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私塾学堂里有一本启蒙读本,叫做《千字文》。这本书的编者是周兴嗣。他是南朝梁武帝时代一个很有名望的才子,在朝廷担任谏官,为人十分耿直。有一次,梁武帝要发兵攻打邻近的一个小国,周兴嗣直谏说:对待邻国不能逞武,只能感化。梁武帝不采纳他的意见,他据理力争。梁武帝火了,把他打入天牢,定成死罪,三天后要杀头。
周兴嗣的同科好友方树生,设法救他,上朝启奏梁武帝说:“周嗣触犯龙颜,应该杀头,但他在百姓中颇有声望,杀了他,恐怕会引起议论,望陛下三思。”
梁武帝一听,感到方树生的话有道理,也想免去周兴嗣的死罪,便来了个顺水推舟,问道:“方爱卿,按你的看法,如何处置他呢?”
方树生奏道:“周兴嗣很有学问,现在学堂里正缺少启蒙读本,陛下可命人选择一千个不重复的字,叫他在一夜之间串连成句,每句四个字,共二百五十句,编成一本书,供儿童阅读识字。他如真能在一夜之间编成,可将功折罪,陛下就免他一死,如若编不成,再杀他也不迟。”梁武帝听听这个办法不错,就关照方树生,到傍晚时分。去拿一千个字给周兴嗣编书。
当天晚上,方树生拿着一千个字到狱中去探望周兴嗣,把自己如何设法救他的经过说了一遍,周兴嗣十分感激。他等方树生走后,向狱卒要过文房四宝,把油灯挑亮,对着一千个字从头至尾看了一遍,然后铺开纸,一边想一边动手编写起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到三更时分,已经编好了一大半。可是,再往下编,就越编越难编了,到鸡叫头遍时,还剩下“乎、语、哉、者、谓、助、也、焉”八个字。周兴嗣横想竖想,总连不成句,看看即将天亮,急得满头大汗,在牢房里转个不停。这时,方树生已来到牢房门口,轻声问道:“周兄,编好了吧!”
周兴嗣说:“尚余八个字,还未成句,容我再想想。”
方树生道:“周兄大才,八个字焉能难倒你哉。”
周兴嗣听了“焉能难倒你哉”这句话,心中猛然省悟。他想,八个字中,语助词多矣,我何不编成'谓语助者,焉哉乎也'。立即提笔写完了最后两句。
方树生拿了周兴嗣编好的《千字文》,急匆匆的上朝去见驾。梁武帝接过《千字文》,从头至尾看了一遍,十分满意,随即下了一道圣旨,称赞周兴嗣编书有功,免去死罪,赦出监牢,并下旨把《千字文》刻印成书,作为儿童的启蒙读本。从此《千字文》和周兴嗣编《千字文》的故事,就流传下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