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苏州传统工艺的特点是什么
1、本质属性。首先要了解一下最基本的概念。平时所说的苏州传统工艺,全称应该是“苏州传统工艺美术”,这既是一种技艺,又落实到一种产品。即如俗称“苏绣”,既可指苏绣技艺,又能是苏绣品。此类技艺,不仅仅是一种手工艺、一种手工劳动,还在于作者有艺术构思,通过手工技艺的劳动,将艺术构思付诸实施,最终做成的便是一件工艺美术品。因此观赏和评介一件工艺美术品,要从作者的艺术构思、手工技艺、作品所展现的工艺与美术的效果三方面分析观赏。这就是一种文化,手工艺文化。又因为是手工艺制作,每一件产品不可能一样,所以虽然是同类产品,仍需从多方面进行研究和评介。而苏州传统工艺美术涉及到几十个门类的手工艺设计制作,各个门类之间技艺各不相同,制作人员的技艺水平和艺术修养也各不相同,所以千姿百态,丰富多彩,不可一概而论。
苏州工艺美术集中表现在“精细雅洁”,精细是其技艺的反映,雅洁是其艺术的追求。这既是一种物质的表面观感,又是一种精神的人文内涵。物质的表面观感,感染着人们的意识;精神的人文内涵,展示了吴文化的丰富多彩。所以这是一种手工艺文化。
工艺美术还是一种美术工艺的艺术,是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一种体现。工艺美术品,离不开构成工艺品的各种材料和制作工具,这是物质文明的产物;工艺品,按一定的工艺,构成一定的图纹、造型,体现一定的意识,具有一定的艺术,这又是精神文明的产物。因此,工艺品的起源和发展,同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有着必然的密切的联系。苏州工艺美术的起源与成长,都与产地苏州紧紧相联,密切相关。苏州的历史文化、地理环境、经济状况、人文因素、生活习俗等都对工艺美术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需作一番认真的联系和思考。具有苏州特色的传统工艺美术,本身就是吴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吴文化的载体之一,自有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渊源。
2、行业盛衰。苏州工艺美术历史上曾在全国工艺美术中占半壁江山的重要地位。吴地原始先民们早在五、六千年前就能创造出陶器、玉器等令人惊讶的原始工艺品。春秋时期的青铜器又呈现出吴地工艺美术独树一帜的个性形象。秦汉时苏州工艺美术发展十分迅速,织造工艺和刺绣已开始在全国享有盛誉。隋唐时期苏州的琢玉、漆器、泥塑、刻版工艺、金银器等,均达到很高的水平。宋元时苏州工艺美术以品类丰富多彩、技艺精湛而蜚声海内,刺绣、缂丝、宋锦、灯彩、泥人、扇子、苏裱、乐器等,都已逐渐形成专业生产和集市贸易的街巷。明清时苏州工艺美术发展到一个鼎盛时期,大批文人学士也参与设计、品评和倡导,朝廷通过在苏州设置的织造局,安排生产各种工艺美术贡品,苏州工艺品生产的规模已在全国居首位,工艺美术名手辈出,作品出类拔萃,奠定了在全国工艺中占半壁江山的重要地位。
新中国建立后,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统一组织下,将分散的个体手工艺人集中归入工艺美术行业,按各专业分别组建了三十多个工厂和研究所,各单位成立了创作设计室和生产车间,艺人们分工合作,不断创出了辉煌的业绩。在全国工艺美术产品24个大类中,苏州占有22个,各类花式品种逾3500个。其中有的产品先后获江苏省工艺美术百花奖、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杯奖,在国际博览会中也屡屡获奖,为吴文化在世界上赢得了很大的声誉。苏州工艺美术领域有各类专业技艺人员数百名,其中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1名,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15名,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12名,苏州民间工艺家39名,他们都在各自的专业有一技之长,获得一定的成就。1996年,苏州工艺美术行业还创出了历史最高纪录:90不变价工业总产值89664万元的好成绩。9千多名在职职工,创出近9个亿的工艺美术产值,可谓手工艺的奇迹了。苏州工艺美术在全国各地城市中名列前茅,独居全国首位。
苏绣艺术博物馆.
