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公告代邮 传真速递 协会大特写 旋转舞台 江南茶话 大师访谈录 他山之石 联系我们
《江南中国画名家精粹·何兆元》
【发布日期:2010/11/20】【作者: 柯继承 】【来源: 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阅读次数:1941】【字体 】【打印 关闭窗口

  《江南中国画名家精粹·何兆元》2006年7月由古吴轩出版社出版,绘者何兆元,扉页是吴羊文木亲笔题写的《何兆元花鸟画集》。苏州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著名花鸟画家、何兆元的老师张继馨和学者、作家柯继承分别为之作序。

  该书16开本,42印张,装帧精美,53幅中国花鸟画作品,工笔写意,精妙入神,不拘一法,富有创意。

  附 柯继承序

  去年秋天,一位来苏州公干的北京朋友,偶而与我说起:苏州书画家有两个“十分”,一是苏州书画家之多,令他十分惊讶;二是苏州书画家生活态度之淡定,令他十分意外。尤其使他疑惑不解的是,这两个“十分”所在,某种意义上恰恰是相悖的:同行多了,竞争必然激烈,竞争激烈了,态度如何淡定?此事也不是三言两语说得清的,我只能含糊以对:这就是苏州呗,这就是苏州的书画家呗!

  何兆元先生就是这样一位花鸟画家,在众多的苏州书画家中,他的勤奋,他的淡定,都是十分突出,以致于每提及他,就联想起“艺勤如梭,人淡如菊”的话来。

  兆元出生于一个普通家庭,没有显赫的背景。但也有几分不平常,因为他的母亲就是著名的画家盛景云。可是在那个年代,书画家常常边缘化,所以这个“不平常”没有给兆元先生带来任何一点优势,如果说没有给他带来更多麻烦的话。1964年,兆元苏高中毕业后,正逢当局酝酿大讲大搞“阶级斗争”的时期,于是他也被推进“上山下乡”的运动中,而一去就是16年。眼看忠厚老实的儿子已经36岁了,仍跳不出“与地斗,越斗越穷,越斗越窘”的怪圈,盛景云只得借助日渐人性化的政策,主动退休,让何兆元顶替自己进了刺绣研究所工作。因此,尽管兆元其前也曾跟母亲学过一点绘画,真正从事绘画工作,是从1979年开始的。换句话说,兆元先生把绘画作为自己的主业,至今还不满30年,相对于许多自小进入艺苑,动辄三四十年、四五十年都日夜浸淫在丹青苑中的书画家来说,兆元的“资历”和“经历”实在算不上什么。可是,在兆元的勤奋下,却已有大量成功的绘画作品问世了。他不仅继承了母亲盛景云传统工笔画的特殊功力,有一些出新的作品,工写兼带,尤为引人注目。其中,花鸟画《春酣》参加亚太地区水墨画大奖赛,一举获得季军;被花鸟画大师张继馨老推崇的《和平颂》、《双禽图》、《月色双鹭》三幅,更是兆元先生的代表作。

  兆元取得如此成绩,是非常不容易的。他早先的经历一直比较坎坷,刚进入画苑,虽然“文革”结束了,但“左潮”仍时时扰人,环境并不宽松,自己年龄又偏大,什么都要“从头越”,什么都靠自己摸索。他的性格又相当内向,困难、困惑,都是一言难尽。好来,他有一颗淡定的心,一拿起笔,一进入绘画天地,任何忧愁烦恼都抛却脑后。48岁那年,母亲过世;次年,丧母之痛未消,读高中的儿子患病休学;爱子心切、忧子心深的妻子又不幸患上癌症。面对这样的压力,兆元在亲戚好友的帮助下,不仅不消沉,反而与妻子互相勉励,顶着风浪,克服了种种难题,妻子在他的呵护下,二次手术,终于击退了病魔的攻势。同时,兆元也加倍努力,勤奋创作,在这人生最困难的几年中,绘画技艺反而大有进益。兆元先生与人谈起那一段岁月,总是感慨地说:作画不仅是他生活最艰苦时赖以生存的手段,同时,在创作过程中心无旁鹜,探索中的兴奋,成功的喜悦,简直就是他的精神人参。若无绘画,在当时,或许他就一蹶不振了。现在,他更热爱绘画创作了,这倒并非只是缘于日渐隆起的声誉,还缘于他发现,绘画还能有益于健康。63岁的人了,中青年般的身段、容貌,没有一点病患,这可算是绘画给他带来的意外奇迹。

  兆元先生心情淡泊,从不亟亟于名利。市场大潮掀起的层层波浪,到他身边就消褪得无影无踪了。经过生活各种磨练的他,秉持的是“与世无争”,“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但他对艺术的追求从不松懈,为了丰富自己的创作语言,他以惊人的大胆,在国画中采用西画的“色”与“光”,以此来获得画作肌理斑驳的色彩效果。兆元为自己的画室取名延景楼,既是因为这是母亲盛景云留下的老屋(三层楼,以前能通过窗口眺望到虎丘的秀丽风景),也是表明他会继承母亲的绘画技艺和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处世宗旨,还要不断在艺术上开拓创新。当然,对兆元先生来说,就是在创作每一幅精品中,努力体现他“表现心声,感动观众”的抱负。在本册画集中,除了前述的几幅佳作外,工写兼带的《华光艳映水云酣》、凸现生生不息之意的《根》,以及极具张大千、徐绍青泼墨、泼彩命意手法的《荷之梦》,都表现了这位延景楼主人对生活的热情,对世事的淡定,以及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现在,兆元先生的人生道路和艺术追求,都已进入一种更高的境界。虽然退休在家,完全可以“含饴弄孙”,但为了照顾体弱的妻子,仍尽量多顾及一些家务杂事;而为了“延景”,他还毫无保留地指点前去求教的年轻学子,生活并没有沉静下来。与此同时,他不断地在花鸟画领域作着进一步的探索与创新,关注着内容的选择与表现。沧波淮海东流水,阳春白日风花香,我们确信,一个更动人的前景,一个更成功的局面,就在兆元先生面前,也必定会灿烂展示在我们前面。

2006年10月3日于忘形读书斋

 
版权所有: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技术支持:苏州普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