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公告代邮 传真速递 协会大特写 旋转舞台 江南茶话 大师访谈录 他山之石 联系我们
郑凤鸣:陈去病在石路策动反袁运动
【发布日期:2011/6/27】【作者: 郑凤鸣 】【来源: 姑苏晚报2011年6月19日第25版 】【阅读次数:6222】【字体 】【打印 关闭窗口

陈去病     

      今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 100年前,民主革命的先驱们为推翻清朝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独立以及民主和富强,进行了英勇的斗争。百年沧桑,世事兴替,苏州石路也留下了民初名人光辉的足迹。
      石路是苏州市三大商贸区之一,自古繁华,至今更盛,它的一砖一瓦一石一木,无不饱含着石路先驱的智慧和才华,体现着石路人的处世哲理,给人以无限的暇思、无尽的想象。一百多年来,在石路这块土地上,曾经发生了许多对苏州,乃至对全国有重要意义的事件,出现过许多杰出的人物、产生和传播过许多积极的思想因素。石路一些历史人物的事迹,曾经长期流传在人们的口头上,藏匿于人们的想象中,他们的事迹折射出了耀眼的爱国精神、科学精神、献身精神。正是这些崇高的精神,激励着后人前赴后继、继往开来,去争取更大的荣耀和骄傲;正是有了这些可敬的先驱,才创造了石路独具魅力的文化形态、先忧后乐的精神财富。
   

南社精英从石路出发


      在苏州山塘街张东阳(国维)祠成立的南社,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革命文学团体,其创始精英们正是从石路惠中旅社出发的。石路古称阊门外大马路。南社成立之前,柳亚子在南社成立前四天就从吴江赶到苏州,俞剑华、冯心侠也殊途同归前来赴会,住进石路惠中旅社,“热闹了好几天”,筹备南社第一次雅集。张明观先生的《柳亚子史料札记》一书有《关于惠中旅馆》条目,记载甚详:“惠中旅馆靠近轮船码头的位置”。
      学者、作家、诗人、剧作家周祥骏也特意从上海赶来苏州参加虎丘南社成立盛会,下榻在苏台旅社。虽然周祥骏下榻的苏台旅馆和柳亚子、俞剑华、冯心侠住宿的惠中旅社就在同一条马路上,而且相隔并没有多远。《藏宝苏州》一书中那张阊门外大马路老照片上就有“苏台旅社”字样,可资证明。但是历史给周祥骏开了个莫大的玩笑,阴差阳错,周祥骏遍寻柳亚子、俞剑华、冯心侠他们不着,错失了参加虎丘南社成立的机会,只能抱憾而归。他在《赴虎丘南社雅集·不值》中,抒发了自己的愤懑心情:“见说南天筑道藩,澄顿俗虑往寻源。哪知赚我迷途去,叩遍灵山无一言。 ”
      1909年11月13日,陈去病、柳亚子等人,在正午以前,雇了一只画舫,带着船菜, 从石路、到山塘,过五人墓,直往张东阳(国维)祠而去。船到张国维祠前的山塘河埠上岸。也有一些人先到苏州石路,过渡僧桥,沿着山塘街向西走去。水陆两路人马在张国维祠集中后,在这里举行了第一次雅集,组织成立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文学团体——南社。“南社”之所以为“南”,既是作为反对北庭清王朝的标帜;又是“操南音不忘本”的意义所在。
      南社成立后,在1910年出版了第1集《南社丛刻》,此后,大量的诗文作品描述了古代爱国者的反抗精神、揭露了清廷的腐败没落、鼓吹了资产阶级革命、宣传了男女平等……同时,南社凝聚了一大批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和新闻出版家等社会精英。几乎所有南社人士都受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抚育,他们重视道德操守,以文会友,拿起笔,作刀枪,义无反顾地笃信以身许国,乃至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在20世纪上半叶,南社中为革命而捐躯的烈士,达22人之多。
      还我中华,驱除鞑虏。毫无疑问,清王朝的最终被倾覆,是有南社之功的。对于近代中国各种先进社会文化事业的推介与建立,南社同样是留有光辉功绩的。
   

陈去病在苏台旅社策动反袁称帝运动


      苏台旅社在广济桥南堍的丁家巷口。正门是一幢单开间二层仿西式砖砌门楼,北山墙有一幅楷书“苏台旅社”大招牌,其余为沿街多开间二层楼带走廊的中式木结构建筑。这家并不起眼的中等旅社,就是陈去病在苏州策动江苏护国反袁称帝运动的的指挥所。
      陈去病是一位近代诗人,1874年
出生于江苏吴江。光绪二十四年(1898)他在家乡与金天翮组织雪耻学会,响应维新运动,参加者有40多人。二十九年(1903)赴日本,加入了中国留学生组织的拒俄义勇队。三十二年 (1906)加入了同盟会。
      1915年12月,袁世凯宣布恢复帝制,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全国一片反对,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同盟会、光复会在上海的会员决定以武力占领苏州。陈去病与徐自华侨装成母子到苏州进香,住进了北同通火车站、东近阊门的石路苏台旅社,负责全面指挥。其他入住苏台旅社一起进行反袁称帝活动的还有阙玉林、郑亚青等人。他们在这里联络同盟会、光复会同志,商讨响应南方各省废止“二十一”条卖国条约、起草宣传文告、制作起义旗帜、刻制组织印信……
      可是因事先暗中联络好的苏州警察所长突然反悔,苏台旅社被军警重重包围,在十分危急的关头,幸亏徐自华发现得早,急中生智,将旗帜、文件等藏于内衣及裹腿之中。陈去病乔装成商人,以外出会客的样子,带着“跟班伙计”,总算脱险。警察冲进苏台旅社搜查时,一无所获。在全国声势显赫的倒袁运动中,当了83天皇帝的袁世凯不得不在1916年3月取消帝制,于6月6日气绝身亡。
      朱锡梁、南社精英、陈去病等先驱在石路的足迹,是旧民主革命的一个印记。他们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使人民获得一些民主和权利,值得我们敬佩和纪念。
    

