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剧为我国古典戏剧的魁首,其剧本文辞典雅绚丽,唱腔优美动听,表演细腻精湛,被誉为文艺百花园中的兰花。木偶戏是我国传统民间表演艺术,而吴江洪福木偶昆剧团以木偶来表演昆剧,这在全国实属罕见。
吴江洪福木偶昆剧团前身是创建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七都孙堡村(今吴越村)姚家“公记保和堂”私人木偶戏班,1955年文艺团体登记时定为现名,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当时表演人员有姚荣财(小生兼联系人)、姚荣珍(花旦)、姚荣山(小丑)、姚荣培(花脸)、姚荣高(老生)、姚廉荣(老生)、姚季生(老生)和姚五宝(花旦)等8人。剧团常年活跃在吴江和浙江省南浔、湖州一带乡镇,亦曾到南京、无锡、上海、杭州等地演出,能演出二百余种昆曲剧目,在江浙一带民间颇有名气。1962年,剧团在南京演出木偶昆剧《水漫金山》,曾受到刘少奇主席的接见。剧团多次参加吴江县、苏州地区的民间文艺表演并获奖。1962年10月剧团因故解散,10箱服装、道具、木偶头和剧本钞本散失殆尽。以后,演出人员相继去世,现仅存姚五宝1人。
据《中国民间美术辞典》载:“木偶戏在古时又称傀儡子、魁儡子或窟儡子,相传产生于汉代的丧葬演乐,以后进入人世宴会。三国时马钧曾制木偶,能表演各种技艺。唐代傀儡戏发展到成熟阶段,据封演《封氏见闻记》载,唐大历年间(766-799)有人‘刻木为尉迟鄂公、突厥斗将之戏,机关动作,不异于生’。宋代是傀儡戏的全盛时期,木偶头雕刻艺术亦达到很高水平,有杖头傀儡、悬丝傀儡、药发傀儡、水傀儡及肉傀儡等多种表演形式。”元、明、清傀儡戏已广为流行。清顾禄《清嘉录》中有苏州玄妙观内演“牵丝戏”的记载,“牵丝戏”就是提线木偶。明天启年间玄妙观已有露天书场,为古城中心一处热闹的集市,吃著店摊、江湖杂耍、医卜星相一应俱全,成为本地和外埠游人必到的场所,故苏州人有“白相玄妙观”的说法。玄妙观里的木偶戏与变戏法、耍猴、看西洋镜、唱小热昏、卖拳头、说露天书等等,都极受游人的青睐。锣鼓响处,围满人群,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到玄妙观看木偶戏成为旧时苏州人消闲的娱乐项目之一。
昆剧发源于昆山、太仓一带。原系元末流行于昆山一带的民间戏曲腔调,经昆山人顾坚等人改进,发展成为昆山腔。明嘉靖年间(1522-1566),寓居太仓的音乐家魏良辅以昆山腔为基础,兼收南、北曲之长,并融入江南丝竹的艺术成果,创造出了委婉细腻、流利悠远、号称“水磨腔”的新昆腔,称为昆曲。到隆庆末年,昆山人梁辰鱼编写出了第一部昆曲传奇剧《浣纱记》,使昆曲发展成为昆剧。与梁辰鱼同时代人沈璟(吴江人),致力于戏曲声律的研究,并编写传奇《义侠记》等17种,是吴江派的创始人。明末清初,昆剧“折子戏”的出现,使之更贴近群众,带来了生动活泼的局面。乾隆初,苏州昆剧戏班有四十多个,此时,吴江七都姚家木偶昆剧戏班便应运而生。据浙江双林镇80岁的吴奎标老人回忆,他六七岁时就有一木偶昆剧团在双林演出,当地人称这个剧团为七都、八都的“乐人”,剧团在双林“日唱堂名夜演戏”,这个剧团就是七都乡孙堡村的姚家木偶戏班子。白天为大户人家的婚事唱堂名,晚上到“丝茧公馆”戏台上演出木偶戏。
洪福木偶昆剧团演出的剧目主要有:《长生殿》、《蝴蝶梦》、《邯郸梦》、《游龙船》、《白兔记》、《火焰山》、《猪八戒招亲》、《大补缸》、《水漫金山》、《王道士斩妖》、《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乌盆记》、《劈山救母》等,演出剧目计有五百余出,以后逐渐减少到近二百出。 洪福木偶昆剧团是演提线木偶戏的班子。“双手提活生旦净丑千般态,一口唱妙喜怒哀乐百样声”,这是一副赞誉提线木偶戏高超技艺的对联。提线木偶是用线操纵动作的木偶,操纵方式是在木偶的头、身、腰、腿、脚、手、眼、嘴等关节处系上细线,集中串在勾牌上,使其悬吊起来。一个木偶一般有十几根提线,特殊的角色更多。表演时演员一手执勾牌提着木偶,一手牵动不同的吊线,艺人运用提、拨、勾、挑、扭、抡、闪、摇等各种提线技法,使木偶按剧情要求做出各种相应的表情动作来。提线木偶戏技法丰富,表演力强,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
提线木偶既是民间舞台的表演艺术,又是独具特色的民间工艺品。洪福木偶昆剧团用来演出昆剧的木偶长约六十厘米,重三四公斤,按生、旦、净、丑等角色制作,一个角色一个木偶造型,木偶头部雕刻精细,眉目传神,一般的木偶嘴巴能开能合,小丑、花旦的木偶头连眼皮、头颈都会动。姚五宝珍藏的一个丑角木偶,面部雕刻精细,造型夸张适度,若牵动连接眼珠、下颔的提线,小丑上下翻动的眼珠和一开一合的唇颔,展现出令人忍俊不禁的表情,使人开怀。
木偶表演的特技和绝技,更是令人叹服,如《洛阳桥》演出时有五色灯彩,展示的是民间艺人扎制的龙、蛇、虾、鹤等各种造型的彩灯;《水漫金山》、《大补缸》中的“水漫”、“斗法”和“男尸变女尸”、“缸一破为二”等都使剧情逼真生动、扣人心弦。还有诸如“腾云驾雾”、“电闪雷鸣”、“一棒烟”、“射箭、中箭”、“点烟、吸烟”、“鸟飞”、“水底景致”、“蜡签点火”等特殊技法,令同行瞩目,福建泉州木偶剧团当年曾登门请教过“中箭”、“破缸”等特技。
为了继承并弘扬木偶昆剧这一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2003年底,吴江市七都镇重建了洪福木偶昆剧团,并与苏州艺校联姻,拟培养一批具有较高表演水准的木偶昆剧接班人。
图1 吴江七都洪福木偶昆剧团仅存的一个丑角木偶
图2 姚五宝在操纵木偶表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