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公告代邮 传真速递 协会大特写 旋转舞台 江南茶话 大师访谈录 他山之石 联系我们
市井文化分会:夏日访木渎“堂名”乐班
【发布日期:2012/7/17】【作者: 宋乐/文 束亮/摄 】【来源: 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阅读次数:874】【字体 】【打印 关闭窗口

“堂名”乐班又称“鼓乐”、“清音班”。“堂名”从字面上解说有两种:一、建筑名称,如人民大会堂春在堂载敬堂杜甫草堂等二、旧时江南一带显贵、富豪之家遇有红白喜庆设宴待客,每每邀请艺人清唱戏曲,以昆曲为主,佐酒助兴,其专门从事应酬唱曲之艺人称为“堂名”……。

 

 

 

85岁的孙根大老先生在演奏笛子(束亮 摄)

 

 

 

6月份的一次活动中,市井文化分会会长崔冰木渎灵岩山景区认识了专门从事“堂名”演绎活动的负责人蒋先生。之后,崔冰会长在分会星期三例行碰头会上讲起此事,于是大家对木渎“堂名乐班”很感兴趣。虽然平时也听说过,它是一种古老的文艺演出形式、有相当长的年代了但是从来没有看见是什么样的场面什么样的音乐效果,表演时有点什么样的曲目……。出于好奇,大家都有一定要去一趟木渎,采一下风,探个究竟的想法。再说发掘、保护、传承此事也是分会应该全力做的工作。

机会来了。位于木渎轻轨终点站处的“苏州世界绸都7月底将举办“木渎新天地纳凉文化夜市”等活动。市井文化分会是他们邀请参与队伍之一除了几样特色传统的活动项目外,这次活动上市井文化分会还将为世界绸都、市民游客献上一台草根文化——广场文艺互动节目。因此,应节目组合需要即刻想到木渎“堂名乐班”民乐队。把他们请出来是非常适合的。据了解他们在木渎当地有代表性、民间知名度非常高,且“堂名”是活化石,市井文化的历史积淀很深很深。让他们结合现代曲目同步演绎,不就是我们大家玩一次音乐的时代穿越吗?我们去一趟约谈,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大家对古老神奇的“堂名”探索好奇之心愿,也可以采访一下他们帮人的现实状况、需求、愿望。我们分会能做些什么?为他们做些什么?

716日下午,会长崔冰秘书长宋乐副秘书长束亮,礼仪文化艺术团的主持兼编导邵福荣,IT工程师孙来利一行5人,由轻轨转公交几十分钟后达到“堂名乐班”排练活动地

木渎灵岩山景区优雅的园林风景环境,山坡上古色古香的廊屋厅堂。进山门,入耳的除了树梢枝头传来知了声外,江南丝竹轻盈飘逸的优雅旋律亦渐渐清晰可辨。两者的共鸣一唱一和,演奏出一首真真切切的夏日交响曲。

木渎“堂名”班员10来人早早在排练厅边操练边等候我们的到来。

噢!清一色老年朋友。我们见到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四个字:肃然起敬!

他们白发银丝乌色少,却脸上红光显风尚。

查队长介绍,他们的“堂名”队伍名称“合和堂”断断续续地活动排练以及堂名出演到现在有几十年几百场了可以说木渎地段上是小有名气。他们当中有从“小堂名”就开始参与的、现年85岁的孙根大老先生至今还能不间断吹奏高难度乐器之一的唢呐2小时。队员说:“孙老他会运气,吹拉弹唱功底深着呢。”排练间隙还有班员向他请教昆曲的曲牌。孙老也十分认真且又耐心教授。看得出,老躯骨里包裹热血心。

60查先生,潇洒自如激情中充满着浓浓乡土气息憨厚的神情中流露出对自己所带领的团队信心。他小时候就喜欢音乐,现担任合和堂负责人,玩转多样乐器。

来自苏州市老年大学古筝班的古筝琴师高女士,修炼多年在这个团队里圆了自己由于年少时没有机会玩练音乐的梦,一曲高山流水深情弹奏,完了跟前辈学上一段昆曲……。

人们说音符永无年轮,的响起总是那样年轻饱满、精彩华丽。是的,这里的老人们就像永远不褪色音符,光彩照人。但是,随着我们的交流观察发觉,在座的人们不是不变的音律,也不是永远固定的曲牌诗韵格律。他们是一群年龄最小也在60上下的老人岁月沧桑留下起皱的皮肤脸上……

现场,陪同的查队长和蒋先生告诉我们,他们准备请木渎有关部门注意,当地有这样一个古老的市井文化演出形式,有这样一帮“堂名”爱好者的组合,有大家对文化遗产的忧心与保护发掘传承的责任心。务必尽快抓紧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组织老艺人去向年轻一代传授不要让历史宝贝在我们这一代丢失。这么好的祖宗文化宝物,应该让继承光大下去。听了他们发自肺腑的心声,我们感责任大,回去后要积极地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基层团队建设、发展各项工作,尽量为保护、发掘、传承历史文化遗产多做点事情。

 

 

采风有感

 

——赠小诗一首于木渎和合堂乐班

 

  

 

轻轻丝竹声,

小道林荫清。

蝉鸣不绝耳,

仙乐伴其鸣。

市井文化广,

提炼出精品

醉人意境里,

堂中合和心。

 
版权所有: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技术支持:苏州普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