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公告代邮 传真速递 协会大特写 旋转舞台 江南茶话 大师访谈录 他山之石 联系我们
柯继承:香敬和合诗唱寒山
【发布日期:2011/1/3】【作者: 柯继承 】【来源: 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阅读次数:1141】【字体 】【打印 关闭窗口

     本月,“第四届寒山寺文化论坛·国际和合文化大会”又在苏州召开。来自全国以及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的130位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就“和合文化”及寒山寺文化的核心价值,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研讨;而第32届除夕听钟声、迎新年活动,也在紧锣密鼓的准备之中。
    日前,我的一位从事文物和古代思想史研究的朋友,在自个儿游览枫桥、寒山寺后,回到北京,突然打来电话。先是致歉,因为到苏州而没来找我,接着在感叹枫桥大街“车水马龙”和寒山寺“文化气息忒浓”之后,又求助我帮他就寒山寺文化拟个短句,最好比“广告”有效应一点,比“诗歌”再精炼一点,比“口号”再浓缩一点。
    原来,这位朋友是带着课题来寒山寺。课题的主要内容,就是探讨寒山寺的真正魅力所在。作为全国十大古寺之一的苏州寒山寺,无论是格局、环境、宣传力度,都与其他名山大川的古刹不能相比,寺中既没有惊世骇俗的镇寺之器或传奇故事,也没有百代传承的释界法物或皇家重宝,但寒山寺就是吸引人。特别是国人眼界大开的这几十年,古今中外,百无禁忌,什么都可以畅意浏览了,为什么寒山寺还是那样的“魅力四射”?它的魅力难道仅是因为张继的《枫桥夜泊》而造就?
    这着实让我为难,因为不仅这个题目太大,三个“一点”,哪一点都重逾千斤,要用短短的一二句话来概括寒山寺魅力的深层次成因,天大的本领也做不到啊!不过,作为苏州人,有一点倒是大家都清楚的。同其他庙宇一样,人们都把香烛供在佛祖面前,祈祷目标却各各不同,但来寒山寺无论敬香与否,都可归于一宗,祈祷“和合”,拜访“和合”。和和合合,无论是一团和气也好,和而不同也好,和风细雨也好,和光同尘也好,恰恰与建设“和谐社会”同一机杼,同一方位,同一诉求。由中国人民大学、苏州科技学院全球发展研究院、寒山寺三方联合主办的“国际和合文化大会”,之所以把会议放在寒山寺所在地苏州召开,其意是不言而喻的。
    张继的《枫桥夜泊》,优美、恬静,带着几分惆怅,但更带几分警悟,固然是彰显寒山寺其名的一大原因。但探其根本,历代诗人、迁客、旅人、学者,为寒山寺留下诗篇的,不知凡几,人生况味,家国沧桑,岂是一首诗所能囊括?然而,总是有了诗僧寒山子,有了寒山、拾得蕴含“和合”精神的种种,才有所生发,有所流布,有所启迪,有所光大。所有这些,又恰恰是在寒山寺这一神圣的平台上演绎的,所以才有了寒山寺是“和合祖殿”,寒山寺是“和合文化”圣地之说。
    想到这里,我蓦地恍然大悟。于是,赶紧打开手机,发上短信:朋友,你不是要我拟两句话吗?有了。这就是:香敬和合,诗唱寒山。
    能否做到所要求的“三点”,我不敢说,但敬的是和合香,求的是和合愿,敲的是和合钟,历代唱的是寒山寺的诗,今后还要唱下去。这几点,我深信不疑。
 
版权所有: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技术支持:苏州普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