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公告代邮 传真速递 协会大特写 旋转舞台 江南茶话 大师访谈录 他山之石 联系我们
杨君康尝试原创人物刻扇
【发布日期:2010/12/4】【作者: 尤薇 】【来源: 苏州日报 】【阅读次数:951】【字体 】【打印 关闭窗口

      留青竹扇骨上,方寸之间,齐白石、吴昌硕、陆俨少3位大家的风采“入竹三分”呼之欲出。“这是我竹刻40多年来,首次尝试原创人物刻扇”,近日,竹刻艺人杨君康展示的3把人物刻扇,3位大师的翩翩风采,让人感受到竹刻艺术的传神魅力。“这3把人物刻扇从年初就开始构思了”,埋头创作竹刻40多年的杨君康,认定“我今不肯从人法”,齐白石、吴昌硕、徐悲鸿、傅抱石等大家的人物原创竹刻,一直是他主攻的题材。然而,他以往创作的人物原创竹刻大多数是笔筒、搁臂等,把原创人物“搬”到面积更小的扇骨上,成了杨君康更高的目标。
      杨君康说,由于扇骨和笔筒等相比,面积小,而且扇骨上宽下窄,要在这样的“底板”上创作,无论设计还是构图难度较大,他经过反复酝酿,先设计出画稿,再一笔笔画在扇骨上。由于传统竹刻人物比较平面,为了让人物形神兼备,杨君康大胆创新,在设计时就将现代素描手法融入竹刻。“刻的时候更要小心翼翼,一刀都不能错”,在竹刻过程中,杨君康改变传统人物竹刻中常用的阴刻手法,采用浅浮雕方式,使人物更具立体感。在这3把扇骨上,竹刻人物的高度在10厘米左右,宽度只有2厘米,人物头像更是只有指甲盖大小。为了将人物表情、形态表现出来,杨君康采用“微雕”技法,在对齐白石的“开相”中,无论是迎风飘洒的长胡子,还是脸上的圆眼镜都惟妙惟肖,镜片后充满睿智的眼神,更是成为“聚焦点”。而在吴昌硕手中的折扇上,就连扇面上的花鸟画也清晰可见。“精工出细活”,光刻一把扇骨,患有白内障的杨君康就要花上1个多月,一刀刀精雕细刻。不过,让他欣慰的是,陆俨少人物刻扇完成后,熟悉陆俨少的朋友看过后,给出的评价是“传神”。杨君康说,他眼下的计划是选择近现代10位书画大家,完成一套原创人物系列刻扇。(记者 尤薇)
 
版权所有: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技术支持:苏州普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