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白茆山歌后继有人。旨在弘扬与传承白茆山歌的“2011迎新春白茆山歌手选拔大赛”,日前在古里镇白茆山歌馆举行,来自古里镇各条战线的25位新老歌手同台竞技,喜迎新春佳节。经过紧张激烈的角逐,青年农民王燕等7位山歌手脱颖而出,分别夺得一、二、三等奖和特别奖。
白茆山歌源远流长,是常熟白茆塘畔劳动人民在长期劳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份珍贵的口头文学遗产,是吴歌的杰出代表。自1958年第一次进京以来,白茆山歌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重视和人民的喜爱。特别是古里镇党委、政府把白茆山歌的保护和发掘列为建设文化名镇的重要内容,建成了白茆山歌馆,成立了“白茆山歌艺术团”和少儿山歌队,每年举办山歌会、山歌培训和山歌比赛,成功举办了三届山歌艺术节。 2006年,白茆山歌被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继1958年白茆山歌手姜祖根首次进京演唱白茆山歌后,万祖祥、闵月娟、陆瑞英、王淑英、徐雪元、吕杏英等一批优秀的山歌手多次进京参加全国文艺会演和交流活动,至今,白茆山歌已是第12次进北京城、二进中南海。邀山歌、哼山歌、唱山歌,已经成为古里镇群众喜爱的娱乐活动之一。农闲时节、晚饭过后、过年过节,只要你走进古里镇,很容易听到优美、动听的白茆山歌。据了解,白茆山歌还被作为地方民族民间音乐的重要内容引入苏州科技学院音乐学院教学内容,古里镇因此成为苏南地方音乐白茆山歌研究基地。
此次“2011迎新春白茆山歌手选拔大赛”明确,已经在本镇和本镇以上获得山歌传承人和著名山歌手称号的不再参赛。通过发动,全镇共有30多名山歌手报名参赛,其中有25位选手进入决赛,他们中年龄最大的69岁,最小的才18岁,都是当地普普通通的农民,有的得到了山歌前辈的真传,有的则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不少白茆山歌。(驻常熟首席记者 商中尧 通讯员 邵金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