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的工艺美术品中,最精细微小的莫过于微雕了。所谓微雕,就是用极尖细的刀具,在竹、木、牙等材料上镌刻出极细微的书画或造型,它以精微取胜,历来被视为绝技。
我国最早的微雕作品,可追溯到距今二千多年以前。从陕西岐山县出土的一批西周甲骨文残片上,就雕有小如芥籽,线细如发的字迹,其中有一片卜甲的面积仅2.7平方厘米,刻字部分占1.17平方厘米,上面刻的甲骨文字就有三十多个,个别字体径方不足毫米。汉朝时,有了细书(即微书),据《池北偶谈》记载,有师官者,能于方寸间书千言。到了清代,有邓彰甫书《洛神赋》,纵横仅寸余,笔画缕析丝分,毫芒彪炳,八法精劲,行伍井然。细书的出现和发展,更为微雕奠定了基础,两种艺术互为启示,相得益彰。
苏州的微雕始于何时,已难考证。但从《辍耕录》记载:在宋高宗南渡初,苏州有巧匠詹成,不但精于家具和小件制作,尤善雕刻,他曾制作过一只鸟笼,“四面皆花板,皆于竹片上刻成宫室、人物、山水、花木、禽鸟,纤悉俱备,其细若缕,而且玲珑活动,求之数百年,无复此一人矣!”可见,苏州的微型雕刻,始于竹刻工艺,在这方面的记载并不少见。又如,谭松坡曾缩刻《黄庭经》全部于秘阁(搁臂);沈筱庄曾花三月功夫,刻毛公鼎于扇边,阳文479字,字形虽细,而精神与原拓不差毫厘。张楫如曾把钱梅溪抚本汉石经缩刻于扇骨,共14段,四百二十余字,全部阳文,精湛绝伦等等。 然而,竹雕终受竹面纤维限制,到了一定程度便不能再微,而象牙品质坚韧光洁,容易奏刀,在“微”上更能见其功力,于是,有些艺人便转而在象牙上微雕,创作出很多令人入胜的作品。 象牙微雕分平面雕刻和立体雕刻。平面雕刻主要是微书或微画,解放后曾在苏州工艺美术研究所专事微雕的老艺人梁肖友,能在方寸象牙间刻出约两千字。徐松元则微刻书、画兼擅,作品清致飘逸,富有书卷意趣。由于字(画)迹太小,刀尖的转动不能笔笔窥见,艺人刻作时常以腕力把握为主,目力为次,所以要求艺人具有扎实的书法或美术功底,并能驾驭自如地运用手中的微雕工具。刻作时,屏息静气,收视反听,一气呵成。稍有疏忽,或白璧见瑕,或全功尽弃,且其艺不仅以细小入微为工,更以笔法有致为佳,使刀到之处,浓淡粗细、阴阳向背,达到有体有势,独具神韵,才属工艺美术的瑰宝。
立体雕刻则除了工精艺绝外,在题材、构思、造型上还需出新出奇。清道光年间,苏州郊区香山人徐鸿曾以寸许象牙,制成葫芦与桃实,外廓光滑,可充杂佩。启其蒂,则有细链数寸,垂出猕猴三五,缀其下,细如饭粒,连续不断,莫能寻其凑合之痕,真谓神刀鬼工。吴县沈君玉,以橄榄核雕驼子一枚,棕帽胡须,肩有补缀,手持之扇上,还镌刻有诗四句;又以杨梅核刻猕猴一枚,眉目毕具。据《觚》记载,姑苏金老有刻棘镂尘之巧,他以核桃一枚,雕为东坡游舫,船舱四周左右各有花纹短窗二扇,可以开启,后来右侧窗户受损,没有一人能够修补。
解放以来,苏州的微雕艺术更呈繁花争艳之势,一批艺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他们的成就,通过新闻媒介传播到全国,掀起了我国的“微雕热”。在用材上,不独以竹片或牙骨为料,红木、檀木、胡桃核、金银丝等微雕艺术品也应运而生。
