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公告代邮 传真速递 协会大特写 旋转舞台 江南茶话 大师访谈录 他山之石 联系我们
潘君明:九连环(玩具)
【发布日期:2010/12/4】【作者: 潘君明 】【来源: 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阅读次数:1782】【字体 】【打印 关闭窗口

  九连环是一种古老的智力游戏,历史悠久,流传甚广。据古代文献资料记载,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了,距今已有两千两百余年。《战国策·齐策》上说:'秦始皇尝使使者遗君王后玉连环,曰:'齐多智,而解此环不?'君王后以示群臣,群臣不知解。君王后引椎,椎破之,谢秦使曰:'谨以解矣'。'文中所说的玉连环,就是现在的九连环。

阮和平制作的各种九连环


  九连环,由九个用环杆相套连的圆环和一只长形的框柄所组成,故而得名。九连环简称'连环',因环中蕴含着很深的数学原理,有助于培养人的逻辑思维,启发人的智力,巧妙地解套,故也称'智环'、'巧环'。巧环的品种很多,如鱼环、蝶环、蜻蜓环、凤凰环、锁环、壶环、钟环、塔环等,民间统称为'九连环'。

  由于九连环是一种民间游戏,正史上记载极少,在文学作品中却描述较多,北宋词人周邦彦写有《商调·解连环·春景》一词,有句云:'信妙手,能解连环。'元人郑德辉撰有杂剧《丑齐后无盐破连环》。这就说明,在宋、元时代,九连环在民间也相当盛行。明清时期也同样如此,并将九连环列入'京都四百十四行',作为一个行业。据传,民间的智者、学生,许多人会做九连环,并相互竞解,作为智力游戏。后又传入宫廷、官宦之家,妃子、宫娥、公子、小姐亦喜欢玩九连环。《红楼梦》第七回描写林黛玉在宝玉房中,'大家解九连环作戏',即是明证。可见,九连环自产生以后,在民间代代相传,一直盛行不衰。

  九连环一般用金属丝钳成,铜丝、铅丝、铝丝均可。所用工具十分简单,仅一把铁钳,基本上用手工操作,全凭手力。九连环的结构分为三个部分:一、基架,即环身,有种种形状;二、圆环,即附在基架上的各个圆形小环,有套环、门环、端环、接环、饰环等;三、框柄,即由环穿过的柄,有长方形框柄、十字形框柄、凹字形框柄等。巧环的制作方法,做圆环,既要做得圆,又要各个圆环必须大小相等。做基架,要使各个部分在同一平面上,使环能自然地套出来。做框柄,要比基架长一些,这样套起来就灵活。九连环的类型,概括起来有三种:一、梯环型。其特点是,下宽上窄,但每一格的阶距和格间的距离相等,并无变化。二、连环型。环的数目可以任意增加,但不得少于三个。三、缺环型。设有框柄,它的基架可以活动,是几个缺环(即有缺口的圆环)顺序连成的,呈圆节的形状。上述三种类型,也可以相互组合,巧妙变化,则更为有趣。

  20世纪30年代末,苏州人阮刘琪(1900-1962)专门制作巧环,有三十余个品种,曾在上海、苏州的商场或学校门口出售,很受群众和学生的欢迎。1956年,中学教师俞崇恩对巧环极感兴趣,采访阮刘琪后,写成《巧环》一书,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阮刘琪子女较多,几乎个个会做巧环。1977年,美籍华人张卫和她的丈夫雷彼得研究智力游戏,在美国国会图书馆内见到了《巧环》一书,由此专程来华访问,找到了阮氏巧环传人--阮刘琪的三儿子阮根全。阮根全继承父业,亦做巧环,有了正式工作后停做。经张卫夫妇访问后,又开始制作巧环,并将技艺传授给子女及女婿。

  阮刘琪的小儿子阮和平,排行十三,在继承父业的基础上,开拓创新,使巧环艺术有很大的发展。他根据市场的需求,及时制作新的品种。中日友好,制作日月星辰环;香港回归,制作手足之情环;女排夺冠,制作冠军杯环;外国客人来华旅游,制作A、B、C环;以及百家姓姓氏环等,均受到大众的青睐。他将60个不同品种的环,分成初级、中级、高级三个档次,配成一套,装入锦盒,名曰'套环',作为巧环的收藏品,得到收藏者的好评。新加坡、台湾等地的收藏者多有购回收藏。近年来,阮和平频频参加各地的民间艺术节活动,当场表现,极受欢迎。他的巧环作品,曾获得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山花奖'银奖;河南省第四届民间艺术节'金鼎奖';苏州市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奖'等。中央及省、市电视台均作过专题报道。2003年,他被中国文联邀请至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节大联欢'晚会,带去的九连环作品受到著名演员侯耀华、姜昆、赵忠祥等赞扬。

 
版权所有: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技术支持:苏州普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