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公告代邮 传真速递 协会大特写 旋转舞台 江南茶话 大师访谈录 他山之石 联系我们
徐卓人:请教韩同林教授
【发布日期:2010/11/22】【作者: 徐卓人 】【来源: 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阅读次数:2522】【字体 】【打印 关闭窗口

     需要专家确认,这是完成《第四纪冰川曾经覆盖苏州大地》后迫切需要做的一件事。

然而,寻找专家的日子是一种煎熬,茫茫人海,不在同一领域,如何去找?终于,通过中科院的朋友,找到了有着“中国冰臼之父”之称的韩同林教授。

韩同林,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资深研究员。主要从事区域地质、活动构造、第四纪冰川地质和地貌等研究工作。著有《西藏活动构造》、《青藏大冰盖》、《发现冰臼》、《火星地貌与地质》等专著,被誉为“中国冰臼之父”。

通韩教授的电话,他正与《中国国家地理》执行总编单之蔷一行在青藏高原的日喀则考察。我说明了联系他的意图,教授未作任何犹豫,就说:你可以将图片发到我的邮箱,我回北京后就收看。我一口气将图片及个人资料总计9个压缩包分9次发了过去,图片分别为:石堑、石浪、冰臼、巨石、石芽石柱、冰水擦痕、乱石堆等,由于局域网的容量,只能这么发。

之后,就开始了焦心的等待。打电话时没问教授何时回京,这时真是后悔,但再讨扰教授,觉得有点过分了!只好熬着。

2010513,忽然冥冥中觉得韩教授应该回北京了,打开网站看发送的邮件有没有回折,一排排高亮的回折跳到眼前,啊,韩教授果然回来了!从回折看,他已收到了发送的9个邮件!但我依然不敢立即打电话,只是给他发去了一封信:“韩教授您好!看到您已经点开我的所有邮件,为了便于了解这些图片的来由,我发去一个模拟稿,中间部分都是描述奇石的位置地点。生恐累着您,我还是明天请教您。”

    这一夜的等待是漫长的,我知道韩教授在看我的数十张图片,我想一个人听从法官判决的心情大概就是这样的,诚惶诚恐,度日如年!但有一点可以自信,这8年来的发现、推断、总结,会有一个结论!

第二天上午910时,我觉得时间差不多了,一个电话往教授家里打过去,就听到了教授的声音。教授声音不急不躁,说:我是昨天回京的,我仔细看了你发送的7组照片及《第四纪冰川覆盖苏州大地》的稿子,这些东西是否在同一区域?位置在哪?你们(苏州)离开海洋有多远?我一一作答,教授就肯定回答:

“看了你发来的7组照片,目前判断,这些东西所在山崖都是在基岩上。尤其是分布于山顶上的冰臼的存在,这说明,第四纪时期冰盖曾经覆盖过这个地区。冰盖或冰帽冰川都是在山顶上发育的,只是分布的范围大小不同而已。目前大家认识比较一致的是,大于5万平方公里的称冰盖,小于5万平方公里的称冰帽。冰川包括有山谷冰川、冰盖、冰帽等。

“你照片中,所有石头状地貌与冰臼一起都可以相互应证。证明它们曾经为冰盖所覆盖,为冰盖冰川所侵蚀和冰水所冲蚀作用下形成的。我看到你有一幅照片,大石头裂开了,那是冻裂的。是属于冰缘地貌之一。这种石头在寒冷地区很常见,人力打不开它,只有冰冻的力量。照片中有些为冰盖开始融化时形成冰湖,明显受到冰湖浪的冲蚀作用而产生的“冰穹”地貌。照片中那些石浪(你可以命名)也是在冰湖浪和冰融水的冲蚀作用下形成各种不同形态的大小石芽、石柱及其间沟谷都很干净,石沟里很少有碎石等物质分布,这是冰湖打磨、冲刷的作用的结果。

“纬度低的沿海地区,一般降雪量较大,发育冰川规模较大。比如福建也发现了冰盖或冰帽冰川遗迹。冰川发育与海拔高度、地理纬度没有直接的关系,我们在青藏高原某些高海拔地区、西伯利亚高纬度地区都没有发现冰川。反过来,有足够的降雪量、温度降到冰点以下,就有可能形成冰川。”

    与韩教授的电话足足打了40分钟,我很难描述兴奋是属于哪一种,我只知道,深藏在山体的岩壑、荡漾在山地的石涛、钻磨在山顶的圆孔、托举山崖上的巨石、刻印在山腰的擦痕,如今有了一个共同的名称:第四纪冰川遗迹!我当下将韩教授的通话记录了下来,给韩教授发去一信:“尊敬的韩教授:十分感谢您的点拨,释去了我心头几个月来的阴霾和压抑!我将您的电话记录整理了一下,我毕竟是外行,有些语汇可能会听错,将它发你过目,请指正。深谢!”

    下午,韩教授又指出,我文章中引用的个别数据比较老了,他说直接帮我修改,修改部分用红笔标明,然后发给我。

    为了发送修改稿,可是苦了韩教授了!这天韩教授家网络障碍,他便开了车奔地质科学院研究院去发,谁知,他老人家发了不下20次,邮件我都能收到,附件却怎么也过不来,前前后后大约化了近2个小时!他下楼喝水休息时,已经下午5点多,他试图请别人帮忙,可别人已经各自匆匆忙忙顾着回家了!我说,那明天吧,明天再发!

    但话说了不到5分钟,韩教授的邮件居然来了!这次,他是将我的文稿及跟他的电话记录直接粘贴在页面上的,我的文章上,果然有韩教授的红色修改:“全球有3/4以上的大陆为冰雪覆盖,那时的地球就像是个大雪球,最大冰层厚可达2000-3000左右,海平面下降130以上。”

    我给韩教授发去了短信:“韩教授好!您的电话一直回不进去,所以信去。您发来的两个内容邮件都收到,万分感谢您的指点。只是让您辛苦了一天,心中不安!”韩教授回信:“不用客气,有事再联系!致礼!”

    就这么简单!

 
版权所有: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技术支持:苏州普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