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公告代邮 传真速递 协会大特写 旋转舞台 江南茶话 大师访谈录 他山之石 联系我们
兆易:春秋异彩 玉韵流芳——马洪伟玉雕新作赏析
【发布日期:2012/10/30】【作者: 兆易 】【来源: 苏州日报 】【阅读次数:3996】【字体 】【打印 关闭窗口

    马洪伟简历    1975年生于东渚,现为工艺美术师,苏州市民间工艺家,吴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苏州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玉雕专业委员会理事,苏州市明清仿古玉雕艺术研究所研究员,苏州市吴中区文艺家协会理事。
  作品《龙凤酒壶》获2006年第八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仿古玉雕白玉作品金奖,《飞跃》获2009年第十一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仿古白玉金奖,《飞兽》获2010年第十二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仿古白玉金奖,《莲鹤方壶》获2011年第十三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四羊方尊》获2011年中国玉石雕刻作品“天工奖”最佳工艺奖,《立鸟壶》获2011年中国玉石雕刻作品天工奖金奖,《鸟兽纹觥》获2012年苏州第五届“子冈杯”金奖。

            

                              兽面纹罍                                鸟尊                                                     

     

虎食人卣                                           立鸟壶

    光福工艺文化城入口处,“玉韵春秋”是相当醒目的标识,那是玉雕名家马洪伟的工作室。
  还在读书年代,画画是马洪伟最喜欢做的事情,看完《西游记》后他就能将小说里的人物画下来贴满家中的整面墙。正是有了这样一个兴趣爱好,他中学毕业后即赴东渚拜师学习玉雕,开始了三年的艺徒生活。苏作玉雕一直代表着中国玉石雕刻工艺的最高水平,从来都不乏名家和精品。如何在能人辈出、佳作纷呈的大环境里另辟蹊径,走出一条新的创作之路来,则是苏作玉雕艺人要面对的一个新挑战。“入行时学的是仿古器,仿得最多的是汉代古玉,”已从事玉雕行业近20年的马洪伟说,他每年都在玉雕的艺术之路上不断积累,探索着前行,但前进的步伐总觉缓慢,一直没有形成自己的玉雕风格。马洪伟始终认为,在当下的玉雕界,只有形成自己的风格,才能做出让业界和市场认可的作品。2008年的金融危机也波及到了马洪伟等诸多玉 雕从业者,他的业务陷入 了困 境。缺少了迎来送往的马洪伟也有了充足的时间来回顾和总结自身技艺特色和风格道路。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犹豫和徘徊,一个偶然的因素激发了他的遐想。当他翻阅多年弃之一边的《青铜器图录》时,不由被其瑰异多彩的形制、繁缛精美的纹饰、富丽堂皇的气派所震撼。经过反复端详和揣摩,他感悟到,历史上不同时期的青铜器有着不同寻常的造型和纹饰,其背后隐藏着古人深邃的思想内涵、厚重的文化积淀和文化背景。将其再现在玉雕创作中,定会绽放出别样的精彩和光华,也完全有可能走出一条不同于他人而独具个性的错位发展之路。“玉器的器皿件种类不少,风格也蛮多,我喜欢青铜器仿古件就是因为其门类复杂,有挑战性,太简单的器型我觉得做起来没劲。”马洪伟从事仿青铜器重点是研究理解青铜器“玉化”,他喜欢以酒器及飞鸟走兽为主题创作青铜器玉雕。“将古韵和现代审美有机结合,采用古人的艺术构思、工艺特点以及雕琢技法等,将现代布局设计参透到传统题材中去,所创作品既有传统韵味,又有创新发展。不惟古,也不一味求新。”马洪伟对于自己的正确选择异常兴奋。
  然而仿一件青铜器绝非易事,首先必须在脑子里有张清清楚楚的器形图,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要明明白白,这时才能画稿、开料拿形。为了熟悉青铜器的器形,他无数次地翻阅《中国青铜器全集》,上海、南京等周边城市只要有青铜器展,他便跑去看。
  细赏他刚刚获得“子冈杯”金奖的作品《鸟兽纹觥》,战国晚期的器型,但又不是纯粹的模仿,精简后的纹饰经由阴阳细刻,突出了青铜的大器之美,玉料的选择则是和青铜色泽更为接近的青玉。凝望壶体鸟兽交织的纹样,泛着铜绿,承载了千年文化的青铜仿佛在时空交错的刹那间,从远古走来,从翩翩君子化作柔情温润的美娇娘。电光火石间,直教人沉醉于惊艳、细腻的视觉感触之中。
  不仅仅是家门口的“子冈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百花玉缘杯”中国玉石雕精品奖、中国国际文化艺术博览会“艺博杯”、中国玉石雕刻作品“天工奖”等各级各类大展上都有其摘金夺银的身影。一件件大气磅礴的青铜仿古件在马洪伟的吃苦耐劳中大放异彩,这显现了其独辟蹊径的选择。在他的作品中,既可以看到对于老一辈艺术家传统技艺的继承,又能发现年轻艺人力争自主创新的魄力,成为新一代玉雕师的典型代表。

 
版权所有: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技术支持:苏州普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