苏州工艺美术之所以在全国独占鳌头,使吴文化四处传扬,是因为它有精湛技艺和著名产品,有名扬天下的工艺美术人才。其优势在于不断出产品,出成果,出人才。但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苏州工艺美术行业由于受到传统的束缚,整个行业每况愈下,有的濒临失传消亡。在这样的困境下,苏州传统工艺行业剩下的20多家企业被整体拍卖,但中标者并不能承担保护和发展传统工艺的责任和义务,迫使专业技艺人员全部下岗。传统工艺处于“全军覆没,自生自灭”的状态。
2004年4月8日,苏州市被国家文化部、财政部确定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综合性试点城市,为苏州在这方面的保护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被列入的传统工艺与技艺代表性项目有:苏绣、缂丝、传统剧装道具、宋锦、通草花、灯彩、桃花坞木刻年画、精制毛笔、苏裱、姜思序堂国画颜料、碑帖、工艺竹折扇、檀香扇、仿古青铜器、玉雕、漆器、红木雕刻、核雕、红木明式家俱、石雕等。列入其他类别的还有古琴、陆慕御窑金砖、水乡服饰;民俗博物馆、民族民间传统工艺保护中心、虞山古琴馆、镇湖刺绣等。与此相关的地方性法规正陆续出台,苏州传统工艺正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以求得保护和传承。
二、苏州工艺美术概况
作为领导和广大群众,对于苏州工艺美术的历史和现状,对于具有苏州特色的工艺美术各大门类及相关产品,对于苏州工艺美术形成特色的各个方面,包括社会、经济、人文、风俗等精神和物质的影响,都应有个最基本的了解,然后才能正确认识,正确对待;然后才能总结经验,推陈出新;然后才能妥善决策,科学发展。
每个关心苏州工艺美术的部门,每个热爱苏州工艺美术的中国人,或许都应该增补一下自己对苏州工艺美术的了解,然后见仁见智,献计献策。
追溯苏州工艺美术品的渊起和发展,大致可分为五大历史阶段:
一、史前至春秋战国是首创辉煌时期;二、秦汉至南北朝是勃兴时期;三、隋唐至宋元为成熟时期;四、明清达鼎盛时期;五、民国至今为变革时期。
关于这五个历史阶段概貌,最近市文联组织编著的《苏州民间手工艺术》一书中有篇概述对此作了具体阐述,书中还对工艺美术分门别类作了介绍。现在选择几个历史阶段中对工艺美术影响较为明显的事例重点说一下。
1、首先是史前文明:出土的玉器。据1995年出版的《苏州市志》文物卷介绍,1985年,在苏州吴县三山岛发掘出一批有人工打击痕迹的石制品5263件。其中石器有刮削器、尖状器、锥、钻、砍砸器等,器身和刃缘加工十分考究。以凹刃刮削器为代表性器物,月牙状刃凹上都留有正反两面修理加工的疤痕,刃口加工打击成细牙密布的锯齿状,切割时格外锋利。
正是在石器时代就有如此手工艺品,所以随后发掘出土的玉器就能更精致了。太湖流域是我国最古老最精美的玉器产地。良渚文化时期用玉之风大盛,玉器品种之丰富、数量之众多以及雕琢之精湛,世所罕见。最典型的是苏州附近的草鞋山和张陵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玉器,有玉玦、玉环、玉镯、玉坠、玉管、玉珠,以及玉璜、玉琮、玉蝉、玉觹、玉璧等,品种涉及各个方面。尤其是玉琮上的阴刻兽面纹和玉觹上的透雕花纹,制作精细,在尚未出现金属工具的远古时代,就能制造出如此精美的艺术作品,常会令后人惊叹不已。
玉之美有五德:温润而泽有似于智;锐而不害有似于仁;抑而不挠有似于义;有暇于内必见于外有似于信;垂之如坠有似于礼。
新石器时代的玉琮
玉琮,内圆外方中空的圆柱体,在柱体外面做出四块凸起的对称弧面,再在其上阴刻或浮雕出半人半兽的神灵形象,暂称“兽面纹”,在没有兽面纹的地方,就自然形成了间隔的凹槽。都出自墓葬,“以玉事神”。在那个从图腾时期走来的吴地先人,从朴石中获得美玉并加以如此精致的琢磨,正是他们精神生活的追求。不仅作为礼仪玉,作为装饰玉,更作为丧葬玉,玉器的内涵无以复加。因此作为工艺品的玉器,自然成为历史上科技文化的代表之一。直至今天,玉器仍为人们所珍视而珍藏。这里的良渚玉琮后来还向外发展传播,影响至我国西南、西北、北方地区。
这个例子说明:爱美之心古已有之,而且苏州在史前就具有这样的创造能力。
