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公告代邮 传真速递 协会大特写 旋转舞台 江南茶话 大师访谈录 他山之石 联系我们
沈红娣:端午节粽子当家
【发布日期:2013/6/10】【作者: 沈红娣 】【来源: 姑苏晚报 】【阅读次数:1488】【字体 】【打印 关闭窗口

    苏州至今流行的粽子做法完全依古制,用青箬叶或青芦叶包裹糯米及各种馅料成三角圆锥形,这是小脚粽,或者包成筒状,叫枕头粽,放在锅里大火煮沸,然后文火慢慢煨,几个小时以后就好了。包粽子前一天用清水浸泡糯米,馅料有猪肉、火腿、赤豆等,名目甚多,大致分咸、甜、白三种,有荤有素,寻常人家都会做白水粽、赤豆粽、枣子粽、灰汤粽,考究如猪油夹沙粽,选用上等红小豆,煮熟后去皮、滤沙,再放适量砂糖和油脂熬制成馅,馅中还夹一块肥肉膘,煮熟后最道地的是这块脂肪,香甜可口,晶莹如玉,是典型的苏州风味。白水粽清单可口,简单蘸白糖桂花酱,或者就这么吃,总之随人口味,是最本色的一种。碱水粽制作方法:1、糯米淘净洗好,根据口味还可添加蜜枣、桂圆等辅料将食用碱倒入适量水后搅拌化开,倒入事先备好的糯米中,糯米变成透明的亮黄色。2、用青箬叶或青芦叶包裹糯米,放置一颗蜜枣,后包成四角形粽。3、放在锅里大火煮沸、然后文火慢慢煨,几个小时后,待香气扑鼻,软糯鲜香后便可食用。

  [美味寻访]

  粽子 

 

  一到端午节前后,苏城人家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
  旧时苏州端午节的仪式十分隆重,《清嘉录》记载“五日,俗称端五,瓶供蜀葵、石榴、蒲、蓬等物……人家各有宴会庆赏。”这一天,苏州家家吃粽子,又称为角黍,就其外形而言,有三角粽、一角粽、方粽、还有小粽,联束成串,在唐时称百索粽,宋时称为九子粽。苏州粽子多为呈长而细的四角形,有鲜肉、枣泥、豆沙、猪油夹沙等品种,具有配料讲究、制作精细等特色。
  沿袭传统,家里至今还亲自“操刀”包粽的大多是“50后”。而每年这个时候,“50后”与“80后”都会有一场关于软、硬的拉锯战———老人喜欢那种塞得硬邦邦的“结实”,年轻人则喜欢松软香糯的小个粽子,老人觉得结实的有“嚼劲”,孩子则觉得吃起来太累又撑,年复一年,家里的粽子成为两代人纠缠不清的话题,“粽子”却原封不动地保持静默原状。
  江南一带,粽子纪念的“主角”据称是伍子胥。而要寻宗溯源,胥口不知道能不能算是“鼻祖”。胥王粽的“当家人”方伟锋有着强烈的责任感,每年他都会打造最有亮点的“胥王粽”,据称有一年制作的超大型粽子差一点创“吉尼斯纪录”,只是他更希望粽子能成为一个让胥王精神重现的“载体”,为此,借着端午节,他还替“伍子胥的民间传说”申请成功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民间对粽子纪念谁的“初心”已经模糊不清了。吴中区越溪街道旺山村30岁出头的苏夏菁念念不忘的却是小时候的粽子———“碱水粽”,依稀留在她记忆里的就是儿时碱水的那份清香———小时候贫穷人家买不起粽叶,会用冬笋叶去包,冬笋却没有香味,农家便就地取材加入碱水,再用清香的稻草包扎,打出生时候起,苏夏菁吃的就是碱水粽,直到后来嘉兴等的外地粽闯入,渐渐取代了最传统的包制方法,不知是怀旧,还是市场需求的反璞归真,当她在自己的农家里重新打出碱水粽时,生意竟然十分兴隆。
  苏州传统粽子的独特魅力令不少行家赞叹不绝,有报道称,在首届中国粽子节上,苏州获得的4个奖项中,而素有“粽子大王”之称的嘉兴五芳斋粽子,也只获得了3个奖项。作为苏州传统点心中的佼佼者,苏州粽子一度与嘉兴粽子、广东粽子、四川粽子等齐名。粽子和其他食品不同,更讲究现买现吃,而苏州人对这一要求最为注重。

  端午粽传说

  从南北朝以后,民间开始有粽子,源自百姓祭奠屈原的说法。话说当年屈原投身汨罗江之后,百姓莫不感叹哀伤,所以百姓为免让鱼虾侵蚀屈子,就纷纷将米粮投入江中,希望鱼虾只顾吃这些米粮而不损伤屈子肉身。而后,据古书记载,是屈原托梦百姓说,米粮投入江中实则被江中的蛟龙所食,如果用艾叶包裹,再绑以五色绳,则可以免遭蛟龙吞食;这才有了后来的粽子。
  在苏州、嘉兴等吴地,百姓吃粽子却是纪念伍子胥的。伍子胥“象天法地”筑苏州城,春秋末年伍子胥被杀、投尸胥江后。民间有传吴地百姓为保护伍子胥的尸体不被鱼虾啃食而将粽子掷于江中。吴地一带居民不但立祠,还以龙舟竞渡的方式纪念他。照此推算,吴地端午龙舟竞渡的历史比祭祀屈原早了200多年。

  粽子的前世今生

  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 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草木灰水浸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就成广东碱水粽。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米外,还添加中药材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南北朝:出现杂粽。品种增多,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裹成的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唐代:粽子用米已“白莹如玉”,粽的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代:有“以艾叶浸米裹之”的“艾香粽”,还有“蜜饯粽”,见苏东坡“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名。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代:粽子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突破菰叶的季节局限。明代: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品种更加丰富多彩。清代:出现“火腿粽子”。如今粽子更是千品百种,璀璨纷呈。现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壳包糯米,但内涵花色则根据各地特产和风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圆粽、肉粽、水晶粽、莲蓉粽、蜜饯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等等。

  

 

小贴士


  粽子好吃,但不宜多食

  粽子的主要原料是糯米,不易消化,如果吃的太多,容易引起腹胀。因此正常人每次也要少吃一点,吃粽子的同时可搭配蔬菜、水果,以帮助肠、胃蠕动,避免消化不良,但不要与含水分很多的寒性瓜果类一起食用,比如西瓜,以免造成腹泻或腹痛。此外,空腹不宜吃粽子。

  购买和食用粽子需多观察

  看看粽子标签上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别买变质粽子;粽叶蒸后放置一段时间之后颜色发暗是正常的,不要选那种皮色鲜绿甚至蓝绿的粽子,因为很可能是经过硫酸铜处理的粽叶,安全性没有保障;小心粽子的口味变化,如果尝到粽子馅有点酸、有点发苦、口味不正,不要再食用。

  【清凉爽口“拌”黄瓜】端午节将至,民间有“吃五黄”的习俗,黄瓜便是其中“一黄”———黄瓜在民间被称为第一瓜果。四季转换,在众多水果中,黄瓜先于其它瓜果上市,5月中旬就可以尝鲜,在时间上正好与端午对上。opus3:水分充足的消暑佳品。老徐:水果黄瓜味道特别浓。花木:生吃最爽了。

 
版权所有: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技术支持:苏州普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