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地区民间举行婚典时,新郎新娘要燃点花烛拜堂之后,才算是真正的夫妻,被称为“花烛夫妻”。花烛是苏南地区独有的民间艺术品,又因其用途特殊而成为夫妻白头偕老的见证。结婚点花烛的习俗,至今仍在苏南农村流行。
花烛由蜡烛和插花两部分组成。喜事用红蜡烛,素事用白蜡烛。装好的花烛下面一般分为三部分,上部叫“颜照”,由涂蜡的硬纸、蜡制的花卉、玻璃镜子组成,镜子上有“龙凤呈祥”、“百年好合”、“寿比南山”等红漆字样;中部配以三脚蛤蟆、蝴蝶等装饰而成的“龙戏金珠”和“凤穿牡丹”图案,这是花烛的主体部分。制作精细、色彩斑斓的各式花卉、鸟兽都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这些图案要根据婚丧等不同场合斟酌选取,如婚嫁用的花烛取“龙戏金珠”、“凤穿牡丹”;寿烛换用“寿星”、“鹿鹤献寿”等;素烛则多用素花和挽联组成。“八仙过海”、“刘海戏金蟾”等戏文蜡像和花卉构成花烛的最下端。
苏南花烛融蜡刻艺术与剪纸艺术于一炉,制作过程一般要由剪纸、熔烛、调色、浇铸、彩绘等环节逐一过渡,然后再把制作好的花鸟人物固定在铁丝上,最后是装花烛,即把预制好的物品插到蜡烛上合成各式立体图案。一对花烛,一个艺人通常要十来个小时才能完成。
花烛的制作工具除炭炉、铁钎、毛笔外,还有各式木、铜、陶制的模子。用生山芋削成的模子,浸泡在明矾水中,用时取出,最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制做花烛的原料用蜂蜡、颜料、彩纸、铁丝、各色玻璃珠子、菜油等。花烛是蜡制艺术品,遇热易变形溶化,不能长期保存,因它美得短暂,才格外令人喜爱和怀念。
婚礼燃点花烛的习俗在我国由来已久。一千五百多年前,南朝诗人何逊就有“何如花烛夜,轻扇掩红妆”的诗句。据记载,清代,苏州民间举行婚典,就要使用插有金花的红烛两对,谓之“花烛”。新郎新娘要举行“坐花烛”的仪式,分别坐在花烛的东西两侧,由掌礼致以各种祝词,然后请新人用各种菜肴。做完花烛,请贺宾四位,各执花烛先行,新人随后入洞房,此即是名列人生四大得意事的洞房花烛夜也。由此可见,花烛在民风习俗中之重要。由于花烛在民间应用广泛,因此制作花烛成为苏南地区一门独特的民间手工艺。
吴江横扇镇的范文尚是制作花烛的高手,他曾在震泽恒丰洛社蜡烛店学艺,后回横扇自营瑞昌花烛店,技艺精湛,手法独特。据他介绍,根据需要用途不同,花烛规格大小品种极多,仅按用蜡重量来分,小的两三斤,大的有三十斤。而且艺人做花烛“要有一套又轻又柔的‘捉鬼’(费时费劲)功夫”。他可以在一个5厘米直径的马粪纸圆锥上粘上近百片红底白边的蜡制花瓣,制成一朵光彩娇艳的牡丹花;他用生山芋削成模具,用蜡制成一百四十多片龙鳞和三十多片龙脊,粘在红烛上,制出一条生气勃勃的金龙,跃然于红烛之上,充分显示出他的艺术才华。
范文尚制作的龙凤花烛于1990年入选“江苏省首届民间艺术博览会”,并获得优秀作品奖。1991年第10期《人民画报》和《中国画报》以近两个版面的篇幅,用17种文字向全世界介绍了“苏南花烛”。1992年入选文化部举办的“中国民间艺术一绝展览”,受到专家的重视。1996年,范文尚制作的“龙凤花烛”和“寿烛”远涉重洋,到法国里昂展出。苏南花烛作为我国传统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而受到世人的瞩目。 图1 范文尚在制作苏南花烛
图1 范文尚在制作苏南花烛
图2 《龙凤花烛》 范文尚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