2、吴越春秋:青铜器与吴国的兴起。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有文字记载的首次辉煌时期。而在春秋时期,以苏州为国都的吴国迅速崛起,并争雄称霸于中原。在吴国的崛起中,苏州的青铜器曾为之作出了重要贡献。当时江南正是青铜工艺的鼎盛时期,吴国的扩张也正需要青铜武器作为克敌制胜的利器。阖闾为了称雄争霸于诸侯,使吴国的青铜武器在青铜工艺史上别树一帜。于是吴国的青铜器铸就了吴越春秋的辉煌。
《吴越春秋》载干将莫邪夫妇铸剑传说,“采五山之铁精,六合之金英,候天伺地,阴阳同光”以铸剑,而金铁之精不销沦流,莫邪说:“夫神物之化,须人而成。”乃断发剪爪,投于炉中,最后炼出两剑,“阳曰干将,阴曰莫邪,阳作龟文,阴作漫理。干将匿其阳,出其阴而献之,阖闾甚重。”民间传说虎丘试剑石即此所劈,切玉如泥也不难。阖闾既宝莫邪,复命于国中作金钩,令曰:“能为善钩者,赏之百金。”吴作钩者甚众,而有人贪王之重赏,杀其二子,以血舋金,遂成二钩,献于阖闾求赏,王举众钩以示之,钩师向钩而呼二子之名,声绝于口两钩都飞着钩师之胸。吴王大惊,乃赏百金。这是两则关于铸剑作钩的神奇传说。可见吴地当时青铜器制作技艺之高超惊人。
苏州相门出土的编钟
后人有“执吴戈兮披犀甲”、“含笑看吴钩”等诗句赞美春秋时期吴国骄人的兵器,而出土的青铜器也更证明了那个时期吴地的青铜工艺成就。先后有吴王寿梦之戈、吴王诸樊剑、吴季子之子逞剑、吴王光剑、攻敔王光戈、吴王夫差剑等兵器,以及吴王光鉴、吴王夫差鉴、臧孙编钟等青铜器物,直至现在剑器上的纹样还十分清晰,剑器寒光射人,锋利如新,不仅能看到当时吴地金属工艺的先进水平,同时还能感受到这些青铜工艺玲珑精丽的艺术风采。
这个例子说明:青铜器与吴国的强盛相辅相成,正是青铜器铸就了吴地的早期辉煌。当时吴地所产的玉器、青铜器,也是春秋时期领先于全国的工艺美术品。
3、书画宗教艺术与手工艺。汉末佛教已流传江南,苏州最早的佛寺即东吴赤乌年间孙权之母舍宅所建的报恩寺塔院。唐杜牧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名句。在云雾缭绕的寺院中,蕴藏着许多佛教艺术,与之相连的书画雕塑艺术更是风靡一时。
著名的“六朝三杰”:东晋顾恺之、南朝宋的陆探微、梁的张僧繇都在佛教文化艺术中各有传神之作。当时流传“(吴)道子画,(杨)惠之塑,夺得僧繇神笔路”的口头语。塑像圣手杨惠之也在苏州留下了佳话。《吴郡志》载:“昆山慧聚寺大殿佛像,及西偏小殿毗沙门天王像,并左右侍立十余人,皆凛凛有生气。塑工妙绝,相传为唐杨惠之所作,惠之塑工妙当时,或又云张爱儿所作也。”甪直保圣寺有元代书法家赵孟頫书有联语:“梵宫敕建梁朝推甫里禅林第一;罗汉溯源惠之为江南佛像无双。”是说该寺江南无双罗汉像为杨惠之所塑。
近年在建于五代至北宋时的虎丘塔和瑞光塔中发现了一批珍藏的苏州工艺美术品,如苏州刺绣的经袱、漆器嵌螺甸经盒和真珠舍利宝幢等,这些工艺美术品已不是勃兴时期的初创性作品,而是体现出成熟的技艺水平。
1956年在整修虎丘塔时,在塔内发现了秘藏千年的五代至北宋文物,其中有晶莹如玉的越窑青瓷莲花碗;精致的檀龛宝相和鎏金镂花银包镶檀木经箱,接缝处包镶银质鎏金角形莲四朵,中心一对凤凰,交错飞翔,刻划细致繁茂,箱口搭链扣有银鎏金镂花锁,刻花工细;以及十一面观音铜像、西方三圣铜像、四神八卦十二支纹铜镜、素面纪年铜镜;锦绣经帙等。
瑞光塔出土的真珠舍利宝幢,是件大型综合性工艺美术精品。通高122.6厘米,由须弥座、经幢、宝刹三大部分组成。须弥座包括山海和台座,在海周围的描金云朵上,站着檀香木雕四大天王和四天人像,海涌柱上盘绕一条银丝鎏金串珠的九头龙,底座还分置银狮、漆雕供养人等;中部经幢,上设金银雕缠枝佛龛,内置佛祖像,放在鎏金串珠嵌宝的殿堂中间,周围环立护法八天神像;上部为宝刹,以白玉、水晶、金银丝制成,有八条金银丝编成的天龙与华盖、檀香木龛相连。宝幢整体呈塔形,气势宏伟,八面玲珑,辉煌华丽。能工巧匠集玉雕、金银花丝、银皮立体雕刻、木雕、描金、漆雕、料珠穿珠、装金箔等多种技艺,运用各种珍贵材料,各施精湛技艺,通体协作成一件完美的综合造型艺术品。全面体现北宋时期工艺美术的高度水平。
以上数例,说明苏州著名的文化艺术奠定了传统工艺高品位的基础,苏州传统工艺之所以能在全国著称,是其文化艺术促成的。
