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公告代邮 传真速递 协会大特写 旋转舞台 江南茶话 大师访谈录 他山之石 联系我们
西河生:古谜评析十则
【发布日期:2010/10/31】【作者: 西河生 】【来源: 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阅读次数:1331】【字体 】【打印 关闭窗口

  1、祷杌 (《诗经》一句) 南国之纪(见清·费源《群珠集》)
  赏析:题面之祷杌,是传说中的凶兽。'一名傲狠,一名难驯。'又是传说中和浑敦、穷奇、饕餮同列为'远古四凶'的凶人名。底文出《诗·小雅·四月》:'滔滔江汉,南国之纪。'面底本是风马牛两不相及,但被谜作者拈合在一起。原来,'祷杌',又是楚国之史书名。《孟子·离娄下》曰:'晋之乘,楚之祷杌,鲁之春秋,一也。'楚,古国名。古时长江中下游一带均属楚地,疆域曾到今广西东北,楚怀王灭越后,又扩大到今江浙之地。就中原而言,因楚在南,放常以楚来泛指南方。纪:古代纪传体史书。又通记,记载也。面底以'祷杌,这是记载楚(南国)的史书'而两相扣合。斯谜巧取面之多义,一题双关,借石他山、默化潜移,自见熨贴。

  2、龟也得言,鳖也得言 (《诗经》二句)是用大介 我龙受之(见清·蓬道人《灯社嬉春集》)
  赏析: 《聊斋·狐谐》故事:万福和一位狐女相好,他一个相识叫孙得言的开玩笑嘲讽他,狐女便针锋相对地反言讥笑,将孙得言的名字嵌在故事中,对曰:'龙王下诏求直谏,鳖也得言,龟也得言。'题而源出于此。底出《诗经·周颂·酌》:'时纯熙矣,是用大介。我龙受之。'这是首颂扬武王灭商又表示决心的乐歌。介,介胄之将士,大军也。龙:古'宠'字的省借,光荣也。介,又谓鳞介类,带甲壳的水属总称。鳖、龟、虾、蟹也,而这些又是神话传说中龙王的部属。龙以其本义入谜,龟、髓这两大介得以进言,从对面写照,为王的龙自当受之了。全谜底文两句首尾相衔,一气融通。借面生动风趣,恢谐自见,对照自然生意,巧而不见刻削之痕。

  3、布拔切 (《三字经》一句) 乃八音(见清·蓬道人《灯社嬉春集》)
  赏析: (三字经)曰:'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底即于此。'八音'乃古代乐器之统称:钟、铃,'金'也。磐,'石'类。埙,'土'屈。鼓,为'革'。琴、瑟,乃'丝'也。 、 是'木'类。笙、竽、列'匏'中。管、箫自归为'竹'。谜面似不成文,却是古音韵学中之相切文字,全谜也正用谜之'反切格'法。反切是我同古代文字的拼音方法,又名翻切。《礼部韵略》'音韵相转相协谓之翻,两字相摩以成声谓之切。'法取上一字的声母和下一字的韵母相切而合音,此谜中若将'布'(bu)字的声母b,与'拔'(ba)之韵母a相拼合,乃是这'八'(ba)字的读音。不知切,无以知音。不知音,无以识字。读此谜,当有'知音'之得。

  4、腹稿 (《四书》一读三字) 王勃然(见清·蓬道人《灯社嬉春集》)
  赏析 : '腹稿',典出《酉阳杂俎·语资》:唐诗人王勃每作文时,尝先磨墨数升,酣饮后蒙头大睡,醒后挥笔一气呵成,不改一字。时人谓其有'腹稿'。底见《孟子·万章下》:'王勃然,变乎色。'勃,突然也。然,本为形容词词尾用语,表示大怒之状,斯谜以底着面,就典破读为:王勃然。'王勃'已轻转专指为人名,与本事契合,且将一'然'字作指示代词:'这样,如此'解。全谜返本归原,踏实无移,扣合无半丝儿缝隙;妙借了破句顿读之力,又全仗这词尾词性的变换之义。双管齐下,神理自见。

  5、黄衫客 (七言唐诗一句) 转教小玉报双成(见清·蓬道人《灯社嬉春集》)
  赏析: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这是唐诗人白居易《长恨歌》中的名句,底文出此。小玉,唐时多借指侍女。双成,传说中西王母身边吹玉笙的仙女。黄衫客,是唐代传奇《霍小玉》中的侠士。丰神俊美,衣轻黄贮衫,因以名之。霍小玉,本是霍王与婢所生女。王亡后,流落风尘。通诗书,善音律,才貌双绝。曾与陇西进士、诗人李益相爱二年,誓有盟约。后李益负约不往,小玉怀怨抱恨,积思成疾,一日,侠士黄衫客强挟李至,报云:'李十郎李益至也气'。小玉即见益,恸极而死。此谜以题面人名为纲,移花接木,借典活用,把原诗中泛称的'小玉'专指为霍小玉这一悲剧主角,而'双成'已从仙女名别解成,'相会成双'之意。笼括了唐传奇故事情节,于猜射中细细昧之,真有那么一股勾魂摄魄的悲剧氛围,当使天下有情人为之一哭!

