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公告代邮 传真速递 协会大特写 旋转舞台 江南茶话 大师访谈录 他山之石 联系我们
冯立:蓝印花布(织绣)
【发布日期:2010/11/8】【作者: 冯立 】【来源: 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阅读次数:1923】【字体 】【打印 关闭窗口

 蓝印花布,是一种通过手工印染方法制成的,具有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花布,又称“药斑布”、“浇花布”、“蓝斑布”。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代,就有“染人”和“掌染草”等用词,来表明从事印染和染料生产的人。秦汉时期,织染业已有很大的发展。蓝印花布就是秦代的“夹缬”印染法演进而成。

  苏州制作蓝印花布,始于明代洪武年间(1468-1698),由嘉定一带传入。清末时,苏州尚有专门印染作坊18家,每家有印台十多台到二十多台不等,每台日产量约可印布七八疋。民国后此业逐渐衰落,到抗日战争前夕,全城只有设在胥门的正源、怡源,设在朱家庄的恒义昌及分别设在皮市街、桃花坞、齐门的端源、仁和、茂元昌等七八家了,至解放前夕,苏州蓝印花布作坊仅剩下恒义昌一家了。

  蓝印花布的生产过程,可分为刻板、印花和染色。刻板前要自行制板,通常是用柿漆将6张桑皮纸层叠相裱为一厚张,干后在上面画上设计好的图案,然后用斜口小刀和各种口径的圆孔小凿如刻纸般按样刻出或凿出,刻好后的板子要涂一层桐油,既可增加板子的牢度,在印花时又不易透水。印制时,用刻有镂空花纹的纸板覆于布料之上,上涂一层防染药浆,再用刮刀轻轻刮动,使药浆从花纹的镂空处渗下,当揭开板子后,就能见到留在布上的药浆花纹。依此印一段,移一段,待整幅布印完、药浆干后,浸到靛青染缸里,搅拌取出,漂清,刮去防染药浆,这时,凡原有防染药浆处因染不上色,而成为白色的花纹,其余则成为蓝底,一幅蓝底白花的蓝印花布便完成了。另有一种白底蓝花的蓝印花布,制作则比较简单,只要在白布上放上刻有花纹的板子,直接刷染上靛青色便成了。

  蓝印花布的生产来自民间,它的图案设计也离不开民间的审美习惯,题材内容和其他民间工艺品类似,除蝴蝶、花果、碎花外,大多为鲤鱼跳龙门、狮子滚绣球等。


 
图1、2 蓝印花布

 
版权所有: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技术支持:苏州普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