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公告代邮 传真速递 协会大特写 旋转舞台 江南茶话 大师访谈录 他山之石 联系我们
冯立:玩具(玩具)
【发布日期:2010/12/4】【作者: 冯立 】【来源: 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阅读次数:1295】【字体 】【打印 关闭窗口

  玩具,在苏州民间一度称为'耍货',其制作的材料大多为纸、泥、木、竹等,尽管花料不多、形制不大,有些成品还略见粗糙,但在文化生活较为贫乏玩具制作不太发达的年代,却仍然令人十分喜爱,为人们的生活平添上几分乐趣。由于清代时苏州耍货的生产和销售多在虎丘、山塘一带,故统称为'虎丘耍货'。

木玩具 《花瓶.酒具》

  从曹雪芹所著的《红楼梦》中,我们就能找到薛蟠从苏州返回时带去虎丘'自行人'、'酒令儿'、'小小子'、'沙子灯'等的记载。嘉庆、道光年间,顾禄在《桐桥倚棹录》中对虎丘耍货有详细记载:'虎丘耍货,虽俱为孩童玩物,然纸、泥、竹、木治之皆成形质,盖手艺之巧,有迁地不能为良者,外省州县多贩鬻于市,又游人之来虎丘者亦必买之归悦儿曹,谓之'土宜',真名称其实矣。头等泥货在山门以内,其法始于宋时袁遇昌,专做泥美人、泥婴孩及人物故事,以十六出为一堂,高只三五寸,彩画鲜妍,备居人供神攒盆之用,即顾竹峤诗所云:'明知不是真脂粉,也费游山荡子钱'是也。他如泥神、泥佛、泥仙、泥鬼、泥花、泥树、泥果、泥禽、泥虫、泥鳞、泥介、皮老虎、堆罗汉、荡秋千、游水童,精粗不等。纸货则有拨弗倒、跟斗童子、拖鼓童、纺纱女、倒沙孩儿、坐车孩儿、牧牛童、摸鱼翁、猫捉老鼠、壁猫 、痴官、撮戏法、猢狲撮把戏、凤阳婆、化缘和尚、琵琶罨子、三星、锺馗、葫芦酒仙、再来花甲、聚宝盆、象生百果及颠头马、虎、狮、象、麒麟、豹、鹿、牛、狗之属。出彩则有一本万利、双鱼吉庆、平升三级,皆取吉祥语。竹木之玩则有腰篮、响鱼、花筒、马桶、脚盆,缩至径寸。又有摇鼗鼓、马鞭子、转盘锤、花棒槌、宝塔、木鱼、琵琶、胡琴、洋琴、弦子、笙、笛、皮鼓、诸般兵器,皆具体而微。'由此可知当时玩具品种之繁多。

布玩具《少数民族娃娃》

  在诸多玩具中,有一种捏塑泥人十分著名,北宋时盛销于汴京(开封),由于被认为是'宜男之兆',甚而成为闺中少妇的宠物。因其集中在虎丘一带生产,统称为'虎丘泥人'。虎丘泥人的创始年代未见文献确切记载,《桐桥倚棹录》说'其法创于唐时杨惠之',《吴县志》中则有'宋时有袁遇昌,吴之木渎人,以捏婴孩,名扬四方'的记评。《岁时广记》也有宋代泥人'惟苏州极工,天下第一'的评价。在虎丘泥人中,有一种泥捏戏文,以泥为头,以绢为衣,高二至五寸不等 ,按民间故事、传说的内容制成造型,搭配为戏,如'贵妃醉酒'、'赠金'、'空城计'等,甚是精彩,十分受人欢迎。

长毛绒玩具《孩童》

  及至明代,虎丘泥人已达到很高的技艺水平,甚而有人能在不长的时间内为人面对面地捏象传真。到清代,最著名的要推项氏捏象,自清初的项天成起,世代相承,一直延绵至光绪时的项琴舫。其中要数道光年间家住虎丘的项春江最为名噪一时。可惜至民国初年,军阀混战,泥人销路停滞,1930年左右,昌盛一时的虎丘泥人和捏象就此绝迹了。建国后,苏州工艺美术局曾寻觅到两位古稀老艺人,但不久两人相继病故,苏州的泥婴、泥捏戏文便失传了。1981年,昔日'泥人村',时为虎丘茶花大队曾办有虎丘泥人厂,制作出'野猪林'、'女起解'等一批泥捏戏文,产品一度销往国外,后因种种原因又停办了。