苏州工艺美术研究所艺人董兰生,运用椰子壳雕出了《四景宝盒》,他将厚仅3毫米的椰子壳壁雕镂出内外两层,外层是897个透雕古钱组成主体图案,与之间距不足1毫米的内层平整光洁,丝毫不见斧凿痕迹。作品四围的中心部分,运用浮、透、镂结合的技法,刻出了只有铜板大小的“琴、棋、书、画”四景,其间,亭、台、楼、阁、花、草、鸟、石,与人物的活动相映成趣。特别是景中仕女都不足一根大头针长,却是个个造型优美,表情生动,神韵独具。1983年,苏州檀香扇厂制作了三把微型扇,其精、新、奇、巧出人意料。一把檀香折扇,长只一寸,重仅一钱,展开时比火柴盒面还小,上边拉出的花纹细如毫发。扇面是采用传统烫花工艺绘制的“天女散花”图,尽管女神的面部只有一颗绿豆大,却是形神兼备,惟妙惟肖。一把象牙折扇比檀香折扇还要小,薄如蝉翼的扇面上,分别用楷、草、行多种书法,镂刻出整整300首唐诗,总计一万四千余字,每首诗尾还落有一枚红色印鉴。一把象牙宫扇更小,柄与边框呈竹节形,显得古朴雅致。扇面运用平雕和透雕技法,在5分钱币大的天地里,镌刻出《虎丘春景》和百余个孔眼组成的花棂。这三把微扇在是年春季广交会出展时,被公认为“亘古未见的扇中之绝”。吴县北桥变电所职工陶浩庄,出生农家,他就地取材,潜心研究乡土艺术,开创出植物种子微雕的新领域。他在黄豆、赤豆、葵花籽、萝卜籽、苹果籽、楝树果等四十余种植物种子上刻出各种书画,雅俗共赏,富有奇趣。潘裕果则具微篆之长,他刻的印章小如绿豆,却是铁划银钩,别有情趣。2005年,他在216块石章边款上刻出了358首寒山、拾得的诗作,每个文字仅约一点五毫米见方,多数石章上还配上人物画像,显得意趣盎然。他还擅制各式黄豆大的微壶,壶盖开合自如,壶嘴能够出水,壶身上还有微刻之书画,真是玲珑可爱,堪称一绝。
更值得一提的是,苏州工艺美术研究所艺人沈为众,近年来刻出了一大批使人刮目相看的微雕作品。他在1981年创作的一座佛像,体积只有一粒米的五分之四大,皈行佛礼的手指仅一根头发丝的三分之二粗,它与四川乐山大佛相映成趣,开创了世界小佛之最。1983年,他创作成了一件象牙立雕作品《百猴献寿》,但见三瓣桃叶托着一只仅有玉米粒大的桃子,桃体上密密匝匝地镌刻着94只形态各异的猴子,抽动悬吊着桃子的一根发丝,桃体顿时分为两瓣,其中仅1厘米长、纱线粗的九节象牙链环上,攀着六只小猴,有的搔头摸耳,有的逗趣嬉耍,一只乳猴爬在母猴的背上撒娇;两瓣桃子的内壁上,还刻着100个不同写法的篆体“寿”字,笔笔工整遒劲,使人叹为观止。1984年,他又创作出一件仅二节食指长的象牙立雕《龙舟》。这艘龙舟,有着高挑的龙首,显示出轩昂的气宇,龙口里吞吐着一颗传说中能祛恶压邪的“定风珠”。肉眼看,珠体细如绿豆,借助放大镜才能看出是一枚镂刻着足足100个孔眼的空心球。龙鼻上,系连着两只各有33节细链的铁锚;船的主体部分,是一座亭式钟楼,上下三层,飞甍重檐,十分壮观;透过细如蚊足的廊柱,可见楼内挂有一只黄豆大的古钟,微风过处,会轻轻晃动;龙舟尾部有船舵,薄如蝉翼,上面镂空雕刻着百结图案及有二百多个孔眼组成的花棂。更见匠心的是,舟上载着100个仅芝麻大小的人物,动作各异,面目毕具:前舱舱面上,26位艺人舞狮奏乐,呈现出一派喜庆升平的景象;龙舟左右舱道甲板上30位旗手擎着镌刻有包括台湾省在内的30个省、市、自治区简称的旗帜,象征着全国的团结统一;44名分列两侧的水手,奋力划动桨楫,显示了龙的传人齐心协力、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的决心;龙舟正中,屹立着一杆矗天樯桅,桅旗上是一条凌空腾飞的五爪金龙,充分表达了中华民族奋发图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信念。这件作品是沈为众花半年时间,日以继夜刻制,献给建国35周年的礼物。
图1 微雕折扇《孙子兵法》 徐松元作品
图2、3 沈为众和其作品《指上龙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