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编是我国最古老的民间工艺之一。从大量的考古资料可以证实,我们的先民早在旧石器时代就利用草、藤做成草绳,串入骨针,缝拼树叶、草丝做成“裙片”,作为御寒蔽体的衣服。在浙江河姆渡遗址和西安半坡遗址出土印有编织纹的陶片和陶器,说明人类早期草编盛器的出现至少不晚于陶器。
地处江南水网地区的苏州,有着丰富的编织材料,蔺草、黄草、蒲草、棕榈叶以及稻草、麦草等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编织材料资源。历来人们用这些普通的材料编织成适用而又美观的生活日用品和草编工艺品。1956年从苏州市郊长青乡金鸡墩遗址中曾发掘出新石器时代印有绳纹、席纹、编织纹的印纹陶器和残片,由此可见距今三千多年的吴地先民已经能以粘土作坯,通过用草编织物的纹样拍印来制作陶器。据《宋平江城坊考》载:苏州城西南有蒲帆巷,因其地居民编织蒲帆而得名。蒲帆是用蒲草编织成的船帆,吴地河港交叉,水运发达,农村历来有以蒲草来编织如蒲帆、蒲包、蒲席、蒲扇等日用品的传统。苏州编织的草席在隋、唐以前即已闻名,北宋及明、清均列为贡品,闻名全国,尤以虎丘、浒关产品为佳。清顾禄《桐桥倚棹录》载:“席,出虎丘者为佳……别有蒲席、篾席两种。昔年环山居民多种蔺草,织席为业,四方称‘虎须席’,极为工致,他处所不及也。今种蔺草织席者,浒关为甚,然虎丘地名尚有号席场弄者。”可见,这两地的织席工艺当时已闻名遐迩,为用户所称道。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生活用品的需求也日益变得多样。为适应现代生活需要,现今苏州的草席品种繁多,如各种款式的沙发席、靠(坐)垫席、汽车座席和折叠席等等。草席的编织工艺也在不断地创新,利用染色和本色的席草经纬交织,编织出带有花鸟虫鱼、风景名胜和书法作品的草席,起到了美化生活的作用。
苏州的草编工艺植根于民间,草编的生产也几乎广布于每家每户,这种生产形式同时也形成了草编生产浓郁的地方特色。到清末民初,虎丘、山塘一带已形成了颇具规模的草编生产基地,制售的草制玩具和日用品已闻名江南,有宝塔、扇子、白兰花篮等,皆以麦秆编织。据1931年的调查资料,苏州生产麦秆扇的有六十余家,二百余人,均集中在虎丘、山塘一带。
1980年前,苏州民间制作草编仍为草席、扇子和宝塔、白兰花篮之类的日用品或简单工艺品。1980年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经济、文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进一步提高,促进了草编技艺的创新和发展,苏州的草编制品也从单一走向丰富,在民间艺人的努力下,草编品种逐年增多,出现了一批集观赏性、趣味性为一体的装饰工艺品,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 说到苏州草编工艺的创新和发展,有必要提到朱瑞熙。朱瑞熙,苏州人,苏州工艺美术专科学校毕业,对民族民间工艺情有独钟,20世纪80年代初,任吴县车坊中学教师,他受学校委托,为校办工厂研制开发草编玩具和工艺品,在传统编织技艺的基础上,融进现代造型理念,创制了多种多样新颖别致、玲珑可爱的草编工艺品,其中有草编工艺娃娃中国仕女系列、外国公主系列、小天使系列等,造型夸张适度、体态优美、线条流畅、制作精美、生动传神,让人爱不释手,是草编工艺的上乘之作。他女儿朱伟民自小受父熏陶,学得一手草编技艺,所作草编人物工艺品贴近时尚,富有活力,更受青少年的喜爱。近年来,朱氏父女的草编工艺品多次在国际、国内各项民间工艺品展览会上展示并受到欢迎。
吴招妹、徐荣兴等也是苏州知名的草编、棕编艺人。吴招妹,吴县车坊人,她出嫁到渭塘后曾随婆母学过棕叶编,除能编织各种形态生动、逼真有趣的昆虫和小动物外,又创造了颇具新意的草编人物,作品有“阿凡提”、“稻草公主”等。2003年2月,吴招妹随江苏民间艺术团参加第十四届澳门艺术节作草编现场制作表演,博得了一致好评。她编织的草编娃娃美轮美奂,获得“水乡芭比娃娃”的美誉。
徐荣兴是苏州横山水厂的一名电工,擅长棕叶编,所编动物、昆虫鲜活生动,惹人喜爱,他还独具匠心地将米老鼠形象创造性地用棕编制作出来,代表作品 “米老鼠赛龙舟”是有感于北京申奥成功而作。2008年是中国传统生肖中的鼠年,奋力划龙舟的九只米老鼠象征“九九归一”,米老鼠神态亲切,龙舟工艺精致,整件作品线条流畅,一气呵成,是草编工艺之佳品。徐荣兴还根据北京的“九龙壁”,创制了棕编作品“九龙壁”,九条动态各异的神龙生动传神,跃然壁上,令人叹服。
图1 《草编娃娃》 朱瑞熙、朱伟民作品
图2 草编艺人徐荣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