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苏州桃花木刻年画是我国民间木版年画中的一朵奇葩,它同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潍县杨家埠年画、四川绵竹年 画,并称为我国四大民间木版年画,驰名中外。2006年5月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笔者希望全社会来关注苏州独特文化魅力的名片。
关键词:桃花坞年画 保护 传承 发展
一.桃花坞木刻年画的起源与发展
桃花坞木刻年画是中国江南主要的民间木版年画生产中心,是我国南方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种民间木刻画。桃花坞位于江苏省苏州市阊门内北城下,因产于桃花坞而得名。
桃花坞年画源于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艺,由刻版的戏曲、小说、插图演变而来,到明代发展成为民间艺术流派,清代雍正、乾隆年间为鼎盛时期,年画作坊多达50多家,主要作品有《姑苏阊门图》、《三百六十行》、《姑苏万年桥》等,年产量达百万张以上,除行销全国各地之外,还流传到日本、英国、德国等,特别对日本民间画派“浮世绘”有相当影响。被世人誉为“东方古艺之花”。
太平天国末年,清兵围攻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铺和年画刻版被全部烧尽,以后一直委靡不振。直到1949年后,桃花坞木刻年画获得了新生,20世纪50年代初期,由苏州市文联对桃花坞木刻年画的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把散失在民间的艺人组织起来,挖掘、搜集、整理、印刷了100多种旧版年画在全国各地进行展览和宣传。1955年,苏州手工业联社成立了雕刻工艺社,刻版艺人叶金生和印刷艺人魏阿毛加入该社后在画家顾仲华和徐绍青等人的协助下,先后刻印了《兰花》信笺一套12张、《新春牛图》、《屈原》、《仕女》和门画《巩固祖国国防,保卫世界和平》等年画。1957年,雕刻工艺社撤销。在合作化高潮中,王荣兴、朱荣记、朱瑞记三家年画铺组成合作小组,印刷了旧版年画销售。同年2月由江苏省博物馆在春节期间举办了“桃花坞木刻年画展”。1958年,桃花坞木刻年画小组并入苏州文化美术工厂后,先后印制了《庆丰收》、《渔家乐》、《钢花怒放》和门画《增加农业生产、建设社会主义》以及伟人、名人像等。此外,刻版艺人叶金生在徐绍青画师的指导下,花了两年多时间复刻了明代古版木刻插图《九歌图》和陈老莲的《水浒叶子》,这些作品送往北京后,得到了郭沫若、傅抱石的高度评价,郭老不但亲笔为复刻的这两本古版插图提了笺头,还挥毫为“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题了字。1959年桃花坞木刻年画社成立。创作设计人员有杨云清、凌虚、徐云,刻工有叶金生、许良甫、徐国良、许泉林,印工有魏阿毛、房志达、谭土林等5人。1961年各工种又招收了28名学徒。桃花坞木刻年画社共有70余人。1959年至1963年,年画社的创作设计人员先后创作了一批反映社会主义风貌的新年画,如《吉庆有余》、《虎丘图》、《洪福齐天》和门画《听毛主席话、跟共产党走》、《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学习农业知识、钻研科学技术》、《加强国防、保卫祖国》等。这批新创作的门画首次采用胶版印刷,并通过江苏人民出版社发行。1965年桃花坞木刻年画社上升为合作社营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厂。
“文革”期间,桃花坞木刻年画被斥之为“封建迷信品”,100多种旧版竟堆放在露天,任凭日洒雨淋,最终全部烂毁。1969年底,桃花坞木刻年画厂并入苏州雕刻厂,桃花坞木刻年画全面停产。
1979年重新恢复桃花坞木刻年画社,同年又成立了桃花坞木刻年画研究会。先后复刻了《一团和气》、《百子图》、《花开富贵》和《瑞阳喜庆》等120多幅群众喜闻乐见的旧版桃花坞年画生产销售。同时,由苏州市文化局和苏州市工艺美术局联合召开创作人员座谈会,组织全市三十多位美术工作者,创作了一批桃花坞年画新作品,如《正是果熟花香时》、《狮舞图》、《送喜报》、《各族人民大团结》、《我爱北京天安门》、《将相和》、《满园春色》、《大闹天宫》和、《江南集锦》等50多幅。这些作品先后在国内外巡展。1980年3月,在苏州举办了由天津、苏州、山东文化部门联合主办的《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县杨家埠民间木版年画联展》,苏州共展出57幅新年画和3幅传统年画。后赴卢森堡、比利时、意大利三国举办《中国年画展》,又一次把影响扩大到海外。1985年9月,桃花坞木刻年画社并入艺石斋。