4、苏州文化生活的需求 唐代陆广微《吴地记》中载:“地广人繁,民多殷富。”苏州已成为仅次于京畿的“雄”州。宋《吴郡志》称:“吴中自昔号繁盛,四郊无旷土,随高下悉为田。人无贵贱,往往皆有常产。以故俗多奢少俭,竞节物,好游。”其中都有手工艺品装饰助兴,如 “上元影灯巧丽,它郡莫及。有万眼罗及琉璃球者,尤妙天下”;“春时用六柱船,红幕青盖,载箫鼓以游”;重午以“画扇相饷”。在社会繁荣人文昌盛的唐宋时期,苏州民间手工艺更由于苏州文化生活的需求而渐趋成熟。
从留存至今的宋《平江图》来看,完整地展示了当时街巷与河道成双棋盘格局的分布,而船坊、谷市、药市、鱼行、丝行、米行、绣线、绣锦、乐鼓、竹、桑、油、酒、砖、金银、罗、珍珠、巾子、幛子等无不有专业坊、巷,汇集成市。当时手工艺的生产已初具规模了。就是这样刻制精细的《平江图》,也早早在左下角留下了吕挺、张允成、张允迪三位石碑刻工的名字。
在宋代苏州的金银器、铜器、玉雕、木雕、漆器、灯彩、裱画、刺绣、缂丝、织锦、制笺、制扇、鼓乐等工艺全面发展,技艺精湛。如灯彩已冠绝全国,《乾淳岁时记》载:“禁中元夕张灯,以苏灯为最。圈片大者径三四尺,皆五色玻璃所成,山水人物,花竹翎毛,种种奇妙,俨然着色便面也。”有诗称:“吴台今古繁华地,偏爱元宵影灯戏,春前腊后天好晴,已向街头作灯市。叠玉千丝似鬼工,剪罗万眼人力穷。两品争新最先出,不待三五迎东风。”如制笺,唐时鱼子笺最著,唐皮、陆有倡和鱼子笺诗云:“向日乍惊新茧色,临风时辨白萍文。”《吴郡志》载:“彩笺,吴中所造,名闻四方。”“今蜀中作粉笺,正用吴法,名吴笺。”泥塑捏像,《吴县志》载:“宋时有袁遇昌,吴之木渎人,以捏婴孩,名扬四方。每月搏埴一对,约高五、六寸者,价值三数十緡。”
明清时期,由于苏州已成为全国最富庶的城市,“土物既繁雄,民风亦和平”,促进了苏州传统手工艺的繁荣。苏州又是江南运河交流货物的集散地,而苏州的经济文化也随之向全国四处交流。如苏州的昆剧、评弹、文学作品、苏式菜肴、苏式家俱、苏扇、苏绣、剧装戏具、虎丘泥人等,也因此而传向各地,名扬四海。
5、朝廷皇室的需用要求。明清时朝廷在苏州设立织造局,专门组织苏州当地生产皇室所需用之物。织造局不仅仅是提供丝绸织物,还有各类朝廷需用的其他物品也下达到苏州,通过织造局采办。因为宫廷需用之物都有一定的严格要求,所以安排到苏州后,也给苏州手工艺提出了新的制作要求,由此形成了专门提供朝廷的宫货。制作自然要精美,技艺要求特别高,这些民间艺术品必然在艺术和质量上要达到上乘,工巧百出,艺人的技艺水平也因此而相应提高,由此也制作出了一批高档精品。
尤其是清代,皇室所需的各种生活、礼仪、赏赐用品,大多下单子交苏州生产,并从苏州征招名手进京直接在京城就近制作。苏州工艺美术品精雕细刻,精益求精,妙手辈出,佳作不绝,也得到皇帝的肯定和赞赏,名声大振。影响所及,苏州工艺美术成为全国第一也是自然而然的了。
6、苏州文人雅士的参预和追求。明代著名的吴门画派诸位才子,都是文学艺术的高手,苏州众多的文人雅士又是工艺美术的爱好者。在他们的笔记中,就有多处提到了苏州的传统工艺,并加以品评和宣传,使苏州传统工艺从雕虫小技登堂入室,成为高雅的艺术品,既实用美观,又提供观赏;一些官宦退隐苏州,买地建园,形成许多私家园林,自然需要工艺美术品的陈设布置。有的还直接参预,或亲自设计指导,提出各种具体要求,
文人学士雅好工艺品还表现在著述中,正是苏州工艺品的精湛技艺和上乘质量,吸引他们乐道于此。在明清一些私人笔记中,就多处有了此类的记载。
明张岱《陶庵梦忆》载:“吴中绝技,陆子冈之治玉,鲍天成之治犀,周柱之治嵌镶,赵良璧之治锡,朱碧山之治金银,马勋、荷叶李之治扇,张寄修之治琴,范昆白之治三弦子,俱可上下百年,保无敌手。但其良工心苦,亦技艺之能事。至其厚薄浅深,浓淡疏密,适与后世鉴赏之心力、目力针芥相投,是则岂工匠所能办乎?盖技也而进乎艺矣。”苏州的工艺美术在文人笔记中随处可见其赞赏之意趣,则此类工艺已非雕虫小技可比。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中有“良玉虽集京师,工巧则推苏郡”之称。当时有良工陆子冈,被称为“吴中绝技”。 徐文长题其水仙玉簪诗有“昆吾锋尽终难似,愁煞苏州陆子冈”之句,人称其玉簪做得“玲珑奇巧”,“花茎细如毫发”。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他的多件玉雕作品。
