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塘玉涵堂是明代南京吏部尚书吴一鹏故居,是苏州城外最大的古建筑群。正门面临水巷,厅堂楼阁齐全,砖雕门楼精致,尤其是后花园与主体建筑交相辉映,亭堂错落,回廊曲径,池塘荷花,石桥拱卧,汇集苏州园林之精华,堪称江南名宅之典范。
近日,通过挖掘和布展,玉涵堂后花园“一堂二亭”新添楹联匾额,悬之于厅堂,供人欣赏评品,为名人故居彰显出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历史的厚重之感。
从前厅向北进入后花园,东侧便是一个建筑形态为重檐的角亭。由张士东先生题写的隶书匾额“忆萱亭”,跃然眼前。“忆萱亭”实为怀念母亲之亭。据民间流传,吴一鹏出身贫寒,母亲为太仓豪绅徐家收房丫鬟,怀有身孕后被徐家两房夫人驱赶出门,流落山塘。母亲以帮佣缝补浆洗为生,含辛茹苦,抚养幼儿,一鹏勤奋,终于成器,并事亲至孝,成为坊间有名的大孝子。“忆萱亭”配俞涌先生撰联、王国安题写的抱联一对:翠叶依庭谦养性;金英满砌乐忘忧。楹联通过描述萱草,来表达对慈母的思念。翠叶、金花均指萱草,古代以此草代指慈母,此草还能疗愁和谦性,以此含蓄地颂扬了母亲。百善孝为先,“忆萱亭”意在弘扬中华传统“孝德”文化,孝行天下,传承孝德文化,在当下实为重要。
与“忆萱亭”隔桥相望的是体量较大的五亭合一的五顶亭,题名为“沁香亭”,意在颂扬吴一鹏人品魅力,匾额由潘振元先生题写。吴一鹏为苏州历史上明代两位阁老之一,入沧浪亭五百名贤祠。吴一鹏以诗礼传家、和厚立德,其书香飘逸四方,处世和厚器度。抱联由林锡旦先生撰联,葛鸿桢先生行书题写:“五瓣呈祥应透骨;千枝竞秀更传神。”除暗喻梅有五片花瓣,与五顶亭形态相仿外,该联还颂扬了梅花的风骨、清香和传神。吴一鹏为人处世和厚正直,关心民生民情,晚年致仕后回归山塘,惠及乡里,捐田百亩创建崇正书院,让乡里子弟前来读书,还出资建筑通贵桥,修缮山塘街。“侃侃吴公,独持大体,宁被罪衍,不敢失礼”,其礼沁人心脾;其德馨香百世。明徐树丕在《识小录》中称吴一鹏“学行醇正,操守方严,真天下伟人也”,对其人品的推崇褒誉一点也不为过。
坐北朝南梅花草堂匾额,由华人德隶书题写,字体端庄宁静,白底黑字红章,分外醒目。配抱联:“草堂胜韵,优游比邓尉浮香,孤山唤鹤;清客高标,襟抱如冰心映月,铁骨凌风”,由俞涌先生撰联,邬西濠先生挥毫。该联以写景为主,通过描述光福邓尉山香雪海以及杭州西湖孤山梅花,暗喻吴一鹏冰心映月、铁骨凌风的胸襟和品格。吴一鹏秉性沉稳,外柔内刚,处事低调,憎爱分明,不附权贵。这与他出身低微、历经苦难有着因果关联。据传,当年母亲带着年幼的一鹏生活在山塘街,艰难度日,但不能让儿子目不识丁、浑浑噩噩、枉度一生。然穷人家的孩子如何上得起学堂,母亲想了个好主意,领着儿子去一家家她帮佣的大户人家,为小少爷们拎包磨墨,旁听私塾。一鹏年幼聪慧,勤奋刻苦,深得先生器重,难怪私塾先生感叹:“一以为鹏,志存万里。”吴一鹏不负众望,于明成化二十二年中举,七年后又高中举人,步入仕途。
草堂北面抱联“事亲恭孝,硕望雄才崇北阙;为吏清廉,馨香玉骨比南枝”乃潘君明先生作品,王伟林隶书题写。该联以叙事为主,描述了吴一鹏一生为官做人。吴一鹏严守封建时代的伦理道德,入仕后省亲从不延迟,母亲礼佛行善,终日在“咒缽庵”吃素念佛。母亲过世后,吴一鹏将此庵改为“祀母堂”以念慈恩。做人如此,为官更是声望卓著,名扬朝廷,吴一鹏为官清廉正直,可比馨香玉骨般的梅花。据明史记载:嘉靖三年,江南大旱,江北水涝,天鸣、地震、雷电雨雹、暴风、白气、地裂、山崩,异灾纷纷。吴一鹏为此直言上奏:“愿陛下率先群工,救疾苦,罢营缮,信大臣,纳忠谏,用回天意。”吴一鹏不畏权贵,当时宦官刘瑾独揽朝政,朝中官吏多有巴结,唯吴一鹏不卑不亢、泰然处之,因而几次受压,降职外放。待刘瑾伏诛,吴一鹏才得晋升,七十岁后又为太子少保,南京吏部尚书。嘉靖二十一年,吴一鹏病逝,终年八十三岁,葬于东渚阳山。
玉涵堂后花园“一堂二厅”的楹联匾额一共虽只有九十个字,而已把吴一鹏的贫寒出身、苦读发奋、尽忠至孝、人品高洁、做官正直、从政清廉等作了梳理,为观赏者提供了线索脉络,给瞻仰者营造了思考空间。区区九十个文字,加上书法的表现和工艺的制作,小天地却容大文章,竟会产生出如此独特的功效,足见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楹联匾额的艺术魅力,是无与伦比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