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公告代邮 传真速递 协会大特写 旋转舞台 江南茶话 大师访谈录 他山之石 联系我们
杨君康:谭一民的竹刻扇骨
【发布日期:2012/8/3】【作者: 杨君康 】【来源: 苏州日报 】【阅读次数:2095】【字体 】【打印 关闭窗口

                                                                             

    这是一副阴刻扇骨(见图)。
  一、上刻松鹤,一鹤振翅欲飞,俯首回望,另一鹤立松树上,仰首与之呼应,羽毛、松针比发丝还细,下刻“翩翩寿鸟,皤然双清,俯仰跳跃,相盼和鸣。”落款:蔡铣画,一民刻。
  二、刻钟鼎文“世事让三分,天宽地阔; 心头留一点,子种孙耕。”行楷落款:鹤峰先生正,息尘,白文印:“夏真”、“壬申五月”(1932)及阳文印“一民作”。息尘未能查到何许人,不过钟鼎文写得极有功力。
  文字古拙萧疏,富金石味,三方印精致,韵味十足,可以看出刻者学养深厚,非一般竹人所为。难以置信的是这些都出自一个行伍人之手,他就是民国时期的竹刻艺术家谭一民。
  谭一民(?-1937)名维德,以字行。他祖籍安徽合肥,客居苏州,曾赴日留学,就读于陆军士官学校。他个子不高,却臂力过人,能打双枪,弹无虚发,归国后任吴佩孚的随从副官。
  军中有一文官,扬州人,善刻竹,公余时间就在箑边游刃,谭一民见了就想学。文客觉得他是江苏老乡,关系亦不错,就慨然应允。谭一民写信叫家中寄来扇骨,余暇就奏刀学刻。他虽从小习武,坐下来却能将心思收拢,人聪明,手又巧,经过二、三年时间勤学苦练,老师认为他已赶上自己了。
  谭一民在军中多年,早生厌倦,竹刻技艺学到手,就向吴大帅提出解甲归田。
  回到幽兰巷家中,他就以刻扇骨自娱。这情况被画家蔡震渊得知。
  蔡震渊(1898-1960)名铣,以字行,精于画猴,人称“蔡猢狲”。为人热情仗义,见到他所刻确实不同凡响,就怂恿他刻一批,开个展公之于众。1931年秋,由蔡震渊邀集吴湖帆、汪亚尘、吴待秋、吴子琛、陈摩、赵子云、张星阶等为其书画扇骨。他闭门不出,精心镌刻,力求刻出各大师的神韵。第二年春,由著名画家吴似兰主持,谭一民精刻扇骨展览在邵磨针巷的“娑罗花馆”开幕。展出大获成功,当天所展扇骨被订购一空,一位藏家一下子订购了五十把。
  他除请名家绘稿外,还将古泉、铜镜、瓦当等图案刻在扇骨上。这些作品疏密有致,雕刻精细,把岁月剥蚀的痕迹表现得淋漓尽致。钱定一老先生说他的作品极像大师张楫如的风格。如果看了他的《汉石经》(阳文)拓片,就会觉得此说不谬。“八·一三”日寇占领上海,不久又攻占苏州。为避战乱,谭一民携妻女逃到近郊黄埭。日寇不时下乡抢粮、奸淫烧杀。敌人暴行激起了他的男儿血性,他号召村民起来抗敌自保。在一次抗敌战斗中,他不幸饮弹殉国。
  历代竹刻要么是文人,要么是工匠,谭一民以武官之身刻竹,而且刻得那么出色,是个例外。最后他血洒战场,回归军人本色,在竹刻艺术史中,值得秉烛一书。他刻的扇骨坊间流传很多,上海博物馆也有收藏。

 
版权所有: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技术支持:苏州普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