此外,如姜思序堂国画颜料,就是由姜姓画家自己研磨颜料,研究制作方法,所制颜料特别好,周围画家慕名而来索要,姜家由赠送开始,后来发展到设立门面,小批量生产公开出售,因为这是“斯文雅事”,因此取自己家中堂名而称“姜思序堂”为店名,画家们也提出不同要求,姜氏尽力满足画家们的需用,使姜思序堂国画颜料愈来愈好,成为知名品牌。苏州的湖笔本从浙江善琏传来,在苏州得到许多书画家的试用、调教、提高,所以“湖上生花笔,姑苏发一枝”,而且发得比原产地更好、更茂盛。
以上事例表明苏州的文人雅士对传统手工艺的影响,使苏州传统工艺更具有文化内涵。
明王士性《广志绎》中称:“姑苏人聪慧好古,亦善仿古法为之。书画之临摹,鼎彝之冶淬,能令人真赝不辨。又善操海内上下进退之权,苏人以为雅者,则四方随而雅之,俗者,则随而俗之。其赏识品第本精,故物莫能违。又如斋头清玩、几案、床榻,近皆以紫檀、花梨为尚,尚古朴不尚雕镂,即物有雕镂,亦皆商、周、秦、汉之式,海内僻远皆效优之。”苏州民间手工艺向为海内所崇,四方随苏人雅俗之好而雅俗,成为“皆效优之”的范本。
在我国各地众多的民间手工艺行业中,唯独苏州的民间手工艺名列前茅,居全国首位。这是苏州人的创造,苏州人的自豪;这是吴文化的展现,吴文化的精华。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1、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苏州古典园林中的沧浪亭、拙政园、耦园、留园等都是列入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物质文化遗产,是物质形态的有形文化遗产,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多人的认识并不很清晰。根据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所说的定义,指的是“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方式、知识、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被不同社区和群体在适应周围环境和自然的过程中和与其历史的互动中不断地再创造,为他们提供持续的认同感,增强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在我国解释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这种文化表现形式或文化空间,具体是指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俗活动等十大类。比如已列入保护名录的:吴歌、道教音乐、昆曲艺术、评弹艺术,苏州轧神仙庙会、水乡婚俗等,就属于民间文学、音乐、传统戏剧、曲艺、民俗活动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传统手工技艺类的民间传统艺术以及工艺、技艺,更是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精美精巧,自然应该传承下去。
国务院文件中指出: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历史的见证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开幕式上讲话中指出:“珍贵的中华文化遗产,是我国各族人民长期以来创造积累的重要财富,它不仅是民族自我认定的历史凭证,也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并满怀自信走向未来的根基和智慧与力量之源泉。以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俗活动等为文化表现形式或文化空间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其他历史遗迹、遗址及人文景观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并成为全人类文化遗产重要的组成部分。”
