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酒店门品总要挂起高高的幌子,幌子上写着一个斗大的“酒”字,以此招揽生意。
在明朝辰光,苏州城里出现过一个与众不同的幌子。据说,这家酒店老板姓王,他是冯梦龙的表兄。王老板家境比较贫困,本钱短少,刚开店,租借勿起闹市地段的房屋,只好把一爿酒店开在牛角浜底。当时的牛角浜不像现在这样四通八达,是一条前通后塞,没啥人去的死弄堂。因此,他家的酒足饭饱篼子是干的日脚多,湿的日脚少,生意非常清淡,邻居们都说他的店像兔子尾巴一样--长不了。王老板也很灰心丧气,正在打着关门歇业的主意,说来也巧,就在这时候,冯梦龙从乡下回城来了,他得知表兄这爿酒店已经到了山穷水尽地步,便去开导表兄说:“死店活人开,地段不是主要的,酒才是主要的。俗话:'好酒勿怕巷子深',你有没有本领酿出好酒来?”
王老板拍着胸脯说:“勿是我这个做表哥的在你老弟面前吹牛皮,酿酒这局生意,在苏州城里,我排勿上第一,也挨得上第二。买过我酒的人,都称赞我的酒好。我就怕陌生客人勿上门。”
冯梦龙笑着说:“我也勿是在你老兄面前夸海口,要顾客上你的门,容易之极。你去拿块大点的布来,我亲手替你做个幌子,包你五天之内生意兴隆起来。”
王老板晓得冯梦龙做事,一向踏踏实实,从来勿肯说过头话。便马上买来一块大布,连同笔墨砚台一齐送到冯梦龙面前。冯梦龙一反常规,在布上写下这样一段文字:“谁能在敞店墙上写下一句有这样的说法,而没有这桩事体的谚语,谁就可以在此免费饮酒三斤。唯重复例外。”这个与众不同的幌子一打出去,新闻像长了脚,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传遍了全城。许许多多平时爱好搜集谚语的人都纷纷赶上门来,抢着在墙上书写。顿时酒店白墙头出现了“螺蛳壳里做道场”,“棉纱线拖倒石牌楼”,“宰相肚里好撑船”,“门槛底下出月亮”,“铜钿眼里跹跟斗”,“牙齿当作街沿石”,“冷镬子里爆出热栗子”,“捏仔草纸当圣旨”,“跟仔和尚买篦箕”,“吃仔砒霜药老虎”,“鸡蛋里寻出骨头来”等谚语。不满三天,王家酒店的墙壁上给写满了。这许多民间谚语爱好者,到底都是知书达理之辈,那个不讲究体面,所以没有一个人肯白吃了王家的老酒,只是把王家酒店当作搜集交流谚语的场所罢了。就这样,王老板没有白送掉一滴老酒,就把酒店的名气扬了出去,看热闹、买酒喝的人越来越多,他家的酒也越做越好,生意也就越做越发。
王老板的酒店救活了,冯梦龙也得到了一大票--搜到了勿勿少少谚语,觅到了勿勿少少民间宝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