20世纪80年代后,桃花坞木版年画在全国年画评比中连连获得殊荣:1982年《水乡风貌》先后荣获中国轻工业部优秀创作奖和江苏省工艺美术百花奖。1985年,张晓飞创作的《比绣艺》、1988年创作的《水乡四季图》、1993年创作的《水乡元宵》,分别在第三、四、五届全国年画展荣获三、二、一等奖。段文海的《水乡军民抗洪图》在第五届全国年画展荣获二等奖。2001年,王祖德创作的《渔家书屋》在第六届全国年画展上荣获金奖。吴臻的《姑苏风情》获得银奖。还有复制刻版的传统桃花坞年画《百子图》,在文化部举办的《中国民间艺术一绝大展》中荣获银奖。
当今,由于人们生活习俗和审美观发生变化,传统的桃花坞年画渐渐失去了原有的市场。除了一些艺术家和爱好者慕名前来求购外,一般市民无意问津,桃花坞年画再次陷入困境。2000年,桃花坞木刻年画社创作设计人员仅有3名,两人已到退休年龄,一人也有50多岁。刻工、印工仅剩3人,年画几乎停产。为抢救、保护、传承桃花坞木刻年画,2002年5月18日,桃花坞木刻年画社正式划转至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2006年,苏州市文广局组建了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博物馆。从此,桃花坞木刻年画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二、桃花坞木刻年画的内容与体裁形式
百年来,人们用桃花坞木刻年画美化生活环境,增添节日气氛,反映思想情趣,追求美好未来;年画成为家家户户新春佳节的缀美之物。桃花坞年画,内容丰富多彩,大体可分为以下10种:
神像年画:多表现为年节“驱凶辟邪、增福添寿”的心愿。如门神《秦叔宝、尉迟恭》、《姜太公》、《张天师》、《钟馗》等。故事戏文年画:清代年画大量描绘了戏文故事,既适应了年节的娱乐性,又起到传播历史知识和民间传说的作用。如《穆桂英大破天门神》、《四郎探母》、《珍珠塔》、《西厢记》等。农事年画:表现男耕女织,勤俭致富。如《春牛图》、《耕织图》、《报晓图》、《丰收图》等。节令风俗年画:多表现年节的欢乐生活。如《姑苏阊门图》、《姑苏万年桥》、《虎丘灯船胜景图》和《姑苏报恩寺进香》等。风景年画:多描绘地方古迹胜景。如《虎丘图》、《姑苏北寺塔》、《姑苏城外寒山寺》和《姑苏玄妙观》等。花卉装饰年画:其搭配多为“口采”,以迎合人们“画中寓吉利,才得人满意”的心理。如《花开富贵》、《凤穿牡丹》等。飞禽走兽年画:大多象征吉祥美好。如《金鸡报晓》、《金钱虎》、《九狮图》、《双龙戏珠》、《麒麟送子》等。时事新闻年画:流行于鸦片战争之后,大多记载当时发生的事件。如《法人求和》、《长门捷报》、《刘军得胜图》等。喜庆吉利、娃娃年画:反映对后代健康成长的美好愿望。如《和气致祥》、《福寿双全》、《寿》、《福》、《榴开百子》、《百子图》等。装饰性年画:以装饰图案为主,又称“口采花”纸。如《香斗纸》、《炮仗纸》、《糊壁纸》、《果盒纸》、《全景床帏》等。
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其尺幅规格形式多样,常根据民众生活习俗和居住环境而定。就年画的开张而论,有全张(整张)、对开、三开、四开、八开、十二开不等,另有中堂、屏条、斗方之类,其式样有横式、竖式两种。除门画成对,戏文故事有上下两幅外,一般均为单幅。通常门画贴于门上,一般大门上贴武门神:神茶、郁垒、秦琼、尉迟恭等。二门上贴文门神:天官赐福、财神进宝等。堂屋、房门上一般贴吉祥人物门画:福、禄、寿三星、麻姑献寿、刘海金蟾、神虎等。中堂,挂在堂屋正面墙上,为整张纸大小,裱成立轴形式,两旁配以对联,内容有吉祥喜庆图案:福禄寿三星、和合二仙,也有山水花鸟等题材。屏条有春、夏、秋、冬四季风景,梅、兰、竹、菊等花卉等为装饰居室之用,构图优美,色彩鲜艳。斗方则用于贴在蛋面、灯面上或由于食品、水果篓包装,以增加其装饰广告效果。
三、桃花坞木刻年画的艺术特色和制作