2、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传统手工技艺 前面讲过的苏州传统手工技艺,就是活生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艺人们制作而存世的手工艺品是其宝贵的资料之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指手工艺的制作技艺,这种世代相传或人口人手相传的技艺就是非物质的文化。被列入保护名录,是因为其有一定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技艺特色、濒临失传、有传承人,但尚能保护。现根据苏州市被列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传统手工技艺,选介如下。
苏州刺绣技艺:苏州刺绣,历史悠久,针法活泼,精细雅洁,绣品有“平(绣面平服,熨贴如画)、光(光彩炫目,色泽鲜明)、齐(针脚齐整,轮廓清晰)、匀(皮头均匀,疏密一致)、和(色彩调和,浓淡合度)、顺(丝缕合理,圆转自如)、细(用针纤细,绣线精细)、密(排列紧凑,不露针迹)”的技艺特征,具有形神兼备、画绣合璧的艺术表现力,为我国“四大名绣”之一。其作品在国内外博览会屡次获大奖,誉传四海,但现在能承担大师级刺绣技艺的人才不多,年轻人学刺绣的正日渐减少,而能达到大师级技艺水平需经过长期培养和个人非凡的努力才行。
苏州缂丝技艺:缂丝是以“通经断纬”特殊织造方法进行操作的传统手工技艺,一梭一色,经无数次换色换梭进行平纹挖织才能完成,被誉为“织中之圣”。苏州是目前世界唯一缂丝产地,缂丝传人有王金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俞家荣、王嘉良,因为缂丝生产周期长、成本高、价格贵,一般为有限的外销产品,现在真正能缂丝艺术精品的后继乏人,亟需得以传承。
缂丝《天坛》
宋锦制作技艺:宋锦与四川蜀锦、南京云锦并称中国“三大名锦”,南宋以来苏州一直是宋锦的主要产地。是以二重经三重纬组织的传统工艺,由地经、地纬交织成经斜组织,按结经与纹纬交织成纬斜组织,用彩纬显色,纹样繁复,配色典雅和谐。在织锦厂改制过程中,原宋锦技术档案散失,专业人才流失,亟需抢救恢复。
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苏州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是以木工领衔,集漆工、雕工等建筑工种于一体的中国古建筑营造工艺。天安门与苏州古典园林是其代表作。但在现代建筑的冲击下,年轻人不愿学习这艰苦细致的技艺,使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后继乏人。
苏州御窑金砖制作技艺:“御窑金砖”是苏州陆慕御窑村所产的特大细料方砖,自明成祖以来即为皇家建筑所专用,近年多用于故宫、古典园林等古建筑修复。其技艺为我国窑砖烧制技艺的代表之一,对选土、熟化、滤浆和泥、制坯打磨阴干、烧窑和窨水等都有特殊的严格要求,砖成叩之声清而震,断之无孔,光泽耐磨,现为全国唯一产“金砖”之地,理应保护传承。
苏扇制作技艺:苏扇制作技艺主要指折扇的扇骨和扇面的制作技艺。水磨玉竹折扇的扇骨竹如玉润,光洁明亮,丝纹纤细,有的还经雕刻和镶嵌技艺装饰,史称“妙绝一时”、“一柄值数金”;髹漆扇骨文静光烁,纯洁浑厚,高雅古朴;扇面以老矾扇面著称,上矾和套刷为技艺关键,全凭经验掌握,泥金、瓷青等扇面更有特殊制作技艺。檀香扇则拉花、烫花技艺达细巧精致,精妙绝伦。随着原著名企业关闭,艺人散失,面临技艺失传、后继乏人的困境。
明式家具制作技艺:由于苏州历史文化的影响,人们崇尚清淡雅致的风尚、精细雅洁的手工艺,所以这时的家具形成了“明式家具”,也即“苏式”家具。其技艺特色,即“简、厚、精、雅”。简是造型简练,不繁琐、不堆砌,落落大方;厚是形象浑厚,具有庄穆质朴的效果;精为作工精巧,一线一面,曲直转折,严谨准确,一丝不苟;雅是风格典雅,雅致耐看,不落俗套,具有很高的艺术格调。红木小件造型优美,磨漆光亮,表里如一,开合契缝,盒子盖下去有“咕”的一声响,掀开来有“噗”的一阵风。红木雕刻品造型简练,线条为主,做工精细,气韵雅重。但明式家具制作艰辛,年轻人不愿学,技艺后继无人,现代家具的普及更使传统明式家具衰落。
