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公告代邮 传真速递 协会大特写 旋转舞台 江南茶话 大师访谈录 他山之石 联系我们
澄泥石刻 千年工艺走入穷途
【发布日期:2010/12/24】【作者: 顾玲 】【来源: 苏州日报 】【阅读次数:1143】【字体 】【打印 关闭窗口

      这几天,以核雕闻名的吴中区舟山村吹来了一股新风:一个名叫“四海艺家”的工作室将瓜果、花鸟代替了传统罗汉头像的雕刻手法,把石雕的工艺融入核雕作品,让人耳目一新。更让人惊讶的是,这个工作室的艺人是从澄泥石刻“转行”过来的。同为苏州工艺界的璀璨明珠,石刻艺人为何转投核雕“怀抱”?带着这个疑问,记者来到了舟山村。


    现状    石材紧缺    工艺师转行成泥瓦匠


      “石雕艺人转行做核雕,是不得已而为之”,四海艺家工作室艺术总监、苏州民间工艺家徐佩根无奈地说。


      澄泥石真实的名字叫 村石,是太湖地区特有的泥岩,所制砚台发墨快、不渗水、久贮不涸。早在1700年前,人们就在藏书善人桥一带发现了澄泥页岩,于是因材施艺,采石作砚。因其组成的矿物成分与四大名砚的澄泥砚原料相似, 村石也就被称为澄泥石。藏书澄泥石刻受到历代文人墨客的推崇喜爱,《西清砚谱》称其“与洮端齐名”;宋代米芾赞曰:“其质坚丽,哈气生云,贮水不涸,墨水于纸,鲜艳夺目”……


      徐佩根说,上世纪90年代初紫砂壶热销,藏书一带乡民开始热衷制作澄泥石壶,一个村子里有一半人家建起小作坊,做出的石壶销往全国各地,还有的出口到日本和新加坡。那时一把石壶便宜的只需30元,贵的也不过百来块,生意好时一个月能赚一万多块。

      然而,转折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随着1999年一纸“禁采令”公布实施,澄泥石原料日益紧缺,从事石刻的民间艺人开始生计艰难,甚至连养家糊口也做不到。藏书是花木之乡,也是羊肉之乡,近几年苗木花卉的市场需求扩大,一部分澄泥石刻艺人开始转行帮人家去种树;每到冬季,外出开羊肉店的人里就有一些本来是做澄泥石刻的。此外,转行做其他事情的也不少,一位从事石刻15年多的工艺师陆师傅就转行做了泥瓦匠。“10年间,澄泥石刻从鼎盛到衰落,当年的上千个石刻艺人几乎都转行了,其中,有100多个艺人转做核雕”,徐佩根说。


    挣扎    转营核雕    醉翁之意不在酒


      “‘禁采令’一公布,我就意识到,批量生产已经走到尽头。必须做精品,通过工艺的创新来提高附加值。 ”徐佩根说,2002年,他开出了“四海艺家”工作室,主营澄泥石刻作品。

      随着石材的枯竭,“四海艺家”的作品身价飞涨。“雕刻一件精品要花几个月时间,价格要1万多元”,徐佩根说,高高在上的价格让收藏者“望而却步”,再加上其不便携带、不易把玩等特点,澄泥石雕的市场越来越狭窄。 2008年,“四海艺家”入不敷出,开始兼营核雕。“石雕与核雕在工艺上是相通的,甚至还能相互‘取长补短’”,徐佩根说。“传统核雕以佛像为主,侧重人物的神态,串成手链或佛珠;‘四海艺家’的核雕作品图案多为瓜果、花鸟,注重细节的塑造,以单核为主。 ”他边说边向记者展示最近完成的作品《梅花》,只见小小的橄榄核上一朵朵梅花姿态各异,花蕊丝丝分明,花瓣微微泛起褶皱,惟妙惟肖。


      2010年10月,“四海艺家”在舟山村这个“核雕集散地”开出了“分部”。徐佩根说,在舟山开核雕工作室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是要通过核雕来“养活”石雕。“工作室创作澄泥石雕作品的脚步从来没停过,只不过现在石材越来越少,即使刻好了也不舍得卖,宁愿留着。 ”


    归属    联姻旅游    故里藏书给它一个“家”

     如今,以澄泥石刻起家的“四海艺家”几乎不卖石刻作品了,工作室绝大部分作品用于在全国各艺术博览会参展。“最令我头痛的是,做完最大一幅石刻画《印象江南》后,已经没有这么大的原料了,用一块少一块。过不了几年,这门手艺可能就会被人遗忘了。虽然澄泥石刻被列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像澄泥石这样的质地,很难找到代替品。 ”徐佩根说。


      藏书澄泥石是一种由泥巴及黏土固化而成的沉积岩,矿物成分复杂,用澄泥石制成的砚台,质地温润,色泽柔和,滋润胜水,益毫发墨。徐佩根说,自己也尝试过使用别的石材,但从没成功过。“只有澄泥石能表现水墨画等意境,其他石头放在手里一点感觉也没有。 ”“总有一天,澄泥石会用光,澄泥石刻这项技艺也将后继无人,但承载其上的吴文化不能就此消失。 ”徐佩根说,希望有一个展示馆,将优秀作品进行陈列,让子孙后代了解澄泥石刻的辉煌历史,给石刻艺人留一个念想。


      既然澄泥石刻源自藏书,能否结合当地旅游发展,以文化展示的方式让这个传统技艺“重回故里”?吴中区木渎镇相关负责人周菊坤告诉记者,藏书地区将成为古镇旅游的延伸,依托当地独特的朱买臣励志文化、民间工艺文化等资源优势,打造成一座旅游风情小镇。其中,澄泥石刻是一大文化亮点,木渎将建造一座澄泥石刻文化展示馆,作为人文景点,供游客参观。同时,他也非常欢迎与石刻艺人合作,丰富展馆内容。

 
版权所有: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技术支持:苏州普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