朱锡梁为醒狮路起名


      在很多老苏州心中,一个地名就是一个典故。石路的每一个角落,都有着传奇的故事和神秘的传说。据《金阊区志》载,金阊区共有主干道19条、历史名街92条、小街小巷304条。石路西侧有条醒狮路,东起金石街,西接夹剪弄,“醒狮路”这条路名是民主革命先驱同盟会会员朱锡梁起的。
      朱锡梁(1873-1932)字梁任,号纬军,别号君仇,江苏吴县人。他怪诞成性,饶有革命思想。1899年,朱锡梁东渡日本,接受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加入同盟会。光绪二十九年(1903),慈禧太后做寿,全国同庆,朱锡梁因有意素服衣冠而被清吏逮捕,幸被误认为痴子(精神病人)而获得释放。是年十月初一,梁柚隐、胡友白、祝心渊、包天笑、苏曼殊等18人去苏州郊外狮子山举行招国魂活动,朱锡梁先生是最激烈的一个。他和同友们一起树雄师幡、放声痛哭、作诗文……他的《招魂幡》诗云:“归去来兮我国魂,中原依旧属公孙。扫清膻雨腥风日,记取当时一片幡”。幡为一白布,上绘一头狰狞状雄狮,意谓中国睡狮已苏醒,将一吼惊人。这个黄帝之曾孙小子豪言:“维有胡儿登大宝,岂无豪杰复中原。今朝灌酒狮山顶,请洗腥膻宿世怨”。旨在激励民族志士的反清斗志,唤起如睡狮般的中国早日苏醒。
      狮子山招国魂回来后,朱锡梁为自己家附近一条狭窄的土路起名为“醒狮路”。近百年来,苏州人一直没有忘记朱锡梁,以及他起名的醒狮路。

蔡元培、周养浩夫妇

 

蔡元培到惠中旅馆迎娶新娘


      石路的一切似乎都是那么富有诗意。民国12年(1923)7月10日午后三时,55岁的蔡元培先生乘马车前往惠中旅馆,迎娶在那里下榻的新娘周养浩(即周峻)。周养浩是蔡元培先生原来在上海成立的爱国女校的一位学生,对蔡先生早就抱有一种敬佩与热爱的情感,33岁大龄未婚。蔡先生的择偶条件好象是为她特定的标准,周峻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两人见面后就定了婚。新娘的娘家为了方便,当天租用了惠中旅馆。蔡元培先生到惠中旅馆接娶周养浩后,他们一起登上迎嫁的马车,到留园的主要建筑寒碧山房结婚,完成了人生大礼。
      那天,留园张灯结彩,乐队奏乐,丝竹管弦,洋洋盈耳,充满了喜庆色彩和气氛。蔡元培身着西装,周峻身披白色婚纱。两人鞠躬行礼之后,一起在留园拍摄了结婚照片。
    结婚那日,北大教授胡适寄来了贺信,建议在婚礼的喜庆中,由蔡元培先生发起成立抢救保圣寺唐塑的组织,作为新婚纪念。蔡先生与新夫人慷慨捐出百元银洋,作为抢救和保护保圣寺唐塑的基金。

于右任投宿铁路饭店


      有人说:“建筑是历史的名片,民族的记忆,是凝固的音乐、立体的图画”,这话一点不错。民国时期著名的革命家、政治家、报人、教育家、书法家、诗人于右任,曾经在石路的铁路饭店投宿。 1916年在石路北丁家巷建成开业的铁路店红砖洋瓦,二道门,三重窗。有海派别墅式洋房50间(平房)。客房前后有花园相隔,走廊宽阔,铺有地毯,“器具设备均臻上乘;四周园地,遍植花木;兼备西餐,脍炙人口”,并有就餐的大菜间。于右任是什么时候投宿铁路饭店的?在铁路饭店住宿了几次?他为什么喜欢住在铁路饭店?都不得而知。于是有人揣摩:也许,他是在国民革命军北伐底定东南后,第一次以公开身份来到苏州,公务倥偬中忙里偷闲来苏州稍事休憩;也许,他是由退隐吴门的老同盟会员李根源全程陪同,从石路去邓尉山圣恩寺;也许,他来苏州是为了与城里吴荫培、张一麐为首的一辈文友诗酒唱和;也许,他是应江苏社会名流们的邀请,一起去游太湖、赏桂花;也许,他是到石家饭店品尝名菜“鲃肺汤”。这些“也许”或许都是“莫须有”,但于右任把夫人黄纫艾女士“治丧事务所”设置在广济桥堍的大东旅社是真的。
      于右任先生的夫人黄纫艾女士生前希望殁后安葬在苏州。民国17年(1928)9月19日,黄纫艾女士病逝于上海。当月28日,于右任来到苏州,前往十全街会晤老友李根源,托其代请精于堪舆之人前往乡间看择坟地。经过一番准备,10月5日一早,于右任与李根源等一行前往光福看择坟地,最终择定邓尉山香雪海附近的一处“牛眠之地”。于右任率子于武、于彭护送灵柩,火车载运抵苏,将黄纫艾女士棺柩暂寄五福路(今留园路)永善堂,在阊门药师庵设灵堂向黄纫艾女士遗体告别。

 
版权所有: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技术支持:苏州普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