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我国传统的纪年法,2011年从春节起计是“辛卯年”。“卯”属兔,故曰“兔年”。
可爱的兔子被人们排在了十二生肖之四。在中国文化中,兔子给人的印象是温柔可爱。“兔子”以其机敏驯良,乖巧可爱的秉性,早已成为人类的朋友,老百姓一直把它视为吉祥之物。
兔,是动物兔的象形字。汉代许慎《说文解字》解释说:“兔,兽名,像距后其尾形。”其甲骨文、篆文描画的正是“兔”的长耳短尾的形象。
兔,在中国是一个美好的字眼。它既是人的生肖之一,也与人类的生命、人们的美好的希望密切相连。
玉兔,是指民间传说中令人神往的“月宫”玉兔,是人间温和善良、机警活泼的兔子的化身,历来受到人们喜爱。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历史相当久远。相传远古之时,嫦娥偷食了羿从西王母得来的“不死药”之后,飞奔到月宫,托身于月,化为蟾兔。故谓白兔乃明月之精,称月宫之别名为“兔魂”;而月中的白兔,人们俗称其为“兔儿爷”。旧时,每逢八月十五中秋之夜,人们拜月便在祭坛上摆放一个“兔儿爷”塑像,祈求月宫中的兔儿爷赏赐“灵丹妙药”,以保平安,延年益寿。这就是月宫“白兔捣药”传说的由来。
兔子灵活活泼,《战国策·齐策四》有记载:“兔有三窟。”在自然环境中,在弱肉强食的动物世界里,兔子的天敌很多,猛兽和猛禽自不必说了,就连乌鸦喜鹊有时也趁火打劫,欺负兔子。兔子既没有爪子、獠牙,又没有坚甲、厚皮,为了生存,只好多掘洞,多做窝。兔子掘洞做窝时,除了留一个较大的“前门”外,还有几个“后门”。地下的洞穴宛如网眼一般,彼此还有纵横交错的地道相通。如果发现敌情,兔子便用后腿拍打坑壁,发出“咚咚”的响声,提醒左邻右舍及时逃避。为了防止敌兽跟踪,兔子进窝时,先在窝的四周故意兜几个圈子,再从远处一纵,才跳进窝里。若有天敌也能神不知鬼不觉地从对手眼皮底下逃走。故兔子的高超“三窟”逃生术一直繁衍到现在。
在《战国策》中还有另一个故事:齐国有种兔子,动作特别敏捷,一只善跑的狗想要捉住它,双方绕着山拼命跑,绕山三圈,爬坡五回,用尽了全身力气,结果兔死于前,狗死于后,猎人不费吹灰之力捕获犬兔而归,贤人淳于髡以此向齐王进谏:“同类相食,反为异类坐享其成,其愚可悲。”这便是“兔犬相争”一典的由来。
“兔死狐悲”多用作贬意,明代田艺蘅《玉笑零音》中有:“鼋鸣则鳖应,兔死则狐悲。”比喻因同类死亡而感到悲伤,但兔子在活着的时候是狐狸捕杀的对象,又怎么会真正因为兔的死去而悲伤呢?我国还有一句俗语:“猫哭耗子假慈悲”,二者自然会有一些意义上的联系。
在我国民间有许多关于兔的传说,唐魏征等人撰写的《隋书》提到兔与孝子的故事:华秋早年丧父,他对母亲极为孝顺,母亲去世后,他独自一人背土造坟,并种上许多名贵树木,他的孝心感动了上天,小鸟聚在树上,大群白兔也在坟墓四周走动。
岳阳地方历代将兔作为地方神祭祀,从来不猎捕兔子。相传后羿射日为王后,有一次在巴山打猎时,射中了一只象驴马一样大的兔子,并把它关在笼子里。当夜,他梦见一位穿白衣戴王冠的人来找他,自称是土地神,说今天被捕受辱,日后定要报仇。后来,后羿做此梦不久很快就被人夺去王位并杀死。从此,巴山人一直心存敬畏,将兔奉为神灵。
北京地区中秋时节有种泥制玩具,叫做兔儿爷,也是用来供奉祭月的供品,《燕京岁时记》中记载“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抟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谓之兔儿爷。”这兔儿爷是民间艺人大胆创造的工艺品,它兔首人身,手持玉杵,后来也有人将戏曲中的人物与这个形象揉合起来,把它塑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威风八面,骑在狮、象等巨兽身上,甚至以猛虎为坐骑,想象大胆离奇。根据兔儿爷的造型和特点,民间有不少打趣它的俗语,如兔儿爷拍心口——没心没肺,兔儿爷贴金——绷脸儿,兔儿爷打架——散摊子,兔儿爷洗澡——瘫了……形象生动,饶有趣味。
民间还有一些关于兔的奇风异俗。因为兔为祥物,古时农历正月初一,人们用面兔头和盛水的竹筒、年幡面具一同挂在门额上,认为可以镇邪避灾。在山东一些以捕鱼为生的地区,每年谷雨清明,妻子在丈夫进门的时候,要出其不意地将一只玩具兔子塞入丈夫怀里,意思是让丈夫怀揣象征吉祥如意的白兔,便能在一年里出海平安、捕鱼丰收。汉族地区还有赠新生儿家庭兔画的风俗,画中有六个孩子围着一张桌子,桌上站着一个手抱兔子的人,祝受赠者的孩子一生幸福、步步高升。但是同样有孕妇不能吃兔肉的风俗,因为兔子嘴豁,人们害怕孕妇生下孩子也像兔子一样是个豁嘴。
兔,给人们用途很多,特别是毛纺和食用,它繁殖力很强,营养丰富,有“肉中人参”之称。
“虎去神州添活力,兔奔华夏送春来”,“兔年”来到了,红彤彤的对联,欢响的鞭炮,大红的灯笼,处处洋溢着新年的喜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