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公告代邮 传真速递 协会大特写 旋转舞台 江南茶话 大师访谈录 他山之石 联系我们
徐卓人:《濮凤娟:领绣江南》序
【发布日期:2011/9/1】【作者: 徐卓人 】【来源: 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阅读次数:5774】【字体 】【打印 关闭窗口

 

濮凤娟从小痴迷刺绣,走出校门后就进入绣娘行列,钻研苏绣技术,同时自学绘画,技艺迅速提高。1988年创作的第十一届亚运会吉祥物被采用,更激励了她潜心钻研苏绣的心志。1997年,她精心绣制了《一代伟人邓小平》肖像,将年事已高的老人的面部皱纹、服装上的褶皱,还有散落的烟灰和缕缕烟雾都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1998年,她绣制的《国家副主席荣毅仁》大幅肖像,被媒体称作“稀世珍宝、传世佳作”;她绣制的《陈立夫老先生》双面肖像绣,令老人在自己的百岁华诞庆典活动中欣喜若狂,消息传出,在台湾引起强烈反响,2002年2月台湾出版的《饮水思源》收入了这幅绣品。出自濮凤娟针下的人物肖像绣,独具风采神韵,成为海内外收藏家的新宠。

濮凤娟人物肖像绣得好,她的山水画绣也异常出色。

清明上河图》是按照原作绣成的绣品,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为了保持原作的古朴色彩和风格,濮凤娟专程前往苏州刺绣研究所,觅来仿古丝线。由于原作中的人和物十分繁杂,又刻画细微,为了把原作“原汁原味”地“移植”到绢面,濮凤娟灵活地运用了平针、散针、套针、乱针等20多种针法,有时为绣出绿豆般大小的人物面部表情,她要将一根丝线劈成60份。绣品与原作毫无二致,500多个人物,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或分或聚,或动或静,或举手或投足,或驾车或徒步,极具生活情趣;牲畜50余头,舟船30艘,还有马车、轿子等,皆刻画精妙,细腻入微;即使是一根船篙、一棵树木、一缕水波、一方印章,也绣得纤细逼真。绣品问世,堪称惊世之作,成为有史以来最长的一幅珍品,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日报》、《扬子晚报》、江苏电视台等媒体竞相报道,并给予极高的评价,使镇湖刺绣艺术再次震惊海内外。

在长期刺绣实践中,濮凤娟创立了“形派乱针绣”。形派乱针绣运针随意,注重作品的形态、质感、层次、色彩和整体效果。这种新颖的针法,首先要理解原稿的艺术风格及表现手法,要表达的内涵及意境,再结合刺绣创作者自身的风格和创意来进行创作。从局部到整体,有重点有步骤地运用不同色线施针,或疏或密,或长或短,或粗或细,或横或斜,纵横交叉,分层加色,使作品完美地统一。

总之,濮凤娟在我的印象里,是个功底深厚、技术全面、很会钻研、很有创意的一位绣苑精英。

作为绣娘中的领军人物,濮凤娟很重视自己的表率作用,她热心社会慈善活动,多次向灾区人民伸出援助之手。2008年6月,她自费飞赴西安唐都医院,看望汶川地震后正在那里接受治疗的“敬礼娃娃”郎铮,并带去了苏绣《敬礼娃娃像》,成为一段佳话。濮凤娟的艺德有口皆碑,1998年,她创办了“濮凤娟刺绣艺术工作室”,借助这个平台,收徒传艺,至今已培养了千余名苏绣传人,学员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海外,有普通绣娘、下岗女职工、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以及刺绣爱好者。比如,黑龙江省铁力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曾派数名学生来学苏绣,在学习期间,濮凤娟不仅倾心教她们技艺,对远道而来的孩子们在生活上和思想上也给予关爱,师生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现已学成回校的学生仍与濮凤娟保持经常的联系;5名来自安徽岳西县头陀中心学校的学生,濮凤娟为这些从大别山来的学生进行免费培训。这些学员学成后都能独立创作,创业致富……其中,有近百人自主创业开设苏绣商铺,带动了更多的社会人员就业,创造的总经济效益逾千万元人民币。

    濮凤娟不但绣艺高超,而且是一个有大爱之心的绣娘代表。

              (作者为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版权所有: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技术支持:苏州普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