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稗珠集》,2006年10月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著者崔护,编辑者潘振元。书名由著名学者周汝昌先生题写,学者、作家柯继承,画家陈雪庵、吴眉眉分别作序。
“崔护先生以画鸣,其题画诗及书法并佳妙”(钱仲联先生语),但“偶而作文,也是珠玉灿烂,精美异常”(柯继承先生语)。《稗珠集》是崔护先生的一部散文选,250千字,其中选辑了崔护先生撰写的152篇文章,内容分为6个大类:“游踪随笔”(7篇)、“浮生掠影”(6篇)、“序跋题记”(26篇)、“艺苑杂议”(22篇)、“砚边谈砚”(27篇)、“墨痕梦影”(64篇)。
附 柯继承序
放在面前的是崔护先生散文选《稗珠集》。
崔护先生能诗善画。其先,他的诗词已有《湖山风月楼纪游诗草》、《丹青吟》、《苏州百咏》行于世;后来,又汇成《崔护诗词选》,又选析吟咏兰花及故乡的篇什,各予增补,编成《畹华集》及《太仓杂事诗》。至于所作的书画作品,有的远播海外,有的镌之名岳,有的刻成巨碑,有的藏于方家,有的展示在苑馆楼阁,有的悬挂在名园厅堂;两年前,检其一二,编辑成《崔护书画选集》。所以曾赞为:
然而,崔护先生才艺高妙,并不只是见于诗、书、画,偶而作文,也是珠玉灿烂,精美异常,这部散文选就是崔护先生部分文章的汇集。
需要强调的是,崔护先生的散文,绝不像时下流行的絮絮叨叨的自说自话,或是廉价的吹捧和无聊的自我吹嘘,或是故作天真和故作深沉;而是直奔主题的有啥说啥,偶有所感,漫为文章,神不散,形也不散,“随便写来都是珍”。试以收入本集中的散文为例,除内容宏富的专著《砚边谈砚》外,收入集中最多的还是游记及与书画相关的题材,短的极短,如《诗人作画别其神趣》、《有趣何嫌小》,分别只六十多字,言简意赅;长的极长,如《浙东皖南考古记》,几达万字,肆宏深刻;一些风俗散记,则犹如一幅幅风情写生,引人入胜,如《抚今追昔话石湖》,对吴中游石湖的描述,特别是对游船和船菜的介绍,生动形象,决非是那些被冠以“才子”的写手们胡侃乱扯所能凑成的。崔护先生对明代画家唐寅研究颇深,收入本集中的相关文章如《苦恼人笑了》、《答唐寅墓地辨》等,多见新意,允称难得;崔护先生爱兰画兰更是名闻遐迩,他的《写兰析疑》则是他几十年爱兰养兰画兰的结晶,弥足珍惜。尤为突出的是,崔护先生是性情中人,他从不掩饰自己对小到书画艺术大到世事人生的看法,不媚俗,不阿世,读他的散文,也能时时感受到,如《茶事琐记》、《由手卷题跋想起》、《国宝经眼录》、《三写吴采鸾》等篇,洋洋大观,既展示了作者的宽广胸怀,又表现了作者博大的才识和犀利的眼光,而且时见巧思,时扬风趣,十分耐读。还有一些篇章,如《围城三日记》、《随想年画》、《沧浪五老图卷》,结合作者自己独特的经历,款款叙来,尤觉真实和可贵。特别是《围城三日记》,将病房这一特殊场所演绎的人生百态,刻画得淋漓尽致,笔触老到,笔调幽默,令人喷饭,令人喟叹。这是一篇少见的奇文,读后简直让人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崔护先生年届耄耋,真可说得上宝刀未老,他依旧快乐地不断地读书、写诗、绘画、作文,又总愿意与朋友——无论是年岁相当的老友还是年轻的同好,一起品茗、聊天。在他爽朗的声如洪钟般的说笑中,散发着对生活的不懈追求和永远的乐观。如果把人生比作年岁的四季精华的话,那末,一路走来的崔护先生,借着春之柔荑、夏之玉容、秋之胸怀、冬之心灵,把人生推向了更为真诚、更为宽广、更为清白、更为丰富多彩的新界面,崔护先生的散文,正是其快乐人生最真切的写照和进入化境的凯歌。
公元二OO六年元月三十日夜于忘形读书斋,时丙戌年年初二是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