桃花坞木刻年画在清雍正、乾隆年间至鸦片战争之前一段期间内,清雅细秀、构图复杂是其主要特色,风俗年画尤其独创性,具体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仿古,无论是题材选择、色彩运用、手法处理,均悉心摹仿宋、元、明以来中国传统绘画作品,承继中国民族卷轴画的传统形式,具有木刻风格。如《寿星图》、《美女图》等;二是仿西洋绘画,线条排列细密匀正,强调透视,讲究明暗,模仿铜版画效果。如《姑苏阊门图》、《姑苏万年桥》、《三百六十行》、《百子图》等在画面上题明“仿大西洋笔法”和“仿泰西笔法”等,便是明显一例。
同治、光绪以后,桃花坞年画的销售对象转向以农民为主,从内容到形式,多方面适应农村生产、生活习俗、居室环境的需要,成为地地道道的为农民所喜闻乐见的装饰品,风格特色也随之表现出鲜明的乡土气息。这一段时期桃花坞年画的特色是:题材内容丰富、涵盖面广。如耕织农事的《春牛图》;还有多种形式的戏文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美女、娃娃人物等。构图丰满而不臃塞,稳重而不呆板,具有浓厚的装饰性和趣味性。
1949年后,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后,桃花坞年画创作设计人员,创作了一大批内容、形式、技法皆有新意的年画,融进了鲜明的时代气息和苏州园林、小桥流水、吴地习俗和村姑少女等题材,使画面充满了江南水乡的风俗人情和神韵,具有强烈的地域性,产生了新的艺术风格和特点,增强了桃花坞木刻年画的艺术生命力。
桃花坞木刻年画的制作技艺,从构思创稿到完成,必须经过画稿、刻版、套印主要三道工序。画稿,是决定作品的风格和刻版、套印工序的基础。画师要根据年画的特点和题材内容择优选择,进行创作设计构思,画稿力求构图丰实饱满,色彩鲜艳明快,形象生动活泼,笔法拙朴简练,形式单线平涂,富有民间木版年画的装饰情趣。刻版,是年画制作的关键。刻工先由画师绘好的画稿,把它反贴在预先拼好刨平磨光的梨木版上,经晾干方可进行雕刻,称“上样”,一般将画稿分成线版和套印版若干块。然后刻工运用拳刀,根据画稿上的线、点、块,先后采用发、衬、挑、复、剔等技法刻作,再用弯凿、扁凿及大小剔空等10多种工具删去空白,剔光、推平,称“下手”。 力求做到持刀如笔、抑扬顿挫、运用自如。达到线条流畅,图稿不走样。印刷,是最后一道工序,也是前二道工序成败的保证。一版一色,分版水色套印的,印刷时先印墨线版,然后再根据画稿的颜色再分版套印。传统年画通常用色为大红、桃红、黄、绿、紫和淡墨等5~6种套色,无论套色版多少,每版一色,不分浓淡,平刷印出,但可用“环色”即两种套色重叠造成复式,可丰富色彩的变化。力求套版准确无误、色彩鲜明明快,画面洁净无污。在印刷过程中,印工需一丝不苟地逐一完成看墨线版、套色版,冲色用胶、上料(纸)、模版、擦印、隔水等多道工序,其中模版是套印中的关键,做到墨线版与套色版丝丝入扣,准确无误,使印刷的作品由原稿不失真。有的还需人工着色、敷粉、扫金、扫银和装裱等手续,可见工序繁多复杂。所以有些精致的年画作品一天只能套印二、三十幅。最后一道工序为装裱、上镜框,一幅年画才算完工。
四、桃花坞木刻年画的销售方式
桃花坞木刻年画的销售方式可归纳为六种:一是年画作坊自产自销。清代同治以前,桃花坞木刻年画作坊都集中于七里山塘街一带,当时,七里山塘街曾是运河沿岸非常繁盛的商埠,四方商船多停泊在这里,他们除购办货物之外,总要到桃花坞年画画铺带一部分苏州特产——木刻年画回去。二是店铺经营。在农村大的集镇内,店铺平时买卖杂货或书画,到了春节时期,农村家家户户有贴年画的习俗。店铺就兼营桃花坞年画,生意兴隆。三是摊贩推销。每逢新春佳节或市集,在集市上搭建帐篷,几块木板、几条木凳,设摊售年画,虽说资金投入不多,但生意亦算红火。四是个体掮贩兜售。世居上方山行春桥渔家村的钱杏生老艺人,祖上三代都是以种田和卖年画为业。每当农历年底到开春三、四月这段农闲季节,就向桃花坞年画铺批点年画,掮着到四乡兜售,木渎、同里、车坊、光福、芦墟,胥口等农村,每到一村镇,油纸一铺,年画一摊,有说有唱,俗称唱年画。如《姜太公》年画,唱词:百无禁忌家家要,头上戴起将军帽,身上穿仔八卦袍。弹眼碌睛福气好,登勒当中咪咪笑。手持黄旗飘勒飘,蚊子苍蝇全勿到,邪气晦气勿敢到,种起田来三担白米稳牢牢;撑起船来顺风飘;做起生意赚元宝;养起蚕来三担茧子稳牢牢。《金鸡报晓》年画,唱词:大公鸡,半夜三更喔喔啼,勿吃稀来勿吃米,养末养勤花园里,蛇虫百脚吃勿及。黄鼠狼想吃鸡,垂吐水,搭搭滴,登勒旁边撒臭屁。九斤黄,黑十二,偷鸡贼想偷鸡,被勒乡下人打得臭要死,偷鸡勿着蚀把米。《八仙》年画,唱词:铁拐李,左脚跷;吕纯阳,顶勿好;蓝采和,拿着篮子最细巧;曹国舅,扦板敲;张果老,拿仔竹筒摇勒摇;汉钟离,拿把扇子顺风飘;荷仙姑,打后跑;韩湘子,吹起笛子咪咪笑。