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公告代邮 传真速递 协会大特写 旋转舞台 江南茶话 大师访谈录 他山之石 联系我们
沈建东:丝线上的风情——发禄袋
【发布日期:2011/6/10】【作者: 沈建东 】【来源: 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阅读次数:1691】【字体 】【打印 关闭窗口

      如意和合福寿双喜发禄袋。以如意造形为中心,将和合万年青、荷花、寿桃、石榴、蝙蝠、古钱等图案对称组合在一起,整体造型饱满、疏密得当。此件堪称是几乎涵盖了传统图案和造型的经典组合,集中体现了祈福纳祥追求生活美好的民俗心理。
      禄者,福也。后也指官吏的俸禄。
      江南人家悬挂在房门或床帐四周的装饰品,象征家道兴隆,好运常在。民间悬挂发禄袋的习俗起于何时已很难精准地查考了。
      乡村民众最初常以随手可得的各样植物如松柏枝、万年青枝叶(吴人称千年蒕)、古钱币、竹筷、丝绵、棉线等做成发禄袋,祈愿青春常在、长命百岁、子孙绵绵。
      汉时仲夏时节妇女有织长命缕,“文绣金缕,贡献所尊。 ”的习俗,后有端午“以五彩线篆符以相问遗,亦以置户牅帐屏之间。 ”的节俗。(《荆楚岁时记》)北宋时端午诸官员都用百索彩线结成“经筒”、“符袋”佩带胸前。这些经筒、符袋就是后来的香袋(香囊)了,古代还有将此物挂于床帐户牅的习俗。《孔雀东南飞》:“红罗覆斗帐,四角垂香囊。 ”这种香囊不是端午节物,因过去端午节后香囊是要远远抛弃的,以寓意瘟疫疾病远离。香囊垂于四角一是用来装饰,二是兼有熏香的功能。
      苏州自古蚕桑业兴旺,刺绣业十分发达,北宋以降,苏州刺绣不但能绣制服饰等实用品,而且还绣制观赏作品,明代绘画艺术出现了吴门画派,推动了刺绣向精细雅洁艺术发展,形成了闺阁绣、画绣。“兰闺彩伴,各赌针神,炫巽争奇,互相投赠。新制日增。 ”
      在这样的背景下,最初用实物做成的发禄袋,逐渐演化成以棉布、丝绸为材,工艺上需要裁剪、刺绣,讲究图案寓意的吉祥物了,而且由于精心裁剪和刺绣可以保存很长时间,在家庭的重大活动中取出张挂在新婚洞房的新床上,或者新建住房的正梁上。有的人家甚至还用金属铜制成发禄袋,称铜发禄。

 
版权所有: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技术支持:苏州普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