中区 】【阅读次数:489】【字体 】【打印 关闭窗口

  600 多处文物古迹,117 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3 个国家历史文化名镇,2 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2 个国家历史文化名村,6 个中国传统村落;地面文物、地下文物、古镇、古村、古建筑5 个单项稳居省内县(区)级单位首位;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4 项,省级名录项目5 项,市级名录项目20 项,其中“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被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行走吴中区太湖山水间,细数这些“家底”,山水带上了文化味。随着近年来对硬件、软件、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力度的不断加大,吴中区的文化味越来越浓,并悄然进行着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事业与产业的结合,文化影响力逐渐提升。
  
  硬件提升
  城区最繁华地段开建公共文化设施

  在城区中心最繁华的地段,划出64.7 亩“寸土寸金”的土地,打造集新文化馆、图书馆、档案馆和规划展示馆、青少年活动中心于一体的东吴文化中心,并将之作为该区年度一号工程加以推进。吴中区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公共文化事业的重视程度。
  区级文化设施建设坚持高起点是吴中区一贯的态度,此前,当地已在城区中心地段规划建设了吴中区现代文体中心, 其一期工程中的全民健身中心包含了室内游泳馆、球类馆、健身中心等,占地面积超过57000 平方米、建筑面积超过78000平方米、总投资7.6 亿元,配套的文化创意大厦也已建成并投入运营。此外,今年10 月吴中城区还启动了以书城为核心的凤凰广场项目,未来这里将建成一座大型综合性书城。
  与区一级高起点对应的是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的高标准。自2007年起,当地每年设立500 万元的基层文化设施引导资金,专项用于扶持镇、街道文体活动中心和村文体活动室达标建设,2010 年还启动实施了基层文体设施标准化建设工程,按照镇不低于2000 平方米、街道不低于1200 平方米、村(社区)不低于300 平方米的要求,提升基层各地文体活动中心。以横泾街道上巷社区文体活动中心为例,这里集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书场、健身房、羽毛球活动场于一体,免费对居民开放,还定期邀请评弹团前来表演、组织开展书画培训课,丰富社区居民业余文化生活。据统计,到去年底,吴中区公共文化体育面积达300 万平方米,人均2.58 平方米,“十五分钟文化圈”基本建成,初步达到基本现代化要求。
  “作为文化地标,博物馆在城市文化建设中,既是城市多元文化的保护者,还是文化交流和融合的传播者,在城市文化构建中起到支架与推动作用。吴中区需要这样的文化地标,下一步,我们将启动吴中博物馆群的建设,未来将成为市民了解历史、享受文化发展成果的主阵地之一。”吴中区委常委、宣传部长乐江说。

  软件发力
  历史文化丛书定格千年人文积淀

  名贤、名胜、名产、民俗、文物、工艺、诗文、影像,从2012 年起,吴中区启动了规模浩大的《吴中历史文化丛书》编纂工作。丛书编委会请来了范小青、薛冰、马建庭、王仁宇、王稼句、叶正亭等一批省、市著名专家学者担纲,将形成《吴中名贤》、《吴中名胜》、《吴中名产》、《吴中民俗》、《吴中文物》、《吴中工艺》、《吴中诗文》、《吴中影像》8 个大类、共约20本书籍。
  目前,丛书纲目已完成初拟,进入实地走访调研和集中创作编纂阶段,按照编委会排定的时间表,到2014 年3 月底各册书籍将完成初稿,6 月底完成通稿,2014 年底前部分成熟丛书择时出版,2015 年上半年完成全套纸质丛书集中出版。值得一提的是,到2015 年底,丛书电子类出版物将全部出版,将目光瞄准了习惯于电子阅读的年轻人群。
  “吴中区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这些都将收录到丛书中,这是吴中文化软实力的集中体现,是‘十二五’期间文化建设的重大项目。我们力求通过丛书的编纂,在苏州大局、太湖影响、生态文明和历史文化中找到吴中的影响,并不断提升吴中社会风尚、社会人文的品质品位。”吴中区文联负责人说。
  在村庄、社区与街道,文化的软实力则在悄悄“流动”:当地每个镇(街道)均组建了流动电影放映队,他们定期走进村庄、社区,将数字电影送到居民家门口,今年以来各个放映队已累计放映电影2000 余场;吴中评弹团则以一台“美丽吴中·美在太湖”生态文明专场演出轰动了整个吴中,“你们啥时候有档期,来我们村演一场吧”,不少村子专门打电话预约。

  守护遗产
  “生产性保护”让老手艺找到春天

  在太湖畔,有这样一个村庄,它与小小的橄榄核有着不解之缘。村里几乎每一户都以核雕为生,全村核雕从业人员超过3000 人,有各级工艺美术师40 多名,去年实现产值近1.5亿元。
  这便是远近闻名的舟山核雕村。去年起,吴中区投资约4000万元,把舟山核雕村作为特色生态文化村进行保护性开发,进行提升改造。眼下,改造工程尚在进行中,老村新颜却已雏形初现:河流变清了、道路平坦了、建筑漂亮了,还新建起了核雕艺术馆和大师工坊,未来这里还将举办大师讲座、技能培训,鼓励核雕艺人创新求变,产品上不断推陈出新。
  与核雕一样,吴中民间工艺美术的各个分支不断成长。近日,从在长春举行的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颁奖典礼上传来好消息,江苏6件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奖中,苏州占了两个名额,且均来自吴中区,两件作品分别为陆小琴的核雕和蔡云娣的澄泥石雕。据悉,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是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共同颁发的国家级民间文艺大奖,与电影“百花奖”、电视“金鹰奖”、戏曲“梅花奖”、舞蹈“荷花奖”等同属我国文艺界的最高奖项。在近日揭晓的第三届江苏省民间艺术“迎春花奖”中,吴中区则拿下了11 个获奖名额,居苏州各市、区之首。
  据统计,吴中区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拥有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共64个,其中国家级4 人、省级8 人,拥有苏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示范基地4个。
  “如果纯粹靠政府的力量去保护文化遗产,很难起到效果,因此我们采取‘生产性保护’措施,依靠文化遗产自身的魅力,引入市场的力量,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文化与旅游相结合,实现对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和动态保护。”吴中区文体局负责人说。
  据悉,为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吴中区已设立了每年1000 万元的发展引导资金,以项目补贴、贷款贴息、扶持奖励等方式,吸引各类文化企业落户和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鼓励文化企业创新创业、发展壮大。截至目前,已累计向60 家次企业下达文化产业发展引导资金2165万元,撬动了33 亿元文化产业发展资金的投入,收到了引导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扶持、带动和示范效果。
 
版权所有: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技术支持:苏州普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