剧装戏具制作技艺:明代昆剧兴起带动苏州剧装戏具发展,以门类齐全、品种繁多、绣工精美、成合讲究的技艺特点著称,苏州历来是全国剧装戏具的主要产地,全国70多个剧种剧团都在苏州订制剧装,传统戏剧更需要符合时代特征的剧装。现在苏州传统剧装制作的老艺人屈指可数,技艺亟待传承。
桃花坞木刻年画艺术:桃花坞木刻年画与天津杨柳青年画并称“南桃北杨”,是我国南方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种民间木刻年画。其技艺主要分三部分:画稿创作、木版刻制、彩色套印。画稿创作需构图丰满热闹,色彩鲜艳强烈,以夸张手法富有装饰趣味,人物俊俏,朴拙简练,题材为群众喜闻乐见;木版刻制先刻墨线版,然后一色刻一版,版版相对应,确保图稿不走样,意图表达准确,线条清晰,心手齐用,显出刀功;彩色套印需一色一版,色色套印,准确无误,不化不滞,印色透纸,全凭经验。三者完整组合,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由于社会环境和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年画缺乏市场,技艺后继乏人。
榴开百子
除此以外,苏州还有常熟花边制作技艺、民族乐器制作技艺、姜思序堂国画颜料制作技艺、灯彩制作技艺、装裱技艺、玉石雕刻技艺、碑刻技艺、仿古铜器制作技艺等传统工艺美术项目已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
3、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这是一项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战略任务。周和平副部长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担负着保持民族文化独特性和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双重职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的独特思维方式,是捍卫国家文化主权和维护国民文化身份的基本依据。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培育民族精神、建设先进文化、全面推动人类文明对话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现代化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保护、发展遇到了很多新的问题,形势十分严峻,主要表现为:
1、全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不到科学的保护,大规模的开发建设,加剧了文化资源的破坏和毁灭;2、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环境急剧恶化,依存于独特时空,以口传心授方式传承各种文化艺术、技艺、民间习俗等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一些作为传统文化载体的独特的语言、文字正在消亡;3、许多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乏人,面临失传的危险,许多独门技艺人亡艺绝;4、大量珍贵实物资料难以得到妥善保护,流失现象十分严重。
传承人是直接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沿袭的个人或群体(团体),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重要的活态载体。如果不及时予以保护和传承,就会面临“人亡艺绝”的残酷现实。
