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儿善操舟”。苏州是水网地区,河湖港汊星罗棋布,船曾是唯一的交通工具。早在春秋时期,吴地已能营造体积庞大的“艨”船,用于运输远征的军队,而唐代的高僧鉴真五次东渡扶桑,明朝的郑和七下西洋,其远洋船队均起航于苏州的口岸。这些壮举已载入我国航海史册。特别自隋代开通大运河后,为适应漕运需要,苏州民间的造船业空前发达。
苏州的船,形式多样。有在太湖行驶的大型六桅船,沟通城乡的航班船,农家用的罱泥船,吴江北厍有一种舱深、敞口的浮标船,在小河里行驶的穿条船,又有穿越湖上的赤膊船,还有湖上猎狩野鸭、庄鸡的“一叶船”。自白居易开拓苏州山塘河后,虎丘一带产生了一种“画舫”,其船装修华丽,中舱可设多桌筵席。凡此种种,各式船形不下二十余种。
苏州不失为一个船的博物馆,仿真木船的制作,即以此为蓝本。在吴江芦墟古老的猛将庙中,就安放着一只木制的微型六桅船。苏州红木小件中,以各类船为题材的作品也很多,深受人们的青睐。50年代后期,苏州民间艺人孙庆余,制作过一艘微型《渡江船》,向国庆十周年献礼。据悉,该作品为南京博物院收藏。
上世纪90年代起,阳澄湖畔太平桥镇的徐海林,从部队退役后,凭借童年时就有的对船的特殊兴趣,致力于仿真船的制作。先后打造了“南湖船”、“渡江第一船”、“枫桥夜泊船”、“漕运船”、“东渡船”、“太湖六桅船”,以及林林总总的民间船,形态逼真,既如实地再现了不同船只的特点,又具有观赏性。为此,枫桥江枫洲园区特为他设有“仿真名船展览室”。光福镇塘村的钟锦德,受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的委托,以紫檀木为材料打造了一艘1.4米长的 “郑和下西洋”仿真微型船,桅樯林立,艄舱上瞭望亭高耸,并配有操舟水手,动态感极强,有如乘风破浪,驰骋在辽阔的海洋上。
仿真名船的市场潜力很大,它可用于旅游景点,商业性装饰,收藏的需要也与日益增。目前,苏州从事这一技艺的人员分布于常熟、张家港、高新区,艺术水准较高的约有十多人。
图1 徐海林在制作
图2 《仿古虎丘花船》 徐海林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