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公告代邮 传真速递 协会大特写 旋转舞台 江南茶话 大师访谈录 他山之石 联系我们
市民协楹联分会召开第四次代表大会
林锡旦继任会长
【发布日期:2011/2/19】【作者: 苏民文、吴江民协 】【来源: 苏州市民协、吴江市民协 】【阅读次数:2912】【字体 】【打印 关闭窗口

 
市民协主席徐卓人(中)、吴江市文联主席俞前(左二)、副主席钱惠芬(右二)到会祝贺
 
 
    2月19日,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楹联分会第四届代表大会在吴江市桃源镇严慕服务中心召开,36名会员代表、特邀代表和贵宾出席,第三届楹联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柯继承主持会议。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徐卓人到会祝贺。到会的领导还有吴江市文联主席俞前、副主席钱惠芬。
 
 
 
第三届楹联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柯继承在主持会议
 
    会上,与会代表们认真听取和审议通过了第三届楹联分会会长林锡旦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葛惠男等19位新当选的理事在四届一次理事会上进行了无记名投票选举,林锡旦继任会长,陆文贤、葛惠男、吴眉眉、张缮、陈志强、黄劲松、胡永平、徐克明、缪自强当选为副会长。林锡旦代表第四届理事会聘请柯继承为名誉会长,费之雄为顾问,潘振亮秘书长,臧寿源为副秘书长,并就继续任职进行了表态,谈了他的三点感言和想法:一是关于传承和发展的问题;二是关于组织活动问题;三是关于文化的和谐功能。
 
 
市民协领导在展示特邀代表张文鋆撰写并书的贺联
 
 
    最后,徐卓人代表市民协向楹联分会第四届代表大会取得圆满成功表示祝贺。徐卓人在讲话中指出,楹联虽小,但其形式既是文学,又是艺术,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给人带来无限的乐趣与智慧,我们要在继承与发展中不断创新,赋予它新的内容和“生命”。她要求楹联研究会,要“多出新作多获奖,发现人才育新人”。
    会后,与会代表在桃源镇党政办、镇文化体育站领导的陪同下,参观了铜罗古镇(现为桃源镇)的名胜古迹。(苏民文、吴江市民协/潘振亮摄影)
 

出席大会的会员代表、特邀代表和贵宾

 
 
附:林锡旦《第三届楹联分会工作报告
 
各位理事、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第三届楹联分会作工作报告。
 
一、组织建设
 
    组织建设是楹联分会的基础工作之一,没有健康的组织建设,将会影响楹联研究会的正常发展。在第三届楹联分会工作期间,全市的楹联组织建设在大家的努力下有了较好的发展,尤其是基层组织的建设。
    苏州市区的楹联组织,虽然在本届成立时有几十名会员,但实际上真正参加楹联活动的人员并不多,在我们宣传《楹联春秋》报时,增加了部分年轻的新人员;在《联律通则》过程中,有部分诗词爱好者虽然年龄偏高,却积极报名参加进来。前后共增加了十几位新会员。在近期协会的整顿中,分离了部分人员。我们的目标不仅是增加会员,更要吸收真正参与楹联创作的人员,吸收年轻的新会员,这样我们的事业才能后继有人。同时,我们尽量将会员向省、全国推荐,争取大家能加入高层次的楹联学会。现在全市的全国楹联学会会员也有了较多的增加。
基层组织,除了原来的吴江市楹联研究会,在本届新增了太仓市楹联学会和常熟市楹联学会。他们还各自办了楹联报,开展了生动活泼的工作。昆山市楹联研究会马上就要成立,张家港市还在努力之中。
    生命在于运动,组织在于活动。第三届楹联分会成立之初,我们在葛惠男副会长的大力支持下,每半个月集中在葛院长提供的会所,进行楹联的学习和交流,有了良好的开端,并到木渎古镇、吴江同里进行交流、参观,可惜后来由于大家身边的事情太忙,没有坚持下去。太仓市能坚持制度,活动正常。2010年举行两次会长办公会,两次理事会,一次会员代表大会。2010年11月30日,常熟市楹联学会召开成立五周年座谈会,市文联主席王建昌、副主席肖志刚、秘书长吴建刚出席。会议由常熟书画艺术院院长、楹联学会名誉会长张浩元主持,会长徐克明向大家汇报五年来的工作成果。出席会议的还有市楹联学会副会长、秘书长、顾问及常熟书画艺术院副院长等。他们与书画艺术院结合得很好。
    在组织建设中,我们还加强与全国各地楹联组织的联系,支持他们的工作。在徐州、常熟、南通、南京、无锡、沐阳、宜兴等地楹联组织成立或成立纪念活动中,会长林锡旦代表苏州市楹联组织都及时发去祝贺联,结合当地特色的贺联得到当地楹联组织的欢迎,并都刊登在他们的楹联报刊中。我们各级楹联组织也同样会收到各地楹联组织发来的贺联;大家还参与全国楹联学会、江苏省楹联研究会组织的各类楹联祝贺活动,较好地加强了与上下级楹联组织的专业联系,大家互动,同声相和,同气相应,发挥了以楹联祝贺的特长,发挥了楹联组织的作用。还将自己所创作的楹联及时发给《中国楹联》、《江苏楹联》杂志发表,丰富了楹联界的内容,也展现了苏州地区的楹联创作成果。
 