文化遗产保护是一件大事,关乎民族文化精神的延续,中国当前的保护工作最需要的就是真正地用文化沉淀观去实施。一个民族的文化遗产是怎么形成的呢?是靠慢慢的积累和沉淀形成的。文化的积累需要漫长的时间,但文化的破坏却可以在一眨眼间完成,而破坏一旦形成,要挽回就极其困难了,在这个层面上,要恢复被破坏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的难度可以和破坏了自然生态再去恢复的难度持平,或者说根本不可能。
舒乙在《人民日报》(2006年4月14日)撰文指出:“我们的经济和相关产品还不够发达,能够傲人和使外人肃然起敬的东西就是我们的文化遗产。文化已尼成为在经济、政治之外的第三个支柱。所以我们必须统一认识,珍视我们的文化遗产,认真做好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苏州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文化苏州正是苏州的特色,保护文化遗产更是义不容辞的职责。所以现在苏州先进行申报,争取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申报过程中,就有相关的要求。如项目信息中有所在区域及其地理环境;项目说明有分布区域、历史渊源、基本内容、相关器具、制品及作品、传承谱系;项目论证有基本特征、主要价值、濒危状况;项目管理有已采取的保护措施各项情况;保护计划有措施、机制、经费预算等。通过规范化操作,初步确立和落实保护主体。再经过各级评审,列入保护名录,
申报是打基础,也是个宣传过程,发动全社会都来关注此项工作,目的是如何扎扎实实地做好保护工作。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05〕42号)的精神和有关要求,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
《苏州市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办法》以苏州市人民政府令的形式早已公布,文广局牵头组织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和评审工作,专家组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认真挖掘,评审推荐了几批上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经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第八类传统手工技艺共计89项,苏州占7项,为全国各城市中项目最多的城市。苏州市先后公布了二批共36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并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做了许多工作,特地建设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博物馆和苏州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中心,著名的苏绣正列入文化产业试点中,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有关法规也将修改定稿实施。连续二年在苏州举行的世界文化遗产日活动,更是将苏州的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提高了层次,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形成政府和全市人民的共识。本人相信在上下联动一致的前提下,苏州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将会取得良好的成效。
天无绝人之路,艺有再生之道。曾居全国首位的苏州传统手工艺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关注下终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待到山花烂漫时,让我们再一起共赏吴文化的精妙绝技。 |