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公告代邮 传真速递 协会大特写 旋转舞台 江南茶话 大师访谈录 他山之石 联系我们
龙宝:竹制折扇的风雅
【发布日期:2012/7/22】【作者: 龙宝 】【来源: 姑苏晚报 】【阅读次数:1416】【字体 】【打印 关闭窗口

  
  竹子,质地坚韧,枝杆挺拔,内空而外刚,一直被人们视为具有纯洁、正直的君子之风,历来被文人雅士作为常常赞颂的题材。宋代文豪苏轼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千古绝唱。正是它在历代中国文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和极力推崇,才使得以它为原料的生活用具特别是工艺品,受到人们的珍爱。用竹子做成的扇子,包含着中国的文人情趣。历史上王献之以爱竹出名,说“不可一日无此君”,对古代的读书人来说,折扇同样不可或缺。
  苏州折扇南宋时便已问世,到明代开始盛行,扇骨制作以变化丰富和精工细致闻名。苏州制作扇子扇面绘以山水、花鸟、人物画等或题有名人诗句,古色古香,极具观赏性。历来是文人雅士或淑女闺秀不可或缺的掌中宝物。
  苏州折扇十分讲究扇骨的材料,尤以竹制见长。其中有一种称为水磨骨竹折扇的,更称上品。其竹骨除要经过煮、晒、烤、刮、拖、倒、磨等工艺流程外,还要用浸湿的木贼草磨光晾干,用榆树叶打磨提光,最后上白蜡,其成品竹皮滋润悦目,匀细光洁,色黄晶莹,富天然之美,经久不变。2006年5 月21日,苏州制扇技艺正式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把手工扇骨,从选材到制成需要经历时间的自然选择和精细的制作工艺,这也是手工扇受人们珍爱的原因。
  选竹:用来制扇骨的竹子最好选夏天的,因为夏天竹子的生命力最旺盛。而且要选择向阳的南面,生长年龄在三四年左右的竹子,内行人选一种叫“冬瓜皮”的竹,说是做出的竹扇最好。
  煮竹:挑选好的竹子砍下后锯成片,放在锅里煮,一来是防蛀,二来是为了美观。用煮过的竹子做成的折扇存放上百年。煮约半小时,然后进行刮皮处理,处理好后就放在太阳底下晒。晒的过程也是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那些破裂的,折弯的竹片便被淘汰。
  造型:用造型刀根据需要将竹片削成各式各样的零部件。这是一个很辛苦的过程,一不小心就容易割着手,但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们就不成问题了。这也是一道考验功夫的工序,做出来的扇骨是否高雅别致,就在各个竹片线条的细微变化中。所谓“增一分则臃,减一分则瘦”。
  烤竹:将做好造型的各种竹片放在炭火上烤,加热以后,使之弯曲定型。
  水磨:做扇骨最后工序,水磨是苏州制扇的绝活,先用草叶子细细打光,再用四川白蜡提光,再用刀反复刮光,这样做出来的扇骨光可鉴人。
  上扇面:好的扇骨配好的扇面,苏州的扇面多是素面,这样体现苏州折扇清雅的特色。再配以名人的字画,一把风雅脱俗的折扇便诞生了。
  苏州折扇的扇面分“画面”和“素面”两种。“画面”由画工绘制而成,“素面”则有意留出空地,供书画家着画或是书法。“素面”中不但有各种有色扇面,如金面、瓷青、珊瑚、洒金、格景等,即使是白色素面中亦有仿古、发笺、绢面等多样变化,给书画者种种选择和方便。明中叶,朝鲜、日本、越南等使节、商人皆远道来苏州,以素扇出重金求文徵明、唐寅、祝允明的书画以为至宝,并留与后裔作传家之藏。
  

 
版权所有: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技术支持:苏州普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