二、办报出书设网站
 
    本届楹联分会成立后,在副会长葛惠男的大力支持下,即创刊不定期内部彩色《楹联春秋》报,至今编了8期,将重大会议、楹联动态、楹联知识、有关的人和事、新创作楹联刊登出来,进行记载和宣传,质量较好,反响很好。在各种有关场合我们都带去散发,作宣传工作,扩大楹联的影响。几位编辑认真负责,在排版设计方面下了点功夫,有些特色。吴江在吴江市诗词协会季刊《秋鲈诗苑》里辟有“楹联春秋”专辑,内设“吴江馆藏对联选析”、“吴江名胜对联选析”、“垂虹联话”、“联人新作”等栏目。2010年里出了四期。常熟市楹联研究会成立后也办了彩色《常熟楹联》报,并在全国评报中获中国楹联学会表彰。《常熟楹联》自创刊以来,就得到了市四套班子领导及市委宣传部的关怀和支持,在市文联的直接指导下办出了自己的特色,彰显了与众不同的亮点。首先是每期都有市各级领导参与书联和题词,提高了报刊品位;其次是常熟书画艺术院与学会联合办报,坚持联文与书法结合,做到联墨双馨;三是紧紧把握主旋律,配合市委市府的各项中心工作,发动全体会员精心创作了“山水新常熟”“新城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国泰民安”等 为专题的数百幅楹联,为宣传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渲染文墨;四是积极挖掘整理和笺注常熟古代楹联,为继承和弘扬楹联文化艺术作出了一定努力;五是积极普及楹联基础知识,大力宣传《联律通则》。
    常熟吴正明,沙荣淦、徐克明等在《文汇报》《对联杂志》《中国楹联报》《江苏楹联》等发表有影响的文章10多篇。学会特别注重楹联的挖掘整理工作,徐克明完成了《翁同龢集》对联勘误校注。太仓市楹联研究会先编辑彩色《太仓楹联》,后改版普通套红版《江南楹联》很努力,共出了16期。刊登了大量内容,后来居上,作了大量楹联普及宣传工作。
    经市文联和市民协的共同努力,《苏州楹联集成》终于在2010年6月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共设19卷,收4000余副联,这是集体劳动的成果,是苏州大市范围内历代楹联作者作品的结集。
    在出书方面,吴江也有丰硕的成果。他们承编的《吴江对联集成》一书由中国文联大众文艺出版社于2007年12月出版。该书分园林、堂楼宅第、名人故居(纪念馆)、寺庙祠观、桥梁、馆藏集粹、春联、杂录、鲈乡新联、垂虹联话等十辑,共30万字,收录吴江从古至今一千多副对联,并附有简介文字、联语注释、160余幅图片及数十篇联话等。2010年1月,该书获苏州市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并获吴江市第三届文学艺术奖。在吴江承编出版的《同里》、《汾湖》、《桃源》、《七都》等书中均辑有《对联集萃》,为宣传吴江、普及对联作了一些尝试。太仓也在努力汇编《太仓古今楹联》,楹联网站,是太仓市独创的,由此发挥了现代传媒的快速、全方位、相互沟通的功能。
 
