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公告代邮 传真速递 协会大特写 旋转舞台 江南茶话 大师访谈录 他山之石 联系我们
冯立、施晓平:蟹八件(金属工艺)
【发布日期:2010/12/4】【作者: 冯立、施晓平 】【来源: 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阅读次数:1427】【字体 】【打印 关闭窗口

  所谓“蟹八件”,指专用于吃蟹的盆子、剔凳、剪刀、镊子、斧子、签子、榔头、长柄勺等八件工具,一般都以不易锈蚀的白铜为料手工制作,因其形制不大,显得玲珑可爱,被认为是一种兼具实用性的工艺品。

  苏州城的东北面有阳澄湖,盛产大闸蟹。其蟹青背、白肚、金爪、黄毛,肉质鲜、肥、嫩、实,向来是国内著名的美味佳肴。古往今来,不乏文人雅士持螯赏菊,为“蟹将军”吟下多少诗词歌赋!为了增添雅兴,也为了减少吃蟹的麻烦,于是就有了“蟹八件”的发明。

  据说“蟹八件”最早出现在明朝年间,《红楼梦》中也提到过类似的吃蟹工具。解放前夕,苏州大成坊有家铜匠铺还生产“蟹八件”,并将其中的四件交平桥直街“丁顺昌铜匠店”制作。可惜的是,此后在极左思潮的影响下,“蟹八件”被作为资产阶级的奢侈品而沦落了,乃至没有一家企业再敢生产,“蟹八件”就此在社会生活中湮灭。

  幸好苏州还有二位曾经参与生产过“蟹八件”的传人,他们是康兴祥和康洪祥兄弟俩。康兴祥现年71岁,康洪祥68岁,他们自小随继父、“丁顺昌铜匠店”业主丁连生学艺,凭着他们的心灵手巧,很快就掌握了制作手炉、脚炉、蜡签、汤婆子等铜件的方法,当他们第一次见到“蟹八件”时,非常好奇,认为吃蟹还要用这些工具真是有趣,加上他们日后为大成坊铜匠铺加工“蟹八件”中的四件产品,由此对“蟹四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时隔五十来年,存世的“蟹八件”可以说是微乎其微了,古玩市场上难得一见的“蟹八件”价格飚升到了数千元一套,而现今的年轻人则已对“蟹八件”闻所未闻。七八年前,兄弟俩偶然从上海报纸上看到一条消息,说的是一位海外华人想觅一套“蟹八件”,可是跑遍全上海也没见踪影,不由得感慨万千。他们想,自己小时候曾经制作过“蟹八件”中的四件工具,现在看来拥有这门技艺的人肯定是罕见了,如果自己再无意恢复“蟹八件”的生产,那么,这门技艺看来真的要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失传了。

  于是,他们在古玩摊上寻觅到了“蟹八件”的踪迹,画出了图稿,又买来了一批白铜,依靠一些简单的机具开始了试制。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反复试验,锃亮灵巧的“蟹八件”终于分别在这二位有志传承传统手艺的老人手中问世了。从此,在苏州民间手工艺术的苑地里,一朵已经凋谢的小花复苏了。

  “蟹八件”的用途是为了方便吃蟹。其中,小榔头和剔凳是用来敲开蟹螯的,盆子用于放置蘸食的醋,长柄勺用于舀醋和开蟹壳,签子可以刮去蟹鳃,剪刀用来剪开蟹脚,镊子便于夹出蟹肉,斧子专用于挖取蟹黄。


图为“蟹八件”

 
版权所有: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技术支持:苏州普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