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公告代邮 传真速递 协会大特写 旋转舞台 江南茶话 大师访谈录 他山之石 联系我们
杨柳林:炒肝:一口老北京de味道
【发布日期:2014/1/10】【作者: 管理员 】【来源: 城市商报 】【阅读次数:1474】【字体 】【打印 关闭窗口

  近日,习总书记自己排队买“包子套餐”之亲民事件引发各种热议。连庆丰的猪肉大葱包子、炒肝和芥菜都成为在京人士与非在京的亲们争相品尝、不断热捧的美食。
  对于我等江南食客来说,这些美食真这么灵么?未必见得。受自助攻略引导,我曾经特意赶到北京“姚记炒肝”之北新桥分店,尝试过北京人热爱的炒肝。
  炒肝是北京的一道传统小吃,北京人习惯用它同肉包子或火烧做早点食用。据说最早些时候,炒肝的用料是猪肠和心肺,一般不勾芡。当时民间有俚语说:“炒肝不勾芡,熬心熬肺”。后来才改用肝尖和肥肠,并勾芡。
  我也搜过炒肝的烹制方法,立志要当美食家的人当然不仅要做到“知其然”,还必须要做到“知其所以然”。
  作为一家特色小吃店,姚记炒肝的店堂规模颇大,生意很兴隆。除了炒肝,我还点了卤煮、炸灌肠和炸咯吱,以及豌豆黄等。尽管有着好心人的提醒,我依旧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大啖京味小吃。不吃,怎么好意思说自己去过北京,吃过北京呢?就像旁人都说豆汁就是鉴别京与非京人的最好试剂。不喝豆汁的非京人士,一大口灌下去,绝对能倒吐两口出来。
  很多时候,人吃东西简直就是一种怪癖。有人吃臭,有人吃酸,有人吃霉,还有人吃毒呢。地域不同,味道不同。味既然也称作是“道”,那么道可道,非常道,很多时候都是不可言传的。每到一个新地方,每到一个新店,吃吃看,别样的生活,就是一种乐趣。我是个好吃者,只要是食物,总有它的美妙之处,有时候觉得某些事物不好吃,大概是自己还没有领会它的妙处吧。
  一个一个试过来。在北京吃豌豆黄,似乎天生带着点富贵气,前朝故物之感。两个炸制的食物说实话很不合我口味,只吃出了面粉味和蘸料味。卤煮不错,量多实在,而且它的卤汁咸鲜适口,南北通吃,还有一把香菜绿叶为它增色。在我看来,它是喧宾夺主,盖过了主角炒肝的风采。炒肝真的是蒜味十足,给我的感觉是一碗黏黏糊糊地吃下去,没吃到几片肝和肠,吃到的都是蒜和芡糊。不过,想想也是的,最初的炒肝就是和馒头、烙饼之类构成一稀一干的早餐搭档的,不是靠吃肝肠填饱肚子的。于是,我就不再斤斤计较于肝肠的数量了,只是忍不住怀念起苏州的肠肺汤来。
 
版权所有: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技术支持:苏州普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