三、弘扬楹联文化
 
    楹联是我国独特的一门文学艺术,千百年来为景点增色,为人们赞赏。楹联研究会有为社会服务弘扬楹联文化的基本功能。多年来,苏州各级楹联组织主动为社会服务,撰写了许多楹联。市区楹联作者曾为穹窿山、渔洋山、木渎园林、胥王庙、甪直文化园、玉涵堂各风景名胜景点,寒山寺、重元寺、白鹤寺、上真观等寺观道院及百年名店撰写楹联。并与沧浪诗社、市政协文史委组成联合调研组,上街查找不符合联律的错联,写出调研报告提供给市政协纠错。
    吴江积极为各地恢复的名胜古迹撰写对联,先后为盛泽先蚕祠、震泽王锡阐纪念馆、松陵北七星桥、吴江公园三桥、盛泽红梨园、镜湖园、铜罗江南酒文化馆、平望莺湖公园、松陵顾野王纪念馆等撰写对联数十副。
    《中国楹联报》2010年1月29日第五期刊登太仓作者虎年春联24人25联;2010年“昆图杯”第四届全国春联大赛章昌贤、夏受乾入围。5月11日由上海市楹联学会举办的“宝绿杯”全国楹联大赛太仓市会员黄莉英入围;江、浙、沪联办的“仓城杯”全国大奖赛中太仓市黄莉英入围;太仓市会员新区三小周黎霞老师被评为江苏省十佳女诗人;在崇恩禅寺对句联征联中,太仓市陆焕球、龚道明优秀奖,赵宏声等10人入围;在崇恩禅寺书法楹联比赛中太仓市王士英获优秀奖;在新区三小娄江吟社的对句征联中太仓王闻起获二等奖, 4人入围;在海天禅寺海内外征联活动中太仓会员获得一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二个优秀奖、21个入围奖,一个县级市在一次大奖中有25人选入奖项,太仓楹联创作水平让全国联家刮目相看。《2009对联中国》太仓有45人入选,胡永平、凌鼎年、王闻起佳作奖;由中国农业部、中国文化部、中国文联举办的首届全国新农村建设联墨大赛中胡永平获优秀奖;央视书画频道50 分钟的访谈录全国选3人,第三位推荐太仓新区三小周黎霞老师,周黎霞是位才女,为太仓也为苏州争了光。
    常熟市楹联学会与常熟书画艺术院紧密合作,在弘扬楹联文化工作中,共举办颇具影响的各种楹联书法展四次,并由张浩元主编出版本会会员与书法家联合创作的楹联书法集三集。学会会员创作富有时代气息的楹联数百副,共有20多名会员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了作品。其中吴建刚创作的楹联被中央电视台播出,沙荣淦、朱良钧多次在全国楹联书法比赛中获大奖,徐克明荣获《2007年对联中国》全国楹联创作佳作奖,李荣先多次在《中国楹联报》擂台赛中获冠军,另有4人52副对联被编入《江苏当代对联大观》。
 
四、全国征联活动
 
    昆山市虽然还没有成立楹联组织,但他们的“昆图杯”全国春联大赛,一年一度,至今已成功举办五届。第五届春联大赛,由昆山市委宣传部、昆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昆山市文联主办,昆山市图书馆承办。2010年11月15日,大赛征稿启事在《昆山日报》和有关网上公布,截止2011年1月15日,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应征作品1538副。经由楹联专家组成的评委会初、终两轮评选,安徽钱继和创作的“染昆山青翠,蘸吴水轻灵,谁把江南春色绘成中国画;继虎岁雄风,挥兔年妙笔,我将盛世鹿城写进散文诗”,获“昆图杯”第五届全国春联大赛一等奖;还有30副应征春联获优秀奖。
    太仓在2010年3月先在陆渡崇恩禅寺搞征下联活动,在当年第一期报纸上刊登:由愚散人出句“相聚拜崇恩,畅谈五千载文明,更借春花游‘世博’”;结果出人意料共收到143比,涉及23个省市77人,还有两个美国朋友,外地人参加占了大多数。一次征联的成功,激发了太仓第二次搞“江苏·‘太仓崇恩杯’书法楹联大赛”,同年7月,市文联、市民宗局为主办单位,崇恩禅寺承办单位,市楹联研究会、市书法家协会协办单位。此次投稿有书法价值的特殊性,它和征联方法不同,投稿者也照样不断,还有国外参加的,评出6个等级奖,14个优秀奖,一等奖是广东陈泽雄。同时推出新区三小全国征下联的活动、国瑞杯征联活动,都收到预期效果,两个征联共同点是都有国内外高手参加,尤其是三小征联,共收到海内外应征联574比。认真评议,圈定6比等级奖、5比优秀奖、30比入围奖。奖金不多,基本上大家都是在无偿支持基础教育,精神可嘉。“海天禅寺海内外征联活动”,主办单位是中国楹联学会和太仓市委宣传部,协办单位江苏省楹联研究会、太仓市文联,承办单位:太仓市海天禅寺、太仓市楹联研究会,支持单位:上海乾意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伟辰企业咨询管理有限公司,上海禾聚实业有限公司,法律顾问:上海凯正律师事务所。支持单位出钱20万元,这是创建“楹联之乡”必须进行的两次全国征联的第一次,意义非同一般。这次征联时间短,奖项少,但也收到2305对,参与者很多是全国联家高手以及国际友人,为确保公开、公平、公正,太仓不设评委,由江苏省楹联研究会初评、中国楹联学会专家组终评,最后评定等级奖6名,优秀奖12名,入围200名。10月23日中国楹联学会会长孟繁锦亲自到太仓颁奖、市委四套班子领导在主席台为获奖者颁奖。
 
