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引发版权纠纷的刺绣作品《贵妃醉酒》
前不久,刺绣工艺大师卢福英翻阅杂志,看到省国画院著名画家卢星堂的一幅《雪景图》,色彩明快,层次丰富,顿时有一种想把它绣出来的欲望。但这一次,她没有马上在绣绷上勾勒画稿,而是先通过熟人介绍,到卢星堂家中拜访,商讨版权问题。如今在刺绣之乡苏州高新区镇湖街道,很多绣娘养成了一个习惯:开针之前先问版权,有了版权再穿针引线。
而绣娘们的新习惯,是被一场官司逼出来的。2008年,一向埋头刺绣创作的卢福英突然被人告上了法庭。起诉方是一家上海公司,起诉的理由是:她的刺绣作品《贵妃醉酒》,是以画家刘令华的名作《贵妃醉酒》为底稿创作的,既未得到对方许可,也未向对方支付报酬,侵犯了他人著作权。最后在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的调解下,她向《贵妃醉酒》原画经纪公司赔偿了10000多元。卢福英的官司震动了镇湖八千绣娘。按照惯例,绣娘们在刺绣时,八成都是以他人绘画、书法或摄影作品作为底稿,或者临摹对方的作品。过去,这算不上什么。但是在法治社会,人们的法治意识明显增强,如果未能获得版权许可,拿来就用则属于侵权行为。卢福英的官司提醒大家:每位绣娘都有可能成为被告。
“卢福英是我们这里唯一一位省级工艺大师。她输了官司,很多绣娘也不敢懈怠了。那段时间,一些绣娘甚至不敢拿自己的作品去参展、评奖、拍卖。”从绣娘们不自信的眼神中,镇湖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张梁生实实在在地感觉到:传承千年的苏绣,正经受着版权危机的困扰。
“苏绣、紫砂、云锦、发绣、缂丝、刻漆等手工行当,主要靠师徒传承或家族传承,向来重技艺轻设计,图案设计成了整个行业的软肋。让绣娘走进课堂,接受正规专业培训,培养她们的审美素质,提升她们的原创能力,这是确保苏绣健康发展、成功跨越版权关的根本之计。”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理事长马达解释说:苏绣不仅是一门宝贵的传统技艺,同时也是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镇湖苏绣一年成交额超过6亿元。外界有人担心“版权危机会毁了苏绣”,我们不能让这根“绣花针”倒下去。
在苏州高新区文联和镇湖街道的共同努力下,省、市版权局的工作人员成了这里的常客。他们讲解宣传有关著作权的法律法规,并教会绣娘们实用本领:如何与版权所有人打交道,如何取得版权许可,如何用版权保护自己。苏州市文联书法家协会、美术家协会、摄影家协会都与镇湖结成“战略联盟”,一批书画家免费或低价提供作品图样,任绣娘们挑选。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则提供机会,让拔尖绣娘“进课堂”。清华美院、三江大学、苏大艺术学院、苏州工艺美院,都活跃着镇湖绣娘的身影。短短两三年,已有上百位土生土长的绣娘,跨进了高等院校的大门。
来自各方的贴心服务,持续不断。2010年9月28日,投资50万元的镇湖刺绣版权交易平台正式开通。在镇湖刺绣行业协会办公室里,张梁生登陆这一平台,网页上三个数据库一目了然。“你看,第一个是已过保护期的美术作品库,绣娘可以免费下载使用;第二个是集体购买的获奖美术、摄影作品,库里积存200多件原作,绣娘只需支付几十块钱,即可获得使用权;第三个是无授权优秀作品库,绣娘看中哪幅作品,由我们镇湖行业协会牵线,绣娘与艺术家直接在网上买卖版权。”目前,150位具有中级职称的绣娘,都已学会使用这个平台。姚建萍、王丽华等知名绣娘早已注册,成为固定会员。(高闻莲/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