  6、罢左史员外郎张拭 (《六才》-句) 不要南轩(见清·孟继坤《清发草堂廋词》
  赏析: 张拭,字敬夫,又字乐斋,号南轩。南宋广汉人,居衡阳。颖悟夙成,和朱熹、吕祖谦齐名,时称东南三贤。孝宗时累官吏部侍郎,右文殿修撰。为人坦荡明白,表里洞然。他抑侥幸,屏谗谀,为宰相所惮之,而内官尤不悦,故退而归。此当是题面所据之史实。底文出《西厢·借厢》'不要香积厨,不要枯木堂,不要南轩,不要东墙,只近西厢。'是张生在普救寺借房时,为便于亲近莺莺小姐而向方丈法聪提出的要求。正可谓没想周全,自作主'张'了。南轩,本是指临南且带廊屋有长窗的小室。谜作者却借典踏实为张拭之号,直指其本人。化育自然而不着痕迹,又以题面那个力逾千钧的一个'罢'字,紧逼出底文之'不要'来,罢张拭,就是不要南轩先生也。一气贯之,令人有乌云压城之感,使题面的肃杀之气摧枯拉朽般地将底文原有的千种风流、万样温情一扫而光,为之变色。斯谜以面染底,其悲愤凄凉直可砭人毛骨,读而犹凛。

  7、文学海样深 (《尔雅》一句) 晋有大陆(见清·企社《龙山灯虎》)
  赏析: 《尔雅·释地第九·十薮》曰:'鲁有大野,晋有大陆,……。'薮,湖泽之通称。谓鲁国(今山东西南)高平巨野有大野泽,晋(今山西一带)巨鹿北广河泽名大陆泽。此底文原义也。'文学海样深',用以称文才渊博之士,典出南朝梁·钟嵘{涛品}:'谢混云:'潘(岳)诗烂若舒锦,无处不佳。陆(机)文如披沙简金,往往见宝……。'余常言陆才如海,潘才如江。'谜作者妙手着春,暗取别意。'晋'己从古地名转借为朝代名。'大陆'则巧用'陆海潘江'典实而专指文学家陆机,盖西晋陆机(字士衡)与弟陆云(字士龙)以文才名倾一时。世称'二陆'。一个'大'字,恰确切地明点陆机为兄的次序,读之当识其借石他山,用典浑合之妙。

  8、六四 (《四书》一句) 赤之适齐也(见清·企社《龙山灯虎》)
  赏析: 题面之'六四',本为《易经》卦象序数,常用以示卦象演衍之第四卦。底文出《论语·雍也》:'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赤,孔子学生公西子华之名。适,去比。齐,齐国。读罢面底,两者竟无半点相涉,无典可依而令人茫然如入五里雾中。此谜之'眼',全在底文这一'赤'字,于谜中已返作本义。赤,红也。而题面也被解为数词'六十四'用。谜作者别出心裁,匪夷所思地将这两者与博戏玩具骨牌联想起来。原来,骨牌三十二只,计二百二十七点。其中全黑的为十三只,有一百六十三点。而带'红'色点的,(俗谓'红头')如'天'、'地'、'人'牌等共一十九枚,其数为六十四点。适,副词'恰好'之义也。齐,当作'齐全'解。题面之'六十四'此数,'红头'恰好齐全也。斯谜而从《易经》,底源《论语》,全是儒家严肃的经典之作。偏又给会意白描之谜法将其契合无误,生发出通俗的妙趣,品之当使人为之莞尔。-个'赤'字,竞谬化得非'常'出'色'!于题外意会到国人之幽默。

  9、四书人名四 (《四书》人名四) 虞 夏 商 周(见清·企社《龙山灯虎》)
  赏析: 此谜出新!以而作目,以目为而,竟字字相同。一似孪生兄弟,扑朔迷离.难分伯仲。《四书》者,乃南宋。朱熹注《论语》,又从《礼记》中的《中庸》、《大学》两篇分章断句后,和《孟子》配合一并称《四书集注》,《四书》名始立。《四书》中涉及人、事极多,四书人名即《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中人名。入谜却已经声东击西,偷换了概念。原来谜面《四书》己别指为为《尚书》}。汉,王充《论衡·正说篇》释曰:'《尚书》者,以为上古帝王之:乱'马融说;'』二古有虞氏之书,故曰{尚书》,尚者,上也。'这书古代极为重视,尊之称经,是为《书经》。全书按时代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类,凡二十八篇。(又有伪故尚书二十五篇。)题而之《四书》,即据此而谓也。而虞、夏、商、周又恰好是《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这后世公认的《四书》中提到的人名。斯谜言彼及此.李代桃僵,而符底合,两相扣台;读之真有貌合神离、偷梁换拄之菠。

  10、学而时习之,不是四书第一句 (四书一句) 有子曰(见《又一夕话·续雅谜》)
  赏析: 四书之序,当以《论语》为先。而《论语·学而第一》开卷首句,就是孔子所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悦。此谜面却明指这'不是四书第一句',使人有指鹿为马,不识庐山真面目的茫然之感。底文'有子曰'出于同卷中,有子,春秋鲁国人,名若,是孔子的学生。斯谜之眼,全在'有'字。使人昏迷,却是一'句'。这'有'字入谜,已不再作姓氏之名词来用,仅表示存在,将本是主谓句式的'有子/曰',转化为'有/子曰'来读,才可扣合。原来《论语》中在'学而时习之……'之前,尚存有作主谓语的'子日'两字,作-句读。以'有/子日'此底就面,正是谜面之补充。而其所谓的'不是第一句'云云,都不过是为把小概念句读之'句';混淆成全句之'句',而故意使用的借题发挥法也。此虽出人意表,却符原篇行文句式,跳出'三界'外,仍在情理中。全谜以布六奇之法妙出入,在易疏忽处设伏,于不经意处着眼,品读之余,当可领悟'功夫在谜外'之神理。

 
版权所有: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技术支持:苏州普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