五、普及联律知识
 
    中国楹联学会集古今有关楹联知识,经多次会议商讨,制订了《联律通则》,使人们在撰写、评审、鉴赏楹联时有了统一的科学依据。苏州市各级楹联组织闻风而动,为普及联律知识作了各种各样的努力。
    苏州市楹联研究会柯继承、林锡旦等先后在沧浪诗社、苏州职大、太仓楹联研究会、平江中学举办了形式多样的联律普及讲座活动,派出林锡旦、吴眉眉参加中国楹联学会在南京举办的第四次《联律通则》高级研讨班,并在《楹联春秋》报上全文刊登相关专业知识。
    太仓胡永平和王诗森分别在实验中学、新区三小讲课、搞“三校联动”联律培训、搞“学联律、赏中秋”寄娱乐于联律之中,采用击鼓传花的传统做法,即把楹联知识写成通俗易懂的小问题,然后传到者摸彩,回答所提问题。回答问题可以问别人,也可以与人讨论,通过活动让大家都有一次对联律知识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其中还参插唱歌等文艺表演,既有娱乐性,又有知识性。会员们共回答问题六十多次,会长胡永平还首次向各位会员献上了《中国楹联学会会歌》“楹联之歌”,联欢会在轻松、和谐、欢快中进行,高潮叠起,笑声不断,寓教育于娱乐之中。《中国楹联报》对此作了报道。特别在基地太仓实验中学、新区三小两所学校,他们更是把联律教育注入课堂,每周一课,这对提高学生联律水平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太仓先后建设成“苏州市楹联教育基地”、“江苏省楹联教育基地”、“中国楹联教育基地”。在普及联律知识方面从孩子抓起做出了成绩。有一期《江南楹联》刊登了许多学生将姓名作的嵌名联,很令人感动、振奋。2011年2月27日将在太仓召开全国楹联教育工作会议是对太仓工作的肯定。
    常熟楹联学会注重楹联知识的普及工作,到常熟理工大学进行楹联知识讲座。讲座由常熟市文联秘书长、市诗词协会会长、楹联学会名誉会长吴建刚,常熟市楹联学会会长徐克明主讲。他们从诗词基本格律入手,以《楹联通则》为范本,分别进行了的楹联知识讲解和佳联赏析,还一一回答了大学生们的提问。沙荣淦获全国新农村楹联书法大赛优秀奖。楹联会员平时还积极参与上街写春联活动,将春联送到社区,送到每位市民手中。
 
    各位理事,各位代表:以上简要地将各级楹联组织工作汇总作了报告,可能还有许多遗漏的内容,此外,我们的工作还有一些不足之处,但以上报告已反映了一些主要工作和成绩。我们的楹联工作,在各级楹联组织、全体楹联研究会会员的努力下取得了一些成绩,开展得有声有色,颇有成效。在此,请允许我代表第三届楹联分会向各位表示感谢!
    谢谢大家!
 
版权所有: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技术支持:苏州普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