等等,热闹生动。卖上一阵,再移一个地方再卖唱。一个村庄可卖上三四次,大的村庄可以卖上一两天。早出晚归,走到那里、吃到那里,饭后送两张年画给主人就是报酬了。这种推销年画方式既省钱又深入群众,并有说唱表演,深受群众喜爱,生意做得蛮好。五是新华书店推销。1949年后,桃花坞传统木刻年画和胶版年画均由江苏省人民出版社发行,并通过新华书店向全国各地征订发行。六是在门市部推销。当今,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社和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博物馆分别在山塘街和桃花坞大街开设门市部销售桃花坞木刻年画。
随着历史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如今桃花坞木刻年画除了少数人的关注,在绝大部分的全国农村和城市几乎无人问津,更谈不上每到新春佳节人人争购年画,家家张贴年画了。但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传统的桃花坞木刻年画,仍有着一定的生命力。因为一个民族的传统必然是这一民族智慧的结晶,是历史映照未来的镜子。传统是民族精神的一部分,而民族精神又是民族自立的基础,,明智地对待传统,不仅是尊重民族自身历史的需要,也是传统为当今服务的需要。只要我们不断创新,从题材内容到形式上加以改革,力求与时俱进,喜闻乐见的桃花坞木刻年画定能重新走进寻常百姓的居室、案头,桃花坞木刻年画这朵古老的艺术之花永不凋谢。
五、桃花坞木刻年画在国内外的地位和影响
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自明末清初以来一直是江南刻印年画的中心 。桃花坞木刻年画全盛时期, 年画销售遍及长江下游三角洲和临近地区,多的年份约100万张,少则也有20多万张,几乎销售大半个中国。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同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县杨家埠、四川绵竹年画齐称为我国四大民间木版年画。与天津杨柳青素有“南桃北杨”之美称,驰名中外。在桃花坞木刻年画的直接影响下,上海、南京、扬州、南通和安徽芜湖等地在历史上都仍生产过木版年画。如杨州年画《寿字图》、《百子图》等多与苏州桃花坞年画相似。还有南通四野鸡桥开设的王正顺年画作坊,就是依靠苏州年画画样,通过自行自销发展起来的。
在国际上,桃花坞木刻年画有着广泛的影响。明清时期,苏州是中国南方海外贸易的主要城市,桃花坞年画随商船的来往,远渡重洋传入日本。对日本的民间艺术“浮世绘”版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日本的小野忠重在《中国的版画》一文中说:“中国的年画感动了日本浮世绘版画家,是良师益友……。浮世绘的新构思无不以此为参考”。日本学者藤悬静对桃花坞年画《西湖十景图》解说:“这些图都是采用西洋透视法和铜版画的手法,大量传到日本……盛行的浮世绘作品采用了这种笔法”。清代康熙三十二年,英国卡姆培夫尔去日本江沪旅行搜集到了一些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带回英国,藏于大英博物馆中,其中有《花卉》《蔬菜图》等20多幅作品。
1949年以后,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相继在国外展出,为增进各国人民的友谊和文化艺术交流作出了新贡献。进入21世纪以来,每年仍有世界各国的学者和旅游者及中学生慕名前来参观访问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社和年画博物馆、并选购桃花坞木刻年画。
综上所述,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随着时代的前进和整个艺术事业的发展,桃花坞木刻年画得到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如今,桃花坞年画已成为“国宝”,受到了中外艺术家的高度关注。在未来的岁月里,愿这枝古老的艺术之花开得格外鲜艳夺目,欣欣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