  捏象因是写真写实,作者必须具有扎实的绘画和雕塑功夫,在制作时精雕细琢;虎丘泥人虽不必仿真,但也十分讲究造型之美及制作精细。20世纪初,从山东临沂一带逃荒到苏州落户于胥门外的鲁南人氏,也一度以制作泥玩具为生,产品有泥老虎、泥公鸡、泥狗、泥猫、泥猴、泥娃娃等,则显示出粗犷的造型和鲜艳斑斓的色彩,具有较明显的鲁南风格。时至今日,苏州每年农历四月十四'轧神仙'时仍有所见。另外,还有一种泥制虫果,以石灰、水泥、粘土混 合而成,以日常所见瓜果草虫,如南瓜、石榴、桃、李、天牛、螳螂、纺织娘等为原型,加以缩小涂色,产品仿真性很强,且讲究虫、果造型搭配,受人喜爱,可惜目前已无生产。

  除了上述各种泥制玩具外,苏州民间还有车木、布绒、竹制、纸制、草制、铁皮玩具,以及戏剧玩具、玩具乐器等。其中车木玩具出自清末苏州西郊善人桥附近的塘湾里,最初以生产面棍和书画轴管为主,后有人试做响摇鼓、小木碗、木鸡蛋出售,再后发展出小转磨、木宝塔、茶具、套盅、套环瓶、转亭等产品,一般为白坯外罩一层清漆,偶见有染色的也只限于大红大绿两种色彩,显得朴实无华,找不到矫揉造作的气息,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后来,苏州城内也开始制作这种车木玩具,品种有'青狮舞球'、'龙舟竞渡'、'渔翁得利'、'真假猴王'、'母鸟归窝'等,造型大多简练夸张,色彩也变得鲜丽明快,有的还带动作音响,成为新一代的车木玩具。可是,随着机械、电动、电子玩具的产生,这种车木玩具的吸引力减弱,销售越来越少,目前在天平山、灵岩山、虎丘等地偶或见有出售。

  竹制玩具主要有'空竹'、'扯铃'、'地黄牛'(地铃)、'竹蜻蜓'、'竹风车'、'竹纺车'、'竹龙'、'响风'、'土铃'等。其中玩空竹已成为我国精彩的杂技表演节目;竹风车、竹纺车以制作形象逼真,可以飞速转动而受人喜爱;竹龙不但造型生动,还能弯曲摆动;响风则利用物理原理,通过松香和麻线的摩擦,经音室扩音,能发出响声,富有异趣。这些玩具大多因陋就简,风格简洁明快,显示出民间淳朴浑厚的气息。

  草制玩具原为虎丘特产,它以麦管为料,通过手工编织成宝塔、扇子、荷花篮等造型出售。在色彩上多用本色,亦有染成红绿两色的,具有浓郁的乡土风味,到虎丘游览者都乐于购买留念。据1931年统计,当时生产草制玩具的小手工作坊有六十余家,约两百余人,产品曾销往美国。

  纸制玩具主要有纸拍球、纸面具、纸不倒翁、万花筒等,大多为一家一户小手工生产,20世纪40至50年代时销售尚可,以后便迅即淘汰,不再生产。

  戏剧玩具的产品主要有脸具、关刀、双刀、剑、戟、枪、矛等。它们多以木或木板为料,用胶粉沥出纹样,漆上红绿各色,有的还嵌上银光玻璃,缀上红缨,显得光彩夺目,很受男孩欢迎。

  布绒玩具的生产自1979年始,主要为承接国外来料加工。产品有熊猫、大白兔、小狗、青蛙、布娃娃等二十余种,当年加工总值便达25万美元。它以布或毛绒作外壳,内加填充物制成,造型以变形、夸张为主,十分逗人喜爱。

  玩具乐器的产品有小锣、小鼓、小钹、小笛、小喇叭、小木鱼、小胡琴等,为民族乐器作坊利用边角小料生产的副产品,在造型上有较强的仿真性,有的也能产生音响。20世纪60年代初期渐被淘汰。80年代中期起再度兴起,品种有琵琶、拉阮、月琴、编钟、吉他、小提琴等中、西小乐器十多种,其制作较为精细,并配有装潢美观的锦盒。它们统称为'微型乐器',在国内外销售中颇受欢迎。

  苏州还曾生产过人力车、小灶台、小水桶、小水壶、小气艇等铁皮玩具和'魔方'、大娃娃等塑料玩具,可惜也是寿命不长,不久也就销声匿迹了。

  综上所述,苏州的耍货(玩具)尽管挡不住新兴机、电玩具的冲击,大多数被逐渐湮灭了,然而,它毕竟曾经有过历史的辉煌,毕竟对于吴地文化、乃至中国的玩具发展,对于丰富人民的文化娱乐生活,产生过不小的影响。当我们今天在追溯这一历史轨迹时,仍然对昔日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充满由衷的敬佩。

 
版权所